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言小说中的色彩意象管窥

2016-05-09刘锦彦

青年文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莫言

摘 要:莫言作为当代的著名作家,广为人们所熟知。莫言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对色彩意象的使用。色彩意象的使用不仅使文本的表达艺术化,而且使得莫言的小说别具特色。基于此,本文以莫言小说的色彩意象与色彩描写为出发点,对色彩代表的意象进行分析,并对莫言选择色彩意向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莫言;色彩意象;色彩描写

作者简介:刘锦彦(1991-),藏族,青海省西宁市人,渤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2

莫言作为当代的著名作家,广为人们熟知。莫言的小说有着极强的色彩感,小说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色彩意象,在莫言的小说中蓝色意象代表神秘感,红色的意象代表着蓬勃向上,绿色意象代表着苦难,这些意象的使用丰富了文学形象,为人们创造出美的意境,散发出其小说的独特魅力,带给读者独特的感受。

一、莫言小说中的色彩意象与色彩描写

莫言在他的小说世界里,营造出的色彩意象充分发挥了其内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色彩是人类对光的一种直观视觉反映,人类对色彩的反映是生来就有的。在人类漫漫的进化之路上,开始对色彩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从外在直观的色彩感受逐渐深化到了内在的精神感受和心理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本能地将色彩引入到了文学创作之中,并对文学创作中的色彩加以改造和创新,从而创作出了丰富、有活力的色彩艺术。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也同样不乏描绘色彩的片段,所以我们可以说,色彩在莫言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以色彩描摹肖像

描绘是呈现色彩最为直观的方法之一。色彩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莫言小说中呈现的色彩意象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的现代艺术存在重合点。我们从《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中可以明显看出莫言对西方绘画学的认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同的人的成长经历、从事的职业存在差别,导致肖像和服饰色彩方面会存在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对色彩的描绘,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来塑造的人物形象。莫言热衷于用颜色去描绘,因此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莫言充分利用各种颜色进行调配,加以新鲜的语言描绘,构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色彩世界。

《白棉花》中的色彩描写肖像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描述方碧玉的肖像时,莫言是这样描述的:心有灵犀的方碧玉脸上擦着香喷喷甜丝丝的“葵花”牌香脂,上身穿水红紧身衣、酱红针织衫、红毛衣、灰咔沉布褂子,下身穿着红花布裤衩、酱红绒裤、蓝布裤子,脚上穿着花格尼龙袜子,塑料底紧口布鞋,袅袅婷婷地、转弯抹角地来到我的身边。通过莫言的描述,在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一个鲜活生动、俊俏干练的女子形象,不仅充分体现出了色彩的独特魅力,也向我们展示出了莫言小说的独特之处。

(二)以色彩描绘心理

色彩的运用在我们表达情感、突出主题、营造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作者并不是选用真实的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是通过一些虚构出来的颜色来反映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进而透露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我们指导,心理活动本身是没有颜色的,因此在小说的描写过程中,对于心理活动的表露是最难写作的。因为心理活动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容易被人察觉到。但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似乎为作者提供了心理活动描写的思路,也就是说人们的心理活动常常会通过人们的面部表情即色彩显露出来。

从另一方面而言,色彩语言是存在心理效应的,因此当人们看到颜色的时候情绪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看到红色人们会兴奋,看到绿色会感到舒服,看到黄色就感觉很亮。这在心理学方面属于心理暗示。当色彩语言和人们的感情相结合时,作家会有意识地选择自己需要表达的意向来选择颜色。莫言是一个善于发现色彩背后意义的人,将色彩语言应用到人物心境的描写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莫言通过运用色彩,赋予其小说中人物以相应的特点,从而在小说中为读者构造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通过多种色彩意象,把客观的生活形象化,让作品变得与众不同。

二、色彩意象

色彩会带给人们相对应的心理反应,比如看到红色感到兴奋,看到白色感到干净,这就是所谓的色彩意象。尽管色彩本身是不包含任何情感的,但是由于人们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感官特征,这就使得人们感觉色彩中包含着丰富的故事内容,当色彩与较为具体的客体相联系时,就会突出意象效果。莫言的色彩意象的使用,是为了赋予作品人物形象更深的内涵,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一)红色意象群

红色是最获得莫言青睐的颜色,红作为热血、生命、兴奋的传统观念的一种颜色,是最早最普遍的颜色。在莫言的每部作品中都能发现红色的影子,比如让天空、大地变成一片暗红的“红蝗”,充满诱惑的“红色小花”等等,红色与意象结合起来,形成了莫言小说的色彩世界。红色与小说的主题情感也是相呼应的。

红色给人的感触就是热情、豪放、兴奋。将这些特点运用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人物塑造的特点呼之欲出。《透明的胡萝卜》中的胡萝卜形象的凸显就是运用色彩,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再有就是对小石匠的外形描写上,“火红色的运动衫”一出现,立马赋予小石匠一股活力,也代表了年轻人特有的野性和自由。在《透明的胡萝卜》中,红色代表着青春,代表着活力,虽然红色是积极向上的颜色,但是在作品中我们的情绪一直很低落,这就是利用红色为人们营造出了一个凄凉的环境氛围,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人性扼杀的极度不满。

但是,在莫言的色彩意象的运用上,有意识的采用其原始的色彩与情绪。《枯河》中,红色代表了死亡,这是从人们最初的感觉引发的,小说中叙述了小虎受到家长和书记的打骂,为了逃离这个悲惨的世界,小虎选择自杀,在这个描写过程中,莫言用了大量的与红色类似的意象色彩,突出小虎的死亡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意图不是进行单纯的环境描写,而是从自己的立场上表达出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小说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给人们营造出了一种冷寂的感受,红色是小说的基色调同时也是主色调,由色彩渲染氛围,带动情绪,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说给人们带来了死亡的体验,同时还表达出现实与理想差异的愤懑,对爱的期盼。

(二)绿色意象群

绿色在莫言的作品中也时常体现,绿色代表了生命,绿色同时也象征着安全与和平。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绿色是生命的代名词,绿色的庄稼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源头。但是,我们在莫言的作品中,似乎读出了与之相对的象征意义。在莫言的小说中,绿色往往代表着环境的险恶,在绿色中感受到人类的可耻,通过这样的表达手法,对主体进一步强化。

绿色在莫言的笔下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在莫言的世界里,对故乡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绿色的庄稼给乡亲们带来活下去的一切东西,但是也是在这片蕴含生机的土地上,乡亲们奉献了毕生的血汗与青春。在莫言的笔下,绿色不再是希望的代名词,而是丑恶的象征。

另一方面,绿色色彩意象本身也加入了作者自身的感情,在《枯河》中,莫言这样写道,“他看见父亲满眼都是绿色的眼泪,脖子上的血管像绿虫子一样蠕动着”,这里的绿色代表着人性的缺失与丑恶,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极度不满,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绿色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

莫言的笔下,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悲惨的世界,这与现代的很多作家相比,莫言更好地将人生的困难传递出来,他对待苦难没有选择回避的态度,而是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导致了他的很多作品是充满着凄苦的。

(三)多种色彩意象的叠加

莫言的笔下,会将多种色彩意象杂糅在一起,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对人们的心灵起到震撼的效果。色彩的象征性和抒情性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色彩始终会保留其特有的感性特点,保留色彩与情绪之间的内在关系。黄色是温暖的代表,为人们前进指明方向,通常与红色一起使用。多种色彩意象的共同使用,很容易制造出一种喧哗热闹的氛围,表现出一种活力,也很容易用来表示灾难和死亡。例如,《透明的胡萝卜》中写道,“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须像金色的羊毛”,虽然这是一段对红萝卜的描写,但是作者却没有用到红字,而是通过色彩搭配的手法,形象的反映出了那个年代人性的恶毒。

每个文学家写作的目的就是希望当人们读过他的作品时,能够形成一幅印象深刻的画面,能让读者感受到小说的主旨,带给人们一定的享受。

三、莫言倾向色彩意象的原因

(一)幼时的生活经历

一个人的身心成长与其幼时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儿时生活经历直接决定了其价值观的形成。1955年出生的莫言正赶上大饥荒,饥饿感是最为深刻的感受,莫言对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深爱着故乡,又恨故乡的贫困。因此,在莫言的作品中,故乡是充满困难和压迫的,他对乡村持有否定态度,他急切的要逃离出农村这个环境,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绿色抒发了作者的强烈厌恶之情。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黄色不仅是土地的代表,也象征着高贵与地位,在民间是不得使用的。从唐高祖开始,天子就是用黄袍来象征的,除了天子,任何人都不能穿黄色的衣服,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红色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视为吉祥色,从本命年到过生日,从孩子出生到孩子满月,结婚、春节,都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是中国的象征。莫言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村的风俗习惯很了解,春节、结婚这些习俗都会给莫言留下很深的印象,莫言之所以对红色如此偏好,大概就是出于此因吧。所以说,作家对色彩的倾向缘于民俗风情,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会在作家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作家对色彩的选择。

(三)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将现实虚拟化,并为其营造出虚幻的氛围,给现实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并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插入其中,为人们呈现出真假难辨的意境。莫言通过接触西方的文学作品,激发了写作的灵感,通过对拉美魔化创作方法的借鉴,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手法。在莫言的作品中会赋予人物一种神奇的色彩,其创造的意象也是复杂的,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同时给人们营造出了一种魔幻色彩的意境。

四、结束语

总之,色彩意象在莫言的作品中是成功的一笔,给人带来一种“耳闻之成声,目遇之成色”的感觉。莫言成功的使用色彩意象使得小说极具魅力。时代的美学理想就是达到情景、形意的交融。作者要学会运用各种手段表现出“象”,又要给予“象”一定的内涵即“意”,努力做到象与意的统一,从而为人们写出更多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王莹.从《透明的红胡萝卜》看莫言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J].当代小说 ,2010,10(10).

[2]王蕾.一抹纯净与美好的红——莫言《红树林》中红色意向分析 [J].北方文学,2014,11(07).

[3]吕沙东.论莫言20世纪80年代中短篇小说的童话色彩[J].广东社会科学,2014,15(01).

[4]何媛媛.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世界文学语境下的莫言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5]苏静.“独特的腔调”——莫言小说创作的叙述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6]李轩.齐文学语言陌生化的顺应性研究 ——基于莫言小说的分析[D].锦州:渤海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莫言不言
军旅雅士
莫言的美食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
莫言:虚伪的文学
莫言对原始生命力的全新诠释
莫言小说中的“人”“鬼”纠葛
莫言坦承自己当下的写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