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对仗知识(下)
2016-05-07王建斌
王建斌
借对 或称为假对,指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借义假对,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两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假对”。
借音假对,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出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诗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这是借音假对。
流水对 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扇面对 扇面对亦称“扇对”,即隔句对,如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
如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又如程景初的《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
错综对 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
如刘禹锡《始闻秋风》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这一联中“君”与“我”对称,就属错综对。有的对仗错位不只一字一词,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属错综对。
掉字对 掉字对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与另一句一组相同的字作对仗。杜甫的七律中掉字对很多,用得很精妙,如《曲江对酒》的颔联“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鼎足对 鼎足对即三句形成对仗,因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以鼎足对名之,也称“三枪对”“三句对”。鼎足对在元曲中随处可见,广为传颂的是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