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趣味识字支招
2016-05-07赵晓莉
赵晓莉
[摘 要]汉字的数量繁多、字形复杂、字义丰富、字音多变,轻松高效地学习生字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重要。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先,巧妙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比较、表演等方式进行趣味识字。
[关键词]看图想象 比较串联 表演意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9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虽然,这个识字写字量较之前已经适当降低,但由于汉字数量繁多、字形复杂、字义丰富、字音多变,达到这一目标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很不容易。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生字呢?笔者在多年的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注重兴趣为先,巧妙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比较、表演等方式进行趣味识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看图片,想象识字
《乌鸦喝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在识字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来巧妙识字,引发了他们激烈的讨论,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上课伊始,笔者先揭示课题,并出示“乌鸦”的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乌鸦的外形特点一边揣摩“乌”“鸦”两个字的写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乌鸦的外在特点:全身都是黑的。有同学说,乌鸦黑得连眼睛都找不到了。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灵感迸发。有人认为:正因为乌鸦是一只不容易找到眼睛的“鸟”,所以,“乌”这个字才会比“鸟”少一点。有人则认为:正因为“乌”跟“黑”的意思一样,所以“乌鸦”才由此得名。另外,学生观察到“鸦”的左边是“牙齿”的“牙”,跟“鸦”的字音差不多,而右边是“鸟”,代表“乌鸦是一种鸟”。
通过观察“乌鸦”的图片,学生不但牢牢记住了“乌”的字形、字义,还毫不费力地认识了本课的二类字“鸦”。实践证明,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远远超乎成人的想象,只要教者能提供图片,营造巧妙的识字情境,并辅以精当的点拨,学生的探究与发现是可喜的。
二、作比较,串联识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识字八”,采用了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文中的“清、请、晴、睛、情、蜻”都是“青”加不同的偏旁组成的。对这类字形、字音都相近的形声字,运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抓住声旁体会它们的相同点,抓住形旁分清它们的不同点,往往能帮助学生有效区分,成串识字。
首先,笔者让学生找出课文里藏着的几个多胞胎字。他们兴趣盎然,一下子就找到了一串以“青”做字根的生字:“晴、清、蜻、睛、情、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青”表示这些字的读音,所以,这六个字的韵母全是ing,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但它们的偏旁各不相同:晴天会看到太阳,所以“晴”是日字旁;“清”一般形容水,所以是三点水;蜻蜓是一种虫子,所以“蜻”是虫字旁;“眼睛”的“睛”是目字旁,因为“目”就是眼睛;“请”是礼貌用语,所以是言字旁;“情”和心有关系,所以是竖心旁。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串形近字的记忆,我给出一个示例——“有‘日天气才晴朗”,鼓励学生照样子说一说。学生七嘴八舌,成功地创编出了识字儿歌:有“虫”点水是“蜻”蜓;有“心”才会动真“情”;有礼才会常说“请”;有“目”其实是眼“睛”;有“水”才会有“清”波。然后,通过老师问前半句,学生答后半句的问答游戏进行强化记忆,可谓寓教于乐,快乐识字。
三、巧表演,意会识字
在“识字八”当中,教学“捉蚊虫”的“捉”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捉”的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笔者灵机一动,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让学生先表演再讨论,从而牢牢地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蜻蜓飞来飞去真辛苦,谁来帮它捉蚊虫呢?”有趣的游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纷纷举手,自告奋勇上前表演。表演的学生边跑边扑打蚊虫,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笔者相机引导大家评价,学生都认为表演者的表演非常逼真,他们将表演者一边追着“蚊虫”跑,一边用手捉“蚊虫”的滑稽样子用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出来。笔者抓住契机,告诉学生:人们就是根据这个动作造出了“捉”这个字。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捉”之所以是“扌”加上“足”,是因为“捉”既要用手逮,又要动脚跑。
其实,在汉字当中,大多数会意字并没有失去它的造字本意。如果能够抓住汉字的表意性,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往往能让我们的识字教学更有声有色,令人回味。
趣味识字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造字的神奇魅力,使他们的识字量越来越多。趣味识字让学生找到了自主识字的秘诀,使他们更乐于发现,善于发现。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轻松达到课标要求。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