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唱“蓝天”,咏“红岩”,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2016-05-07
2016年2月12日凌晨,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12个大字敬挽这位德艺双馨的86岁老人: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他从军从艺60多年,给世人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我爱祖国的蓝天》,是阎肃的“兵歌”成名作。而阎肃的成名作歌剧是《江姐》。就是在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里,他趴在床头奋笔疾书,结婚后的第一次探亲休假,他18天里足不出户。新婚的妻子每天把买好的饭菜轻轻放在桌角,轻轻走出宿舍……为了创作歌剧《江姐》和京剧红岩,阎肃还三下江南、两度入川,在渣滓洞监狱7天7夜里,他让工作人员给自己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经过两年精磨锤炼,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修改了几十次。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在全国掀起红色旋风,阎肃也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阎肃是一座艺术的丰碑,这座丰碑的灵魂就是对艺术的“严肃”精神。1984年,《西游记》剧组找上门来,请阎肃写首主题歌,当天晚上铺开纸,落笔就是四句:“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写到这里,卡住了。往下怎么接?阎肃穿双棉拖鞋,踢踏踢踏,从客厅踱到卧室,又从卧室踱回客厅,一踱就是两个星期。儿子都不耐烦了:“干什么呀,瞧瞧地毯都给走出条道儿来了!”真的!回头一看,鲁迅的那篇《故乡》闪了出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电光火石间,一句画龙点睛的话就跳了出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由此响彻大江南北。这就是对艺术严肃的精神,严肃地对待每个字、每个句子。
不仅是对艺术的严肃,更有做人的严肃。曾有一家公司出价50万元请阎肃写一首歌。阎肃回绝,商家说:“50万不够,您尽管加价。”阎肃摇摇头:“真不是因为钱,真的没时间。”他的时间去哪儿了?曾有人盘点阎肃一生1000多部(首)作品,三分之二都是军旅题材。这还不算他给无数部队写了无数首团歌、师歌、军歌——基层官兵的请求,他从不推托。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一片丹心向阳开”, 这是阎肃笔下革命者的诤诤誓言,也是他一辈子的生动写照。一生都严肃对待自己的事业,严肃对待自己的追求。
然而,在生活中,“别看他叫阎肃,却不是严肃的人”。在同事和朋友们描述中,阎肃是一个喜欢赶时髦的“老顽童”,可爱又风趣。年过八旬的阎肃常常笑称自己是“80后”,生活中的他,懂Rap,听周杰伦,还很喜欢李宇春,自称是“老玉米”。阎肃是我国级别最高的军队文职干部,享受大军区正职上将的生活待遇。但是,对文艺界“词坛泰斗”“国家级艺术家”等评价,阎肃一概不承认,“根本没有的事,怎么有这么高的评价。我唯一承认的就是自己的勤奋,认真对待了每一分钟”。
有人说,阎肃就像麦穗,果实累累,但始终低着头。著名词作家屈塬曾多次与阎肃一起参加活动,他回忆了阎肃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面对猪肉白菜馅饺子时满脸的陶醉感、吃火烧时用手小心接着掉下的芝麻粒、剩下的包子饺子打包下顿再吃、抽了半根烟掐灭下次接着抽……“他熟悉所有的曲牌、词牌,却不了解奢华的品牌,没有见他穿过、用过一件名牌。脱下戎装,一身布衣,就是一个诙谐风趣的老大爷。”屈塬说。
而阎肃的儿子阎宇说,父亲没教过孩子什么大道理,但一直在示范着一件事,那就是与人为善,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文工团开会,还是参加新闻发布会,或是担任文艺节目评委、嘉宾等活动,阎肃总是提前到场,并精心准备。他的想法是:宁可我等人,莫让人等我。妻子称阎肃不允许家人开文化公司。儿媳妇是军艺毕业学唱歌的,一直想进空政文工团。阎肃是文工团的元老级人物,儿媳妇希望他能跟团领导说说情,但他一直没开这个口。在儿女眼中,阎肃虽然没有为孩子的人生“铺路”,但“让我们傻乐了几十年,我们很知足”。
在他洒满光辉的路上,一切都是那么通透。于他,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传递的火炬,哪怕蜡炬成灰,不息的火焰依然将传给下一代的人们……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的创排工作中,阎肃担任首席策划、首席顾问。这是他近30年来承担的无数大型晚会中的一场。高强度的工作持续了近6个月,他跟着“儿孙辈”同行们一起熬夜、吃盒饭,最忙那阵子,他每天都是凌晨1点多才回家。这正如2014年阎肃受邀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时的发言:“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
晚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就在9月14日晚上,阎肃被送进了医院。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对兵、对人民的深情,这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一个人,一辈子,胸中这赫赫的火焰,能够汇入一个光明的时代,获得最尽情的燃烧、最蓬勃的喷发,他该是无限欣慰的了。
2016年2月14日,阎肃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热议锐评:人们深情悼念阎肃,表达的既是对这位“时代楷模”“人民艺术家”的缅怀,也是对文艺创作提出的诉求和期许。今天,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观念思潮趋于多元,人们迫切需要更多脍炙人口、提振精神的作品。时代在变,人们对笃定恒心、倾注心血作品的欣赏不会变;对“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的向往不会变;对德艺双馨、虚怀若谷的艺术家的敬仰不会变……这些,正是“阎肃现象”留给世人的启示。“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不折不从、亦慈亦让的胸怀风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从艺精神,让这位艺术家的精神遗泽长留人间。他用生前歌、生后名,无声地标注了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追求和理想,这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引领。(李思辉《光明日报》)
素材运用:勤奋;燃烧的火炬;赤子之心;活出精彩与辉煌;德艺双馨;时代楷模;艺术的丰碑;永恒的经典;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心灵;与时代同行;对兵、对人民的深情;人格魅力;感动中国……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军网、《新京报》《扬子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