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方剂名称中部分数字的英译

2016-05-07宋晓璐罗海燕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字

宋晓璐,王 林,罗海燕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亳州,236800



中医方剂名称中部分数字的英译

宋晓璐,王林,罗海燕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对中医方剂名称里部分数字含义进行了分类,以期找出相适用的英译方法。研究发现数字类型总体分为实指和虚指两种情况,虚指是中医语言模糊性的体现,包括模糊数字虚指、确切数字表示模糊、具体数字表示抽象概念等情况。实指有表示味数、中医基本理论概念、配伍比例等情况。数字实指的情况下应该如实英译成数字,而虚指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翻译。

关键词:中医方剂;数字;实指;虚指

1问题的提出

自战国时期有载方13首的《内经》以来,中医方剂的数量随着中医实践的积累而达到数十万计。仅《简明中医方剂词典》收录的带有数字的中医方剂名就有961首[1]77。但是相关的英译词典中只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了英译,且译名不统一。目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有:研究中医方剂命名的方法、特点和理据以及方剂名称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医文化[2],方剂名的语言结构、英译的具体策略和方法[3]。将方剂名称中的数字英译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可查到的只有两篇,研究维度限于个别例子的英译举例或对含义不同的数字给出固定的英译公式。方剂名称里的数字含义丰富,类型多样,应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还要结合数字外的方剂名称知识,使英译体现整体观。

2中医方剂名称中数字的含义

方剂名称中数字的含义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方剂的用量,如一字散、一捻金、七厘散、九分散。其中的 “一字”指用药量,约相当于现在的0.5至1克。方名提示使用者方中诸药皆为有毒辛温之品,故服用量不宜过大。(2)表示方剂的用法,如一抹金、三品一条枪。其中,“三品”指方中有明矾、砒石、雄黄三种主要药物,乳香起调糊作用。“一条枪”指本方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搓成药条,像枪一样插进疮孔之内,从而达到祛除腐肉,治愈瘘管之作用。(3)表示诸药的味数,这是最常见的数字用法,如三子养亲汤、五味清毒饮、七宝美髯丹、九味羌活汤。(4)表示臣药或使药的味数,如七仙丹、三仁汤、三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除了“三甲”外,还有其他六味药。(5)表示方剂发挥效力的部位或病症表现的部位,如安奠二天汤、三痹汤、五泄汤、六和汤、七气汤、补肾治五聋方。六和汤能调理脾胃,使六腑安和,故称六和汤。(6)表示制作过程,如七制香附丸、千捶膏。千捶膏制法比较特殊,用木槌去捶打原料,反复捶击,使药物达到充分混合,成为软膏方止,故称千捶膏。(7)表示方剂的作用,如杨梅一剂散、疥疮一扫光。(8)以药物用量比例命名。《增补内经拾遗方论》中对六一散的说明是:“六一者,方用滑石六两,甘草一两,因数而命名也。”

3中医方剂名称中数字的类型及英译

除了上述数字的各种分类,数字还可粗略分为实指和虚指,二者应使用不同的英译方法和策略。百、千、万等概数用来表示数量之多或小数字表示神奇的疗效[4]。同时有些确切的数字表示味数或配伍比例。

3.1虚指数字

模糊语言是中医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弹性,或者说是一种过渡或缓冲[5]。这与使用数据精确的西医形成鲜明对比。模糊语言并不意味着笼统、不科学,而是有更丰富的表现力,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生动, 而不是精确化。对于虚指的数字,在翻译时不能直译,否则会造成理解困难甚至误解。因此,英译时还要结合数字以外的方剂名的内涵,以整体观来翻译方剂名,可对数词进行略译或改译。

常见的模糊数字表示虚指。如万病解毒丹中的“万”形容该方剂的适用症广泛——疗诸疮,治百病。可用于饮食中毒、阴阳二毒、泄泻痢疾、中风癫痫、风虫牙痛、打扑伤损等病症。对于剂型,目前学界已经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英译标准,如常见的剂型“汤”对应英译是“decoction”,“散”的英译是“powder”,万病解毒丹所属剂型“丹”对应“pill”或“pellet”[6]262。“万”在此只起修辞作用,说明可治愈多种病症。如果真把“万”译出,会给外国读者造成中医药夸大药效、虚假宣传的负面印象。对这类模糊数字,可以进行略译,按照李照国给出的模式“功效+剂型名”[7],把原语中方剂名的功效译出即可。万病解毒丹可译为“Detoxicating Pill”。

具体数字表示抽象概念。比如,关于补阳还五汤中的“五”,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认为:人身之阳气有十成,分布于周身,左右各得其半。若阳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十去其五则气亏,归并一侧则发生半身不遂。 应用补阳还五汤促其所亏之五成还复,气血周流全身而十全。实际上每个人的阳气不同,王清任所说的 “十成”是把单独个体的阳气分成十等分。所以可以略译“五”,而直接给出“还五”对应的现代医学概念“Hemiplegia”,建议该方剂名译为“Decoction for Treating Hemiplegia”。

3.2实指数字

数字确切指代全部配方的味数或部分配方味数,在英译中最好保留这些数字,真实地传达方剂名称的原貌。同时还要兼顾数字以外的部分,用整体观来翻译方剂名。比如,六君子汤中的“君子”是用来比喻6种配方性味平和、补而不烈,如同君子的品性一样。因此,笔者对蒋基昌先生提出的“Six Gentlemen Decoction来翻译六君子汤再贴切不过了,非常符合中医术语翻译的简洁性”[11]这一说法并不敢苟同。李晓棉认为“数字+味/物/黄”表示此方有几味药时,一般可译为“number+herb”,这个公式所给出的“6-herb Decoction”[1]79简明地向国外读者表明了剂型和味数。该模式美中不足的是牺牲了原文要传达的药物性味的信息。其实对译名简洁性的追求和信息性的保留并不矛盾。“Decoction of Six Noble Ingredients”更可取,因为兼顾了信息传达和译文结构的简洁性。类似的还有四神丸、十全大补丸、十香丸这一类方剂名。从名词结构上看,除了数字表达的味数以外,还有配方的独特功效或气味特点,它们分别对应的英译是“Pills of Four Miraculous Drugs”“Pill of Ten Powerful Tonics”“Ten Fragrances Pill”,同样简扼地传达了味数和配方的独特性质。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也常见数字的身影,如阴阳二气学说、五行学说、脏腑、三焦、经络学说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制定的国际标准,这些理论术语中的数字都被如实地翻译出来。五脏的英译是“five viscera”,六腑的英译是“six bowels”,七情的英译是“seven emotions”[6]22-43。在方剂中也有反映这些理论的数字,如五痹汤中的“五”指五脏,该汤药得名于能治五脏之痹症,六和汤中的六和即六腑和调之义;七气汤治七情内结,积聚坚牢。按照西太区制定的术语国际标准,这类包含重要理论术语的方剂英文名也要如实保留数字:五痹汤 “Five Impediment Decoction”七气汤“Major Seven Qi Decoction”。

数字表示配伍比例时,要用严格对应的英文数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这几个看似不同的方剂都是由熟石膏和升药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制成的散剂。李小棉认为可将它们依次翻译为“Nine-To-One Elixir”“Eight-To-Two Powder”“Elixir”和“Five-To-Five Elixir”[1]79。首先“七三”被译为“Seven to San”,按照统一原则,应改为“Seven-to-Three”,再次“Elixir”是“长生不老药”,不能乱用,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药是灵丹妙药。另外,这四种方剂名义是丹,却是散剂,剂型应译为“powder”。上文中提到的六一散按照这一模式,可以译为“Six-to-One Powder”。

中医方剂名中的数字在表示计量的情况下,一般数字后还会有计量单位,方药计量主要有重量单位和容量单位。中医持续几千年的用药实践经验不仅依赖于辨证施治,选方确切,还有确定的药剂量,来保证预期治疗效果。因此,中医用药剂量的计量单位对疗效和中医的长远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常用的重量单位有钱、分、厘、钧、圭、铢、撮,目前已经被束之高阁,却给包含有计量单位的方剂名英译带来挑战。首先,对经方度量衡计量单位与国际接轨的单位克换算标准没有达成统一认识[12]。比如高等院校中医教材《伤寒论讲义》中所载古今剂量折算表中把1两折合成3 g,中医研究院编《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中记录秦汉时1两相当于6.69 g;中医研究院编《简明中医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中都记载东汉1两相当于13.92 g。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单位制,再加上医书在传抄过程中错漏的字句,造成说法不一。目前可以看到两种解决方式:(1)借用拼音。香港地区有数家药企在生产七厘散——马百良珠珀七厘散、香港济众堂珠珀七厘散、益宝园珠珀七厘散以及保芝堂珠珀七厘散,产品包装上无一例外地都用威妥玛式拼法“Chut Lee Powder”或“Chut Lee San”。在找不到满意的英文对应词时,有不少译者主张用汉语拼音,但是英文语系读者接受汉语拼音的能力有限,况且拼音本身对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读者而言传达不出任何意义,只能够让读者觉得这个词有一般英文翻译不能表现的外来性和神秘性而已。(2)将其转换成现在常用的计量单位。七厘散“Seven Pinches Powder”中“pinch”是“一撮”,严格意义上说不是真正的重量单位,而是模糊地表示很少的量。有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样的译法会不会造成过量服用,现在经过袋装的七厘散成品只供一次服用,不会造成用药过量的隐患。

4结 语

总的看来,如果方剂名称中数字指代模糊,表示夸张或虚有概念,在英译中不能直接译出,可以采取意译。在数字实指味数、理论概念的情况下,为了客观传达中医概念,应该如实翻译,并且根据方剂名称的内涵,在英文数字后将源语言要表达的功效或性质反映出来,具体的英译策略还取决于读者对中医方剂的期待度以及了解程度。如果是面向普通民众进行中医药文化或产品宣传时,则可以借鉴香港产品的做法,避免专业化的词汇,尽量让语言响亮易懂。如果面向有专业背景的读者群,就要避免意译。意译的的缺陷很明显:翻译的成品出现差异。各外宣书籍甚至于词典的不统一,英译会让西方读者以为中医只有少量固定术语的错误认知。由于术语是用来表达专业概念的唯一途径,中医英文术语系统的缺乏会阻碍西方读者完整认知整个中医概念系统。在可以避免的前提下,要尽量避免意译,遵照字义翻译更能够客观传达中医概念、有更大的机会去构造系统化的标准词汇。

参考文献:

[1]李小棉.中医数字方剂名称英译规律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2):77-80

[2]余晓惠.金匮要略所见中药方剂命名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16-50

[3]赵霞.中医方剂英译标准化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2007:27-32

[4]王洁华.中医学“数量”表述的分类、特征及英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46-547

[5]宋晓璐.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2014,29(1):47-50

[6]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7]李照国.论中医方剂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3,6(4):22-26

[8]汪克明,包名蕙.简明中医方剂词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1

[9]谢竹藩.汉英中医药分类辞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4:411

[10]Nigel Wiseman.英汉汉英中医辞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28

[11]蒋基昌.以数字方式命名的中医常用方剂名称英译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658-2660

[12]程先宽.《伤寒杂病论》剂量折算研究思路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11-13

(责任编辑:胡永近)

中图分类号:p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6)02-0070-03

作者简介:宋晓璐(1984-),女,安徽亳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课题“中医药产品说明书英译与亳州中药企业国际化研究”(SK2013B310);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药都’亳州道家养生文化翻译研究”(SK2014A320)。

收稿日期:2015-08-12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6.02.020

猜你喜欢

数字
数字
创意数字“6”
数字等
是什么被挡住的数字
数字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数字看G20
数字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