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感受生活的诗意,诗意地创作生活”素材运用指导

2016-05-07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神殿选材诗意

【2016高考作文备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一首诗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

我们必须能够回忆: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

如果回忆很多,我们还必须能够忘记……

这段文字截选自里尔克的《诗是经验》,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材料形象地诠释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创作的灵感即为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材料的前两句表达了我们要深入生活,留心观察周围环境、自然风情、社会现象、建筑景观,甚至到一只鸟儿的飞翔、一朵小花的开放,从宏观到微观,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的信息储存于大脑中,形成许多艺术呈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所以,生活积累是产生创作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其次,创作是生活的再现。我们通过体察事物,得事物之真,感事物之骨,现事物之原;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创作灵感,独抒性灵,诗意地栖息于大地。

角度一:学生审材料时只抓住“观看、认识、感觉、知道、回忆”后的内容,即人、物、路途、相遇、别离等,认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细心观察,所谓“一花一世界”,用心观察、感受、体悟,才能带来内心视角的丰赡。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选材,学生容易把握但偏离了材料整体的理解。问题就在于仅仅抓住材料中某一部分内容,即仅扣观察、回忆内容的丰富,而忘了理解材料的前提是“为了一首诗”,除了要观察回忆之外,还有“忘记”。所以审题要有全局意识,素材的选用也应与整体立意相一致。

角度二:我们在观察、认识事物时,都要用心感悟,悟有所思,思有所写,写有所忆,忆有所忘,所以体验生活是获取认识的来源。用心积累、适当取舍,从生活中获取真知与经验,在感悟中抒写真情与共鸣。

选材小贴士:这一角度整体理解了材料中“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立意中规中矩,规范而全面;只需在选材时不要陈旧,不要雷同。素材选择的新颖、妥帖与否,与学生阅读面的宽窄和理解高下不无联系。比如选用有着丰富生活积淀的龙应台,其作品呈现对生命实景写生的素材,就远比学生备考的俗滥素材要有意义。

角度三:生活是回忆的源泉,过往的人与事也许只是我们生命的“碎片”记忆,但用心的筛选与记录,会让封存的人与事,构成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独特的、有意义的诗意人生。我们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寻找、感受诗意,并记录、创作生活的灵感。

选材小贴士:学生抓住“诗意地生活与创作”这一角度选材,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颇为一亮。诗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情怀,更是一种创作追寻,醉卧山间云,闲钓水中月,流淌于诗文之间。以此选材,不仅立意有新意,文笔显性灵,更凸现了对材料理解的深刻和富有意蕴。

【高分素材】

经典素材:飞行员作家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只做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在一次次飞行的高空中,他体味着危险和死亡,宇宙的美丽和大地的牵挂,生命的渺小和人的伟大。高空中的思考具有奇特的张力,既是性命攸关的投入,又是空灵的超脱。他把他的思考写进了他的作品。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部遗作《要塞》,犹如最后一次驾机神秘地消失在海洋上空,没有结尾,看不到底,像极了人生、宇宙。

素材点拨:圣埃克苏佩里有着双重身份:飞行员与作家,这两种职业在他身上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从写作《南方邮件》到《小王子》的十六年间,他的六部作品都以飞机为工具,从宇宙的高度,观察世界,探索人生。他用一生的行动和思考,践行了生命的真理。

个性素材:影画合璧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陈复礼是“影画合璧”的开拓者和践行者,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六十多年来,陈老创作了大量彰显民族特色的摄影作品,如香港仔的渔港、漓江的晨色、苏州的园林、西湖的朝霞、江南水乡的春晓景色……他镜头下的华夏美景、中国画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为画意摄影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素材点拨:陈复礼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摄影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陈氏风格”:写实与画意结合,写实为摄影根本目的,画意为表现手段,讲求中国画意。正体现了“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

人物素材:“拓荒者”的东方视角

被法国媒体戏称为“当代巴尔扎克”的马蒂亚斯·埃纳尔凭借小说《罗盘》,成为新晋龚古尔文学奖(法国最高文学奖)得主。小说讲述了体弱多病的维也纳音乐家Franz Ritter的一个漫长不眠之夜,回忆起自己的情人——担任田野调查的东方学家Sarah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彻夜未眠所回忆的东方之旅,无疑是作者本人当年在中东地区真实的旅行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个人色彩及强烈的主观臆想。法国总理大赞埃纳尔的作品:“乐曲般的语言传递了对东方的爱,以及值得被保护的东方宝藏。这是时代的指南针。”

素材点拨:《罗盘》写了三年,其实是埃纳尔酝酿了整整十年的一部作品。那年在完成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学习后,他就踏上了去东方的旅程,埃及、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等。亲自去看、去听、去体悟“东方”,自此,“东方”成了埃纳尔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文化素材:多元而丰富的“文学上海”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题为“感知上海:想象、记忆与城市文明”的主题论坛。华东师大教授罗岗认为,就上海文学而言,小白的《租界》,王安忆的《启蒙时代》,金宇澄的《繁花》,是在三个不同的脉络里重新书写上海史最重要的收获,“但我们对它们的解读其实远远不够”。 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背景下,“文学上海”的解读与构建,既代表了中华文化精髓,又并蓄包容着西方先进文化元素的城市文化新形态,成为新形态的城市表达。

素材点拨:上海常常成为小说、电影的书写“对象”,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不同经历、不同身份的城市书写者,采取冷静的旁观姿态,自身的体认与解读,激活城市体温与脉象,把城市从干枯冰冷的符号系统中还原出来。

【素材演练】

石头·神殿

越州中学301 王依兰

生命的意义,不应该是风花雪月诗词堆砌的荒芜,而应该是经由风霜雨露洗礼蒸发后留下的崎岖怪石。圣埃克苏佩里喜欢用石头和神殿作譬:石头是材料,神殿才是意义。

岁月的磨砺,使石头经历世事,负起重任,累加叠起,聚集并闪耀着光辉的意义――成为一座神殿。神殿是静默的,它囊括了千万石头无声的奇遇,就如在漆黑的夜里能清楚听到秒针的转动一般。它活在岁月的尘埃里,无声无息,却又是光芒万丈的存在,神圣而虔诚,使我们在静默中沉思生活的历程。

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只做了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他喜欢驾驶着飞机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里:头上是闪烁的星辰,散发神秘的幽光,给予他美妙的幻想;脚下是无垠的土地,在漆黑的夜里,无数的灯光霓虹等细小的微光,汇集成银河般耀眼的华丽,令他的思绪不由自主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他走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体会过被漫天黄沙吞噬掉的寥远寂寞;在迷途中品味孤独,在震撼的景致里体悟生命的意义。所以他笔下的《小王子》,充满了爱与哲思,是一本他经历与幻想的合集。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而我认为,我们既需要在地面脚踏实地步行,在淋漓百态中感受和寻找属于我们的石头,也要在云端缥缈中,跳着冥想巅峰之舞,虔诚地在心里构建神殿的框架。

诗人需要生活的经验来填充那贫瘠的词句,教徒需要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心中那片圣洁的土地,而先知需要感受自然界的雷电风霜,需要探求星球的运转、四季的推移,需要走过大江南北,需要掌握神秘的语言……那样的经历就是石头,是筑建神殿必不可少的材料。想要理解世界,抒写诗意,首先必须学着去认识与感受。正如饱经了大雪,才能在春日感激阳光的温暖;经历了雷雨,才能在初晴日观赏彩虹的美好。

感受生活的诗意,充满希望和神秘,满载旅途人的回忆和变化,是被无常峥嵘的岁月所怀念和珍惜起来的殿堂。一笺纸承担不了那么多的东西,它总是用生活的零碎在心里默默帮你诗意地幻化起一座神殿,你把未知的恐惧和祈祷填放在内,把所思所想留存在内,把欢欣与苦楚寄托在内……“把石块砌在一起,创造的是静默”,诗人如是说。

我想,正是生活的石头,伫立了我们心中的神殿。

【素材运用简评】一个好的素材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丰厚的。小作者的素材运用,不仅在于选材的丰厚新颖,体现其广博的阅读面,更在于熟练地运用素材,用一个素材贯穿全文,一气呵成;既保证了文章构架的统一,又凸现了学生思维与表达的流畅。

审视近几年考场作文的命题,发现越来越强烈地要求联系学生个体的阅读面和生活面,而非联系“书袋子”进行写作。素材积累和临场运用也出现从“我们”到“我”的蜕变,选材必须先经过“我”的“个人性”过滤。所以,如何充满“个体性”运用素材,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是当下作文备考的关键点。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神殿选材诗意
诗意地栖居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被耽搁的诗意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