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寻根文学启蒙的现代性

2016-05-09李冬梅

青年文学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之根走向世界韩少功

李冬梅

摘 要:寻根文学试图把中国 “文学之根”深在民族的土壤中,为中国新生代文学带来走向世界的曙光。本文从寻根文学的兴起及其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启蒙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寻根;文学启蒙;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2

一、寻根文学的兴起和内涵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化寻根”热潮在中国文坛上兴起,新生代的作家们开始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挖掘,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一种文学形式表达叙述自己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主张,称为“寻根文学”。简言之:寻根文学就是找寻传统文化之根的文学。1985年韩少功最先在其论文《文学的“根”》中说道:“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文章一出世,便使得中国文艺界自文化大革命以来,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中国处于迷茫状态的文学有了走向世界文学的希冀和曙光。作家们开始在寻根文学理论的指引下进行文学创作,文艺理论界把他们称为“寻根派”。

寻根文学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期中韩少功、阿城等作家致力于在中国文学中,探求能够打破迷茫状态的关口,先后写了试图用文化思维来超越文学的政治性的文章,此举鼓舞了中国的作家民族文学现代性的观念,引领了一种新的创作潮流。于是,出现了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韩少功的《爸爸爸》等优秀作品。

二、启蒙和现代性的关系

启蒙是西方近代文学样式,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末在中国经历了从引入、兴盛到出现危机的过程。启蒙及其思想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启蒙就中文字面意思而言是去除蒙昧,脱离懵懂无知的状态。

现代性是现今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概念,领域涉非常广。在文艺领域它主要体现为由启蒙主义引发的哲学思维中存在着的理性精神和历史意识。

从18世纪文艺启蒙运动作为西方现代化的重要转折点来看,启蒙者在倡导和建立所谓自由、民主、科学、公正等价值格局中,就基本包含了西方早期现代化的所有要素。启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与现代化有相同构造的现代性。

“现代性”可作为一个关键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解读。其文学发展的过程和文学思潮的主题的变化,多少都跟现代性有关。亦可说,这些文学现象和思潮都是作家们在不断的追逐作品现代性的过程中形成的。20世纪以来,受到中国社会现实的制约,启蒙成为中国文人们立命安身的根据和不断追逐的精神家园。到80年代,迷失已久的“五四”文化运动被注入了现代意识后重新进入中国文化主流,启蒙成为主要思潮特征。

三、寻根文学的启蒙现代性

中国文学的“寻根”论者提出和倡导“文学寻根”实际上是对西方和世界文学潮流的一种顺应,也是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一中体现。1982年,《百年孤独》的作者哥伦比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们的创作激情再次燃烧起来,从马尔克斯独具拉美地域色彩的作品中看到了第三世界国家文学走向世界的曙光。寻根作家们认为,文学要具有世界性视野,并将现代意识注入其中,就有走向世界的希望。

现代性登上文学的历史舞台,是因为启蒙一定程度上铸就了现代性,启蒙的精神品格成就了现代性的精神品格。

寻根文学从文学角度集中体现这种启蒙的追求。如何探求和认识寻根文学的启蒙意义,是理解和评价寻根文学的文学史地位和价值的重要要素。随着文学的商业化步步加深,文学中启蒙精神节节溃退,人文精神已失去家园,使得探求变得尤为重要,成为文学界要攻破的堡垒。此外,寻根文学启蒙现代性的探讨,可以让中国新生代作家看清中国文学的未来世界走向。20世纪80年代的寻根作家们走文化启蒙道路。他们对文化的偏爱,源于他们认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会给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寻到立足点和根源。这可能是因为受到80 年代初盛行的文化和第三世界国家拉美文化的勃兴和走向世界的影响。五四传统文化首当其冲,成为寻根作家们本土的民族传统文化武器。如韩少功的《爸爸爸》和王安忆的《小鲍庄》。他们着眼中国的社会改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进行批判。

如《爸爸爸》通过对“丙患”形象完成文化批判主题。若面对心智不全的丙患,我们尚且充满同情的话,那么有着悠久历史却患了严重的心态滞后症的鸡头寨民们,在我们心中唤起的就不仅是悲悯,更是一种深沉的传统反思和民族自省。韩少功承续了鲁迅的国民性批判,立足于现代意识的改革,在与世界文学比较中,认识到现实的滞后与弊病,并将它作为寻根的基点,寻找民族文化的劣根性进而进行批判。

王安忆笔下以“仁义”著称的“小鲍庄”,那里的人们牢记“仁义”的古训,却依然生活清贫。儒家之“仁义”让人形成良善有爱的道德观,但鲍庄的仁义却是一道束缚心灵的枷锁。鲍秉德因 “仁义”宁无后也不愿抛弃不育的妻子,自己和妻子内心都饱受煎熬。涝渣舍身就义在作者认为是人性向善的美德,非“仁义”教化的结果。涝渣生时不受人重视,死后带来的荣光却让全家全村都沾光,涝渣亦因此受到了生前未有过的重视。涝渣死后人们的各种纪念活动给人以闹剧之感,作者对以传媒为代表的现代文明虚假性进行质疑与辛辣的嘲讽。

寻根作家采取了回望与回归的姿态始终坚持用现代意识滋润和浇灌传统文化之根。是以中国现代文学被革命、进步和现代化熏陶多年后,寻根文学如一股清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成为80 年代文学里最具革命意义的文学思潮之一。中国作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命运,探寻中国文学的自处方式和在世界文学中的位置。它以别样的方式给予浮躁的现代人和现代文明悠然的栖息地。但寻根文学的目的不仅是寻文学之根,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展望中国文学的未来,他们要找到可以撑起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支点,希望通过寻找文学之根继而得到文学的家园。但在这个过程中,寻根作家们没有摆脱迷惘状态,找不到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真正出口,又在追求现代性的道路上徘徊彷徨,文学的回归于展望终陷文学寻根与现代性的泥潭之中。

寻根作家们在不断地进行文化寻根的探索与创作,对传统文学的思考与反思,加快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新生代作家的创作灵感和激情起到启迪作用。他们试图用寻根文学打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之路,融入世界文学中。

从王安忆的《小鲍庄》到韩少功的《爸爸爸》这些作品都可看出寻根文学的批判意识且它们都具有启蒙的现代性。但是中国现代文学之“根”是什么?在哪里?假若找到了文学的“根”,那往后作家们的作品是否可在这个“文学之根”下创作?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学能走向世界的文学?但寻根作家们只是揭开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序幕,更深层的内幕还没能真正揭开。在揭幕时,他们似乎已经筋疲力尽再不能深入了。只因他们的后继者没能接住他们的寻根步伐。

寻根文学对新生代作家的影响非常有限。20世纪90年代以来,功利性的快餐文化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于是被遗弃的“四书五经”又被重新推崇了,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圣书。为迎合读者,作家们也变得功利,胡编滥造起来。迅速崛起的网络文学,其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给年轻的读者们阅读的快感,于是,很快就拥有广阔的青年读者群。

因此,寻根文学的兴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对中国现代文学起到启蒙作用。但这场革命并不彻底,中国的文学文化之根的问题没能在根本上得以解决。新生代的作家们在创作上基本还是处于“无根”创作(如网络作家的作品)状态,且影响绝大多数的中学、大学学生这些中国新生代的读者群和作家群的后备力量。今后,中国文学何去何从?新生代作家能否写出深沉的、关怀社会的意义重大的作品?寻根文学能否为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性文学带来希望?这一文学现象和创作群体,其文化思考和主张可谓用心良苦啊。

参考文献:

[1]韩少功. 文学的“根”[J].作家,1985,(4)

[2]陈丽芬. 论寻根文学主体的构成及特点[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12)

[3]杨淑静. 启蒙与现代性的难题[J].长白学刊 2008,(3)

[4]张太兵. 论“寻根文学”的兴起[J].巢湖学院学报 2009(11)

[5]孟宛音. 寻根文学和现代性[J]. 文学评论2011(5)

猜你喜欢

之根走向世界韩少功
韩少功的“根性”
探寻文化之根 增强民族自信
阅读,让你推开门走向世界
韩国电影成功走向世界的举措及其启示
寻“试题”之根悟“回归”之本
笑的遗产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探索与回望——论韩少功的“后知青”写作》文献研究综述
黄美金 让建盏走向世界
红领巾守护中华文字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