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中国崛起为威胁靠谱吗

2016-05-09

环球时报 2016-05-09
关键词:中国崛起中美关系负面

阮建平

美国皮尤调查中心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50%的美国受访者将中国的崛起视为主要威胁,23%的受访者将中国视为美国敌手。值此美国大选由党内初选进入两党对决之际,这一数据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在这份报告里,受访者对中国的威胁感知并不算突出。相反,对网络攻击、全球经济不稳定等与民众日常生活相关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更担忧。尽管中美近年来在南海等问题上的争议上升,但该报告承认,根据过去十多年的调查记录,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比例并没有多少实质性变化。

用数据说话体现了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但获取和解读数据同样也需要科学。在美国政治斗争中,有偏向性地设计问卷和抽样,从而得出期待的数据,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数据本身并不会说话,其价值取决于运用数据的人的需要及其分析角度。对华负面认知的存在是一回事,而一再拿这些统计数据说事则是另一回事。冷战结束以来,如何看待中国常常是美国大选中一个如期而至的话题。而拿中国当替罪羊、批评中国几乎成为一些政客争取选票的不二法门。在当前中美关系处于特殊敏感时期,这种政治操作的后果更令人担忧。

美国是一个多元社会,不同认知并存是正常现象。将中国崛起视为一种威胁,主要限于一些保守派人士和特殊的利益集团,比如军工集团等。对美国大多数民众来讲,他们更关心自己的收入状况和生活环境,既没有足够的兴趣,也缺乏足够的渠道去全面了解中国的发展和意向。

还要看到,在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中,绝大部分受访者选择的是“威胁”,而不是“敌手”。这两个词汇在美国政治语境中还是有严格区别的。对于后者,唯一的选择就是对抗;对于前者,更多的是防范。“9·11”之后,亨廷顿曾告诫美国政治领导人要区别想象的威胁和现实的威胁。草木皆兵的自我强迫心理,不仅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还将恶化内外环境,最后伤及自身。

鉴于利益和矛盾的复杂交织,中美关系将经历一个长期磨合过程。尽管中美关系之间存在问题,但通过管控风险与合作逐步累积解决的条件,仍将是理性选择。而美国民众对中国崛起的负面认知是一个有待化解的问题,但不像每次美国政界鼓噪得那么严重。

无论如何,引导民众趋向理性选择应该是领袖人物的责任。以民意为幌子,甚至操控民意,夹带私货,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其结果必然加剧分歧和不信任,最后损人不利己。▲(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猜你喜欢

中国崛起中美关系负面
中国崛起在全球舞台上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中国崛起”内在逻辑与领袖抉择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