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词人中的大丈夫
2016-05-09王陈祯
摘 要:李清照的文艺思想可以用“刚柔并济”四字概括。在她的词作中不仅有婉约柔美的女性特征,还有豪放刚毅的大丈夫气概。其作品从女性本身出发,为读者展现了封建时期女性被伦理纲常所束缚、蒙蔽的内心世界。她的作品内容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大胆地突破了封建时代男性话语体系,追求个人独立,希望在情感上获取与男性同等的地位。本文试图用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以女性经验为视角,重新解读李清照的词作,希望能在把握李清照文艺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经验;附庸;解放
作者简介:王陈祯(1990-),女,福建南平市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硕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03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唯有以真挚的情感方可动人。陆机于《文赋》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就此而言,李清照的词作之所以千古传唱并具有不熄的艺术魅力,首先来自于其感情的真挚与坦率。她的诗词实际上是自我感情的真实表露,词作中的女性形象实际上就是她的自我形象的写照,她从自身女性经验出发,将自己切身的感受融入到词作中,相比男性诗词中塑造的女性来说,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更为饱满和真实。
不同于她同时代的朱淑真等女性词人,李清照的独特性表现在她敢于冲破男权意识对女性叙事权威的羁绊,大胆地抒发了其内心的真实情感,蕴含了一种本色的、离经叛道的味道,而这也正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在她的作品之中的表现。正是这种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的创作前提之下,作者有自己的话要说,同时也给予了作者自己说话的方式,从而建构了其女性视角的叙述方式和文学声音。
一,女性在东西方社会中的历史地位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非常关注性别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重要意义。由于在政治、文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各个领域,男性把自己对世界的描述混同于普遍真理,常常是把男性的偏见隐藏在中立和客观的表象之下,从而忽略了女性经验和女性立场。在男性的笔下,女性常常是作为男人的陪衬或附属品而出现。
就此而言,中国相较于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在社会结构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封建文化中纲常名教的长期浸染,使得大多数封建女性于古代社会中都安于这种次等位置,从而使得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形成了恭顺、隐忍的心理特征。《礼记·昏义》记载:“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可见女性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而《论语》则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家经典将女性与道德品质低下的小人等而列之;乃至《仪礼》中,更有“夫者,妻之天也”的理论。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之中大部分的礼数、教义都是针对女性而设置的,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追根究底,根本原因或许是由于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之中经济不能独立,因此,女性只能以取悦男性来换取生存,遵循男权社会为她们制定的价值取向。她们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不得不放弃作为人的独立自主性,而成为第二性的社会次等公民。
在世界的另一面,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先驱者之一——法国批评家西蒙·德·波伏娃——在其被尊为西方妇女“圣经”之著作《第二性》中,她针对女性沦为父权社会男性的附属品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这也就是说,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成的,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女性从小就被更多的规矩束缚,沿着男权社会需要的女性形象成长和发展。她们被认为是温柔、感性、柔弱、依附的,不同于男性的坚强、理性、阳刚和独立,因而她们是次于男性的第二性。
二,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无论东方西方,女性都长时间地处于一个被压抑和被束缚的社会位置。但是,李清照却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和历史背景之下,将她自己不同时段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到她的词作之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别有韵味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正是她从女性经验的视点出发所创作的结果,并从中表达女性特有的经历和感受,描绘了女性独特的心理和体验,使用了只有女性本身才能使用的女性方式书写。
(一)聪慧、活泼的少女形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读罢,一个喜好游玩、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这是李清照年幼时的一次游玩经历,两个“争渡”真切地表达出了少女遇到困难时的一种胆怯和不知所措的尴尬情态。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娇憨、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就此出现在了眼前。“溜”、“羞”两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少女羞涩妩媚的情态,委婉地表达了少女的好奇和大胆。
在中国古代,有关少女的描写不少,基本上都是在男性的笔下完成,虽刻画的惟妙惟肖,但总不那么丰满,究其原因,或许是女性经验是女性本身所独有之物,而这些隐秘的体验也是异性文人所不可能捕捉到的,因此,就算男性文人拥有再高的天才,也难于从中(女性经验)感同身受。
(二)超凡脱俗、才情横溢的女子形象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辟寒无?”上片由人及物,深深庭院,料峭晚风,残落梅花,在环境的渲染中伤春情怀自然流露。下片反衬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忧伤,风格清丽,练字唯妙,文笔细腻,不着痕迹未见愁容就将一个女子的孤独寂寞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虽将失意宫女孤独生活和凄凉心境描绘出来,但依稀可见是从旁人眼光体会女子的心思,并不是女性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再如李白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王昌龄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男性诗人只能从女性表现出来的动作和情态去猜测和捕捉她们的内心世界,由于性别的差异、经历的限制,男性诗人或许无法真正把握住女性内心真实的想法。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塑造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女性形象。“眼波才动被人猜”,这是作为女性独有的内心体验,男性只会去猜她在想什么,而不能真实体验到女性当时感觉被人猜的娇羞好奇心态,以及眉目传情却又矜持怕人识破的紧张心情。比如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对比后发现,李清照把女性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紧张,用丰富而婉约的文字表现出来了,这是她从女性自身本体出发所创作的结果,为读者展现了女性内心中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心思细腻、情思如缕的少妇形象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独”、“自”可见李清照在表达内心情感时用词非常精准。在这首词中,“花”与“雁”的意象有别于男性笔下“高洁品行”、“乡愁”的象征。李清照通过传达家书的雁,表达了其思恋挚爱的内心感受,辗转而缠绵,深情而感人。把女性比作“花”,“自飘零”则表现楚了女性的相思之苦,词中没有艳情与浮夸,只是将其真挚的情感自然地融在了此中。
《减字木兰花》中“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运用心理描写、拟人等手法,表现出了女性对容貌美和爱情的追求。全篇通过买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性天真的心情。唐代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等语言都不及李诗切身体会的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李清照的勇敢与率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之下,她依旧能够表达真实的自己。
(四)饱经风霜、忧国忧民的女子形象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国破家亡的主题一般是在男性作品中见出,李清照从女性经验的视角,吟咏出一首家破人亡的哀歌,从自身的境遇中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在这首词中李清照精心选取的眼前景物来诉说心中郁闷与凄凉,通过对自我境遇的叙写表达了对女性生存苦楚的控诉,其抒发真实情感时所张扬出来的女性意识或许正是对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呐喊。
《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在乱世之下,有谁去关心女性、书写女性背井离乡、孤苦无依的内心世界。李清照的这首词就把亡国、无家可归、孤苦无依在乱世的夹缝中生存的女子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体验表现了出来。
在某种意义上讲,李清照笔下的天真少女、温婉女子、多情妇女、铿锵女子形象就是李清照将自身不同时代的生活体验形式和生命形式转化为诗词,以诗词的形式来言说自身所处的现实生活世界,在直接地表达女性内心的真实情感的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历史与社会的原貌和进程,并从中呈现了女性于禁锢的礼教社会之中展现出来的人性魅力。
三,豪放刚毅的丈夫气概
李清照的词风总体来说清丽深婉,含蓄蕴藉,但是“婉约”并不能成为李清照的标签,也不能代表其全部词作。她的词作中虽多写女儿心事和相思别绪,但并不局限于闺阁之中,甚至不乏豪放之语。她的作品已经显现出了在中国古代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意识之觉醒。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性拿起笔杆进行写作在男性作家看来是荒唐的,甚至是一种反叛的行为,当赵明诚将妻子李清照的作品拿去给文人朋友们品评,为妻子作品更优秀而炫耀时,在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李清照也因此不断受到谴责。王灼在《碧鸡漫志》对李清照批评:“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尽管如此,李词以柔中带刚的艺术魅力,完整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对世界、人生和情感的认知,既是女性对于自身的低吟,也是女性对于时代的呐喊。
《鹤鸽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李清照的独白之作。以才学为内美的超越寻常女子的自我定位,高度的自信以及大胆的表白,还有她对自己才华的怜惜喜爱和欣赏向往,足见其格调之不俗。更可见她有着一颗想超越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心灵,希望在情感上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体住,篷舟吹取三山去。”更一改清丽深婉之风,想象奇特,笔力粗犷,气势大开大合。词中激荡着空负才华却无法像男儿一样施展的愤懑,在世俗束缚下的痛苦和迷茫,寄希望于缥缈神境的渴望解脱,表现了她作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要求。
这样一类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写作,表达了李清照虽为弱女子却有一颗非男性独有的雄心壮志,慷慨大气,气势如虹。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生活中,她勇敢地展现自身的才华,凭其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大胆突破封建时代的男性话语体系。杨慎《词品》中称赞她“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徒雄于闺阁”。沈曾植对她有“易安惆镜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的高度评价。
又如《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四句诗哪里是在写项羽?分明是在批评南宋朝廷的议和国策。“不肯过江东”是在说朝廷不肯过江,宗泽临死前三呼渡河,可是南宋却选择苟且偷生。乃至“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分明就是拿南宋与东晋做对比,既批评南宋的内政混乱,也批评南宋的军事懦弱。作为一个女诗人,却在其诗文的点点数笔之间点评了历史与时政,虽不及“谈笑间,樯橹飞灰湮灭”的美周郎,却也是一个爱国豪杰的大丈夫形象,初次读到这样的诗句,谁又能想到作者竟然是一个女人呢?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长卷中,几乎都是男性文人熠熠生辉,女性作家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是李清照这枝鲜艳的花却探出了高墙,风景因她更美。其作品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及女性的情感和笔触给我们展示了男性文学之外的风景,她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心路历程和她那自主的生命状态使得她那独立自强的女性意识得以彰显,是女性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传奇,也为我国的文学史开辟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张忠纲,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J].文史哲,2001(5).
[2]苏者聪.宋代女性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3]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