《西厢记》中爱情观的解析
2016-05-09赵亮亮
摘 要:《西厢记》是元代四大爱情剧之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传奇,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
关键词:张生;崔莺莺;爱情
作者简介:赵亮亮(1988-),女,满族,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1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宏伟瑰丽之作,这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在戏曲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从封建思想统治下的爱情观中,张、崔的爱情想冲破这传统礼教下的束缚,以一见钟情为开始,最终以大团圆的结局成就了这部才子佳人小说。然而,很多人赞许《西厢记》,觉得这部作品是反对封建礼教的典范之作。
一、才子以诗传情,对爱情坚贞不屈
《西厢记》中,张生是一位敢于冲破封建传统礼教束缚的反抗者。他意志坚定、温文尔雅执着中带有些许傻气、热情,并且向往美好的爱情。张生在普救寺无意偶遇崔莺莺,同时为了与莺莺相知相识,他在普救寺住下,可见,张生要为这一见钟情的爱情付诸于行动,《西厢记》中张生初次见到莺莺小姐是“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莺莺给张生留下的这几乎侵入灵魂的吸引,可以说张生以前所见的万千女子均是庸脂俗粉,从没见到过莺莺这样美貌的人。然而莺莺见自己的心上人出来应募,心理暗喜。同时将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推向主动追求的位置。张生在追求爱情的方式上选择了以诗传情来表达自己对莺莺的爱意。张生以夜晚的月亮、冷落度春的花儿自诩,诉说自己在月夜无限寂寞,只能对着明月,自问为何自己等不到那“月中人”,有意抱憾自己不能面对心上人倾诉衷肠,也是借此诗对莺莺小姐进行试探。谁知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莺莺小姐的回应:“兰闺九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呤长叹人。”听到莺莺小姐的回应,让张生想要“隔墙儿酬和到明天”,得到回应的他品出诗中涵有的情谊,欣喜若狂。同时,张生是个聪明的人,他懂得要接近不出闺门的莺莺,红娘是一个很重要的联系纽带。便在之前向红娘介绍了自己,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情况传达给莺莺。然而,他知道莺莺出身于书香门第,便投其所好,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张生并没有过多的受到当时封建社会的思想束缚,简单直白的将自己的爱用吟诗的方式表达给对方,让她知道自己的心意。作为文雅的书生他这大胆的举动,没有考虑很多,只是单纯的意由心发罢了。对于这份爱情,他如痴如醉,当面对老夫人的“赖婚”,他又一次将救命稻草扔向了红娘,他苦苦地哀求红娘。可见,张生不是个负心汉,并没有因为自己考取了功名利禄而放弃莺莺,对这份爱情的忠贞。
二、佳人足智多谋,渴望真正爱情
王实朴笔下的崔莺莺是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贵族大家庭中的一位大家闺秀,虽然接受着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三从四德的礼教,但是内心确深藏着一颗叛逆的种子,虽是从小就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女子,但她并不满足父母给她选中的郎君,在无意间,萌发了她对爱情期望的种子。于是她抛弃了封建的条框,大胆的追求爱情。她与张生初次相见,又向张生吟出“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的诗句。并“回顾觑末”,引得张生心猿意马。她既以吟诗回应,就意味着她已经敞开自己的心扉,便不打算避开张生,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已经跟郑恒有婚约而顺应父母之命,而是期待着真实爱情的到来,她对理想的爱情有自己的要求,对于这个每天都不出闺阁的女子,遇到自己一见钟情的男子,情窦初开这也是人之常情。张生踏上了去京城应试的道路,老夫人带着莺莺和红娘将张生送出郊外,分别时刻,张生和莺莺才有了互诉衷肠的机会,莺莺嘱托到“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归来。”从这送别之词可以看出,莺莺并不看重张生是否得官,在她的心中只有相思之苦,离别之情,希望他能够早日从京城回来和自己相见。张生去京城考取功名完全是为了迎合老夫人的要求而已。莺莺所追求的理想爱情并不在乎对方的相貌、人品、学识。而是单纯的对张生的一见钟情。张生为了安慰莺莺,说自己中试得官,易如拾芥,一定会得意而归的。莺莺担心张生考取功名后有可能会负心婚变,于是故意对张生说“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去眼前人。”督促着张生不要忘了自己在这里等着他。莺莺对着张生离别的身影,更增添了惜别的沉痛,直到她登上车,无尽的思念就在这一刻开始,就这样她期盼着张生的归来,张生在京城果然秀出同侪,高中状元。莺莺本来就多愁善感,张生考取功名并不是出自他自己的本意,眼见别时的黄叶换上了花开柳绿的繁茂,她只好暗数日子,慰藉寂寥,幸好张生的信及时的到了她的手中,得知张生已经高中状元,她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算是放了下来,不仅老夫人的目的已经达到,她们相见的时日也不远了。在争取的婚姻的过程中,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充满现实的心酸,张、崔的爱情经受到了封建礼教和父母之命的考验,同时她们的爱情得到了升华。
《西厢记》中张、崔的爱情萌发不乏青春的寂寞,一见钟情,经过重重的考验,封建礼教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局限,他们面对分离和考验,两人的感情也更加的深厚。两个人终于终成眷属,大团圆的结局成为才子佳人小说的不朽之作。
参考文献:
[1]王实甫著.西厢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
[2]王实甫著.西厢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