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视域下的“东北作家群”研究综述

2016-05-09易天娇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综述土地

摘 要:自“东北作家群”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以来,产生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其中将土地纳入研究范围,打开了新的视域,在土地文化特征、地域文化等方面成绩颇丰。同时,也出现了如深入不够、多文化而轻意象、群落内部“冷热”不均的局面。

关键词:东北作家群;土地;综述

作者简介:易天娇(1989-),汉族,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意象与地域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01

随着研究的日趋深入,土地文化、土地情结、土地意识成为东北作家群文学研究重要的层面。关于土地意象的文化特征、土地意象与地域文化乃至土地意象折射出的土地情结等成为土地意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土地意象的文化特征研究集中于对文学作品中土地意象的分类以及流变作出归纳与整理,既有直观反映,又有理性思辨。如中南大学的杨飞龙《乡土小说中土地意象的文化特征》从基本特征、变形特征和代际特征三个角度阐释了土地意象的文化内涵。与此相似又有很大不同的封丽华的《乡土小说中土地意象的文化特征探析》是从崇拜、扭曲、疏离三个层次的流变来以一种动态的研究视角重新审视乡土小说中的土地意象。

土地与地域文化研究也成为热点,展开对文学的多向阐释与理解,凸显出了地域文化资源和文学作品美学品格的互相渗透互相补给,结合文学活动中的地域文化要素,在更为深广的语境中开拓文学新的研究空间。近年来的地域文化热催生了东北作家群的地域文化研究。逄增玉《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可视作一个标志性的地域文化与东北作家群有机结合的研究论著,既有内部感受,又不局限于自己的东北身份,带有全新的角度,视野宏阔,将地域文化的独立品格与文学作品的无意识渗透有机阐释。需要指出的是,逄增玉先生专注于东北作家群研究多年,对东北“黑土地”这一意象与东北文化的开拓性发掘,具有里程碑意义。

通过梳理国内研究东北作家群及其作品的论,笔者发现虽然在东北作家群土地视域的研究成果中,呈现出比较繁荣的局面,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整体观之,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具体深入的整体观照

一方面,有对东北作家群土地特征的具体论述,但缺乏对于“土地”作为独特意象这一研究对象的研究。专论几乎没有,但也有少量文章涉及到,如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赵丹《端木蕻良土地情结的心理透视》和《端木蕻良的土地情结》两篇论文比较细致的分析了端木土地情结的自然呈现,其中谈到了草原、大江等与土地相关的系列意象。研究者从作家忧郁与孤独的童年经验以及渴望回归土地的归依体验,透示端木蕻良土地情结的审美心理。此外,吉首大学张华《端木蕻良土地意识论》一文,从端木蕻良独特的家世和生活经历入手,分析作家在关注和刻画土地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同于东北其他作家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有对东北作家群某一作家作品中某些“意象”的梳理分析,如李薇薇的《萧红创作的文学意象描写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较为详细地将萧红小说中的意象作了类别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意象生成方式及审美价值。

二、文化有余而意象不足

对于土地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研究论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量涌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逄增玉的专著《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另外博硕士论文也成为一个热点和亮点,如李长虹《东北作家群小说的文化精神》(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王晓习《论骆宾基小说的地域文化特色》(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张莹《黑土地文化与萧红小说创作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刘侃如《论萧军创作的文化意识及其审美特征》(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这些研究主要从黑土地文化的精神内涵、黑土地文化浸染下的人物形象、黑土地文化笼罩下的创作主题、审美意识中的黑土地文化因子等方面阐述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创作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专门将“土地”作为意象这一理论切入点向文学作品渗透却显得纵深不足。

三、群落中“冷热”不均

现代媒体的多样化发展,加之市场经济的催化,对东北作家群内个别作家的研究呈现井喷之势,缺乏对作家创作丰富性的展示。比如新世纪以来,关于萧红的研究,博硕士论文就有300多篇。其他东北作家群作家如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只能在研究萧红的成果一隅分一杯羹,更不消说群落笔下的“土地意象”。这跟大众传媒的宣传因素不无关系,而且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入思考。为了弥合减轻这种尴尬局面带来的消极影响,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换言之,这也能给新的研究视域焕发应有的活力提供难得的契机。

总而言之,近年来关于东北作家群的研究成果显著,土地文化与某些作家作品的意象解读分析也呈现出可喜态势。但是如果我们以理性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已取得的成就,就会发现不少研究成果出现不同程度的相似或雷同,包括主题思路、结构框架、问题结论都大致相同,甚至连论文标题都几乎一致。此种现象一方面表明研究者的兴趣点或探索领域过于集中,形成了土地文化研究泛化的局面,缺乏对土地具体诗学形态的探索,这当然不利于东北作家群研究的多样化纵深开展,“扎堆”原因可能与媒体的宣传有关,以至于研究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文学研究资源内化为差别不大的深层潜意识。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到我们的研究方法过于陈旧,大多是直线型的描述和因果二元分析,缺乏纵深方向的发现和开掘,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想要呼之欲出、扎实运用,的确还需要不同代际的研究者共同努力,以期将土地意象的研究从泛化的土地研究中凸显出来。

猜你喜欢

综述土地
我爱这土地
“土地托管”让荒芜土地绿起来
土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