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
——特级教师顾娟《和的奇偶性》片断赏析

2016-05-08顾银燕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双数骰子奇偶性

顾银燕

《和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新增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和因数》单元后安排的一次探索规律的活动。既是规律教学课,大抵是按经历猜想——通过举例——进行验证——归纳总结的数学活动过程,从而得出数学规律。然而这样的规律教学课,也因为套路明显,上不出新意,让笔者颇为困扰。前几天聆听了特级教师顾娟执教的《和的奇偶性》,让我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原来,有套路的课还可以上得这样不落入俗套!现截取片断,与同行分享。

【片断一】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江苏卫视播过一档很火的节目——《最强大脑》,有没有看过?我们一起看一段!(播放第二季第二场“铁脑三项”的比赛片断)

师:中国小选手好厉害啊!如果现在让你们去跟他比,敢不敢挑战?

生:(摇头)不敢,他们算得太快了!

师:不敢是正常的,毕竟我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不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也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你敢不敢挑战?看谁是我们班的最强大脑,好吗?

生:好!

(出示转盘,教师宣读游戏规则)

师:抽出的数再加一次是什么意思?

生:比如抛中3,就是3+3=6,那就是点开 6,看后面有没有奖品。

(请3名同学分别上来抛骰子,分别抛中 6、3、4)

生:老师,我觉得不用再抛了,根据我的猜测,双数一定是“谢谢参与”,而无论你抛中骰子上的哪个数,再和这个数本身加一次,结果一定是双数。

(全场开始有几个人小声附和,继而附和的人多了起来)

师:(疑惑地)咦?抛中骰子上一个数,再追加一次一定是双数吗?

生:一定!1+1=2、2+2=4、3+3=6、4+4=8、5+5=10、6+6=12。

师:我们点开转盘看看奖品的设置,好不好?

(打开后,双数点全部是“谢谢参与”)

师:既然是这样,肯定不会抽到奖,想修改游戏规则吗?

生:把转盘依次转一格,这样不管你抛到几,都有奖!(全班大笑)

生:这样太没意思了!我可以抛两次,把两次抛中的数加起来,这样有可能中奖。

师:(追问)这位同学的想法挺有意思的!我想采访一下你,根据数的奇偶性,可能抛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奇+偶=奇 奇+奇=偶偶+偶=偶)

【赏析: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因此,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合适的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和的奇偶性”这个知识比较抽象,离学生生活较远,如果单刀直入式地开展教学,则无法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顾娟老师在课的开始,采用抛骰子中奖品这一游戏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点燃,同时利用学生生活中参与游戏抽奖的经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屡屡不中奖?”从而对游戏规则产生质疑,继而发现和的“秘密”,即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得偶数。这样的设计妙在问题从学生身边来,能引起学生关注的热情。顾娟老师又巧妙地用“修改游戏规则”这个环节,让学生对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引发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从而将问题从特殊引向一般,从个例导向共性。剖开游戏的外衣,学生思维由点引向面、由肤浅引向深刻。】

【片断二】

师:我们在玩游戏中研究数学学问,真好!任意两个自然数相加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怎样验证?

生:我们可以举例。(教师点名几个学生回答)

师: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如果有一个例子不符合刚才的规律,我们又恰好没发现,怎么办?除了举例,还可以怎样验证呢?

(学生冥思)

出示华罗庚的一段话: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生:(恍然大悟)画图!

出 示 :像 249+119、127+116、3026+2874 你能不计算,判断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赏析:对和的奇偶性规律的认识,学生之前还仅仅是建立在单双数的基础上,通过举例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深刻、不全面的。如何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建立起科学、完整、深刻的认识,顾娟老师的设计又出亮招。出示华罗庚关于数形结合的一段话,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利用画图来表征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将抽象的知识直观表达,借助图形运用演绎推理,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想想根据这个我们还可以推出什么规律?

生:三个数和的奇偶性。

生:还可以是更多数和的奇偶性。

板书:

师:如果是m个偶数相加的和,n个奇数相加的和,结果是怎样的?

生:不管是多少个偶数相加,结果都是偶数,奇数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如果n是偶数,那么和是偶数,如果n是奇数,那么和是奇数。

师:m个偶数相加,结果是偶数。n个奇数相加,能具体解释解释吗?

生:如果n是偶数,两个奇数配成一组,这样也就没有剩余,和是偶数;如果n是奇数,两两配对还多一个,那和就是奇数了。

(学生自发响起热烈的掌声)

接着师板书:

师:如果是这种情况呢?(在m个偶数相加和n个奇数相加的算式中加一个“+”)

师:大家还记得开始看的《最强大脑》吗?你们想挑战一下吗?

教师陈述规则:每次屏幕上只出现一个加数,最后一个加数报完,立刻说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46+199+1023+2048+1357+731

生:偶数!

师:好多数相加,和的奇偶性跟什么有关?

【赏析:由两个数和的奇偶性拓展到更多数的和的奇偶性,这是学生知识树不断生长与丰满枝叶的过程。顾娟老师智慧地抛出问题“m个偶数相加与n个奇数相加的结果是什么数?”学生通过原来的经验,借助于“偶+偶=偶,奇+偶=奇,奇+奇=偶”以及图像表征的经验,再次进行演绎推理,让这三个式子的规律得到延展与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地帮扶,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倾听者与提问者,在学生思维容易混沌的地方,适时地打住:“能具体解释解释吗?”“如果是m个偶数与n个奇数相加呢?”“好多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跟什么有关?”通过一个个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维,从复杂的问题中抽丝剥茧,把握规律的本质。】

猜你喜欢

双数骰子奇偶性
函数的图象、单调性和奇偶性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双数王国奇遇记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形式及应用
例析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走迷宫
单数和双数
骰子不见了
双数国王
巧猜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