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开展初中科学有效性教学
2016-05-07吴小俊
吴小俊
【摘 要】本文以初中科学学科教学的视角阐述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为初中科学教学增添新的思路。
【关键词】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策略;分析;有效性
当前,课堂教学依然是学生收获知识的最主要阵地,能够高效地组织课堂是检验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本文中,笔者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初中科学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有效性。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合理的先行组织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知识结构,同时在其基础上增加新的知识;②先行组织者可以涵盖知识,概括相关原理,构建新知识支架;③组织清晰明了,便于学生记忆。本文介绍三种类型的先行组织者。
(一)以生活情境为先行组织者
创设情境的一般步骤是:具体化教学目标——利用生动的事例导入教学——触发教学目标的事例进行新知识的铺垫。在创设情境过程中,事例最好贴合学生的生活,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并且在情境中使其感受更加深刻,同时也要注意新知识铺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比如:在学习《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节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首先讲述我国地震的事件,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或者新近发生的地震等,还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给学生以更大的冲击,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创设的情境,学生认真的倾听相关事件,观看有关地震的视频,势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震撼,心中也不免产生感慨,在学生充分进入了情境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地震、为什么地震总是集中在某些地区、地震的危害有哪些?进而引入课程主题,这样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效益。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先行组织者
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的提升。实践也证明问题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老师的指导,更加深刻的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开始新知识教学之前,教师的问题设计必须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接受能力,提出的问题必须保障在学生近期的知识范围内,难度相当,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能够解决,由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轻松的学习,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此外设计的问题还必须保障旧知识和新知识的有机结合。
比如:在《新生命的诞生》一课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自己是怎么来的,小花小草是怎么诞生的,小狗小猫又是怎么诞生的,这一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很近,同时这一问题学生有时候也会时不时地问自己或者他人,刚好在课堂中也提出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很好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会结合之前所学的细胞知识进行回答,积极思考各类植物和动物生殖方式的不同,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巧妙地导入了新的课程,教师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三)以固有知识、熟知的现象为先行组织者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学习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而是学生在自身知识架构的过程中,逐步产生自己的观点。就学生的发展而言,这种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这种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一方面要求掌握固有知识,另一方面,其固有知识要求呈现在触发状态,触发新旧知识的共同经验。在组织教学时,要求老师强调二者的共通之处,不仅可以固定原有知识,也可以有效吸收新的知识。该策略以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利用固有的知识和熟知的现象给学生感性的认知,进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其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有效的联系新知识,从整体上实现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这一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问太阳为何每天“东升西落”?是太阳在动吗?是,为什么?不是,又是因为什么?学生会列举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看到过的常识来解释,继而再问地球是不是在运动?是的话,是怎样的运动形式?不是,说出不是的原因。通过学生熟知的常识和知识导入新的知识。
二、小步子策略
根据研究得出,在学习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时,中学生往往表现的十分困难,这是因为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现阶段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十分有限,所以复杂的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信心,引起学习疲劳。因此,如果能够及时运用小步子组织方式策略,就可以解决复杂知识给学生带来的困扰,从而使学生更加自信,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小步子组织方式策略,即将一个大的知识内容整体分为多个小块,这样当每个小块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可以很轻松的理解、掌握,这样逐一呈现,他们就能够对整个知识都有清楚的认识。该方式是根据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规律形成的,它有着严格的顺序要求,运用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进步。
比如在学习《机械运动》这一课时,直接让学生去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老师首先给学生指出相关概念,在概念的指引下,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进而老师举出相关现象,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机械运动的理解说出自己认为的机械运动,老师注意学生回答的情况,指出不足之处,分析其哪些地方不符合概念的论述,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涵义,最后引导学生指出机械运动必须符合的条件和相关要素。
三、多元组合策略
要想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来进行,所以,在课堂上要做到在信息的传达时必须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众多学生当中,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学习的能力不相同,语言表达也不会完全一致,对于同一个事物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类似上面提到的各种原因,在课堂上,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要用多样的方法进行讲解,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具体的事物进行讲解,这样能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老师也可以通过制作一些视频、动画等,这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又可以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而且,还能使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够理解知识点,这也就增加了每个人学习的信心。通过调查、研究,“实物展示、教师讲解、实验演示、动画演示”等多样的组合方法的确是行之有效的,因为人本身对图片、声音、画面等的接受能力要比文字强许多,所以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并且很容易被接受。
比如在《日食和月食》这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问学生:“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太阳为什么从早上到下午变化不同的位置?有没有见过日食和月食?什么是日食和月食?”等,结合前面几节课《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绕日运动》、《月相》能够很好的解释月亮阴晴圆缺、太阳东升西落,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结合太阳、月亮、地球之间的运动及位置关系来学习日食、月食的成因。接着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下日食和月食的壮观景象,成功的吸引学生注意,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再解释日食和月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知这三者移动产生的效果,先观察视频了解相关运动情况,进而组织学生在课堂进行演练,亲身感受太阳月亮地球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
四、结束语
综合上所述,只要我们科学教师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利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一定能够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2]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