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及对策措施
2016-05-09许慧珍
许慧珍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及对策措施
许慧珍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摘要:近年来跨境电商呈现爆发式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发展跨境电商面临着政府扶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及消费升级等带来的外部机遇,但也受到市场竞争激烈、支撑体系不完善等不利因素的威胁。实验区具有区位优势、侨乡优势、产业优势、信息化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同时受到经济发展缓慢、软硬件设施落后、人才短缺等劣势制约。基于SWOT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政策体系、谋求共赢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战略对策。
关键词:跨境电商;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SWOT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进出口形势低迷,积极探索创新型国际贸易模式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消费者购买力不断提升,对国外高品质产品需求旺盛,跨境电子商务得以迅速发展。相比传统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具有信息透明、门槛低、环节少、成本低、周期短等多方面优势[1]。跨境电商产业链中的电商平台、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电子认证、技术服务和网络营销等环节,能够随着IT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3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进入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截至2015上半年,国内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42.8%,占进出口总额的17.3%。跨境电商企业超过20万家,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有5000家之多[2]。未来三年跨境电商规模增速有望超过30%,2017年交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例将达20%[3]。以江浙为代表的长三角、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以及内地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发展形势良好,越来越多的地区尝试以各类试验区为契机发展跨境电商,希望在新型贸易中获得先发优势[4]。
二、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简介
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华侨实验区”)于2014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它位于广东汕头市出海口两岸,规划面积480平方公里,规划2030年基本建成。实验区功能定位为“一个平台”、“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和“九大产业”,国家将在政策创新、项目安排、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中国自贸区优惠政策和前海、横琴、南沙的政策措施可在试验区复制推广,享受海西经济区相关政策[5]。华侨试验区是国内唯一针对海外华侨华人的试验区,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全新平台,给因侨而立的汕头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通过建设华侨实验区,可以充分发挥汕头侨乡优势,推动汕头经济转型升级,带动粤东地区飞跃发展。
三、华侨试验区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
(一)外部机会
1.政策红利。2012年12月国家启动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发展跨境电商的监管模式。此后,国家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为跨境电商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2015年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用“互联网+外贸”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公共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自建平台。文件还从海关监管、检疫检验、税收政策、支付结算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措施,有关部门也制定相应的细化措施,以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国家扶持政策出台的同时,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出台各种政策,促进地方跨境电商发展。
2.“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的本质就是构建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与沿线国家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被称为最适合“一带一路”的商贸模式,它可以连接“一带一路”国家,促进国家间的分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开放。当前沿线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与这些国家开展互利合作的经贸合作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上升为国家和省级发展战略。华侨试验区的设立把汕头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给汕头充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探索对外交流合作、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带来了重大机遇,根据产业规划,华侨实验区将加强与东南亚地区在贸易、物流和信息等领域的合作,探索发展自由贸易。2013年,广东省政府把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上升为全省战略,接下来五年将统筹安排资金,举全省之力加快粤东西北发展。这些都为汕头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支撑。
4.消费升级。随着海外品牌被逐渐认知,加之90后新生代进入市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得到提升。2014 年我国海淘人群高达1800 万人,成交规模 1400 亿元, 2018年可超万亿元。未来10年国内中产阶级将达5亿人,对品质优良、体验良好、价格合理的跨境产品需求巨大。
(二)外部威胁
1.竞争激烈。自2012年12月以来,已经有上海、重庆、广州等多个城市获批成为跨境电商服务进口试点,在一般进口、保税进口业务模式上先行先试,抢占发展先机,2013年跨境电商出口业务也全面放开。2015年被称为我国跨境电商元年,传统企业积极转型跨境电商,海内外电商巨头也纷纷布局中国市场,使得跨境电商竞争更加激烈。
2.支撑体系不完善。首先是政策体系不完善。虽然国家密集出台扶持政策,然而政策不可能长期高度倾斜,建立一套完善成熟的政策体系还有待时日。跨境电商中的关键环节是物流,但专业从事跨境物流的企业还非常少,物流配套基础设施也不完善。跨境电商牵涉到商检、税务、外汇、海关等多个环节,大多数地区海关通关仍不顺畅,支付、信用体系、监管等还存在诸多漏洞,从而使跨境产品的购物体验、售后服务大打折扣。此外,跨境电商供应链长,涉及环节多,各国的文化和商业环境有很大差异,容易致使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低下。
(三)内部优势
1.侨乡优势。汕头是著名侨乡,潮籍海外侨胞超过1000万,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80%聚集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这些海外潮人关注家乡发展,积极投身汕头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市接受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超过80亿元。实际吸收的外商投资中,超过八成来自侨资。
2.区位优势。华侨实验区所在地汕头市是粤东地区中心城市,环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结点,历来是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汕头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优势,发展对外经贸非常有利。在2015年3月出台的“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汕头被列入15个重点布局的关键节点港口。
3.产业优势。汕头有8大传统优势产业,17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24个省技术创新专业镇,拥有“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中国针织内衣名镇”“粤东音像城”“中国家居服装名镇”和 “中国针织名镇”等区域性品牌。汕头有保税区、港口等运输基础设施,拥有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直达配送结点三层物流结点网络。华侨试验区规划重点发展国际金融、国际物流、国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上与跨境电商有高度衔接性,这些都为华侨实验区发展跨境电商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4.信息化优势。汕头信息化基础良好,是“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海底光缆登陆站,是“金砖国家光缆”的中国接入点,现有四星级IDC数据中心、卫星地球站等一批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了由光缆、卫星、微波通信和光纤网络构成通讯网络,在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业务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正在规划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园、信息消费产业园。现已建成启用5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两个创业基地,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600亿元,连续四年增速超过50%,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比接近90%。
5.政策叠加优势。国家规划将华侨实验区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加强与海外商贸往来,承诺将给予专门的政策倾斜,自贸区优惠政策和前海、横琴、南沙的政策措施可在试验区复制推广,享受海西经济区相关政策;汕头具有发展的试验权和特区立法权,同时还享受广东省 “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如果能够策略性地将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叠加,能够打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内部劣势
1.经济发展缓慢。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汕头经济增长缓慢。2014年,汕头市GDP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位居第14位,部分指标增速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地区和其他经济特区城市的差距不断扩大。
2.软硬件条件落后。汕头是全国唯一没有机场的经济特区,厦深铁路高铁站离中心城区较远,万吨级以上泊位仅有16个,是厦门的1/4。在软环境方面,汕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用好部分特区立法权。随着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汕头作为特区的优势正在丧失,这些对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极为不利。
3.人才短缺。近年来,汕头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工资福利水平低、发展空间有限、企业管理环境差是主要原因。相比其他行业,跨境电商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需要既懂贸易又懂技术的复合性人才,除了英语人才外,对小语种人才需求量也非常大。缺少可用人才已经成为汕头市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瓶颈。
表1 汕头华侨实验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四、华侨实验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1.完善通关、检疫检验、退税、结汇等关键政策。结合区域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促进性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实现一站式申报、查验、通关,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解决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电子化问题;制定离岸账户、人民币结算、出口转内销等特殊政策,为跨境电商发展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制定企业扶持政策。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扶持措施。如对于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尽量给予支持,使其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对于引入的国际性企业或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于本土大型或知名企业,可以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扶持政策;支持中小微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外贸渠道,打造自主品牌,做大做强。
(二)加强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1.跨境电商信息平台。打造一站式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对接全国统一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汕头市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覆盖政府监管部门、港口码头、跨境电商参与企业等各类主体,涵盖跨境电商活动全流程,集成信息共享、统计监测、风险防范、物流体系、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等各项功能,切实满足企业、消费者及政府监管需要。平台包括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监管及服务三个界面,为企业提供链接入口、公共服务、通关服务及综合服务;为消费者,提供选购商品、个人消费额度和税单进行查询、验证商品的真伪等服务;对于政府监管及服务部门,提供数据采集、信息共享、风险监控、信用体系建设、统计数据等服务(见图1)。
图1 华侨实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示意图
2.海陆空物流网络体系。利用华侨区政策和汕头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建设综合性国际性物流园区,加快保税区、广澳港、广澳物流园、宝奥城的建设,整合汕头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络,打造辐射粤东、连接东南亚及港澳台、通达世界的跨境电商物流网络。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实现货物在国内外高效顺通流动,打造功能集成、作业规范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3.支付和信用体系。随着跨境零售的迅猛发展,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因此,要放宽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限制,放宽跨境支付单笔限额,鼓励第三方支付企业办理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鼓励第三方支付企业服务小单出口业务。还要鼓励银行从支付、融资、资金等业务全方位打造拓展跨境电商支付系统。加强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体系和出口信用保险建设,利用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对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等级评定。积极引导汕头出口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制定区域性行业规范,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及时评估监管效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硬件设施。引进国内外港口航运龙头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将广澳港建设成为服务腹地经济和临港工业的大型综合港区。加快区港联动,推动港口与华侨实验区综合物流园区的融合发展,争取设立汕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申报国家级综合保税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华侨实验区的市政基础设施,使网络通信、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绿化等能按计划建设和验收,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三)谋求合作共赢
1.积极吸引侨商侨资。汕头具有独特的潮籍侨胞资源,要抓住华侨试验区设立这一机遇,积极打造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营商环境,以血脉亲情为基础,加大引侨引资力度,鼓励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华侨回实验区发展。
2.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依托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商务中心、保税区、港口码头优势,打造集跨境电商、保税仓储、智能物流、跨境金融支付为一体,包括上游生产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仓储公司、支付、金融、信用、人才、培训、科研及公共服务机构在内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进出口全产业生态园区。产业园建设要与本地特色经济相结合,将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园区纳入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打造本地特色品牌,带动汕头经济转型升级。
(四)提升产业竞争力
1.促进产业聚集。创建华侨实验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依托政策优势和税收倾斜等,吸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企业聚集发展;依托高新区、产业园区等专项资金扶持或税收优惠,引导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向特定区域聚集;鼓励本地优势产业聚集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形成跨境电子商务聚集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2.加大科技投入。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形式,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撑。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加快信息、网络及计算机新技术在平台开发、智慧物流、跨境支付及公共监管和服务等诸多关键领域的应用,提升本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技术水平。
3.打造区域品牌。打造区域品牌有助于提升区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汕头市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区域品牌由区域特征、品牌内涵和产业基础等要素构成,具有区位性、公共性、协同性和持久性的特征,需要政府大力倡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实施,以及企业主体的积极参与,实现区域品牌与产业品牌、企业品牌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骏阳.电子商务对贸易发展影响的机制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1):5-11.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http://b2b.toocle.com/detail-6279448.html.2015-10-16.
[3]艾瑞: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报告简版[EB/OL].http://www.techxue.com/techxue-11250-1.html.2015-01-05.
[4]孙蕾,王芳.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 中国流通经济,2015(3):38-41.
[5]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EB/OL].http://www.swa.gov.cn/AboutUs.aspx?MenuId=125.2015-12-05.
(责任编辑:马琳陈鸿鹏)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3-0109-04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汕头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汕社科立[2015]4号)。
[作者简介]许慧珍(1970-),女,湖北荆门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贸流通、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