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收新政难挡海淘大潮

2016-05-07

环球时报 2016-05-07
关键词:海淘大潮金融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5月6日文章,原题:税收新政无损海淘大潮中国消费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中国政府近来的增税和海关对俗称的“海淘”收紧征税等举措,看似将削弱中国消费者对国际产品的激增需求。但《金融时报》旗下的“投资参考”调查发现,驱动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价格。

这次税收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轻微。此前,中国对价值1000元以下的进口商品包裹征收约10%的税。但“投资参考”估计,人手不足意味着中国海关仅能检查5%的包裹。按新征税规定,“尽管“海淘”商品的涨价幅度或许终将达10%,但价差仍相当有利于买家。消费者仍能以比国内低14.5%的价格“海淘”一部iPhone6splus。

即便如此,钱并非一切。近期调查发现,原产地产品的正宗性及中国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信任,仍是推动中国出境游客从海外购物的最重要因素。安全和质量保证是关键,这反映出中国逐渐壮大的中产对国产商品的广泛不信任。

上班族甘田(音)估计,他从美国网站“海淘”的运动补品比国内贵10%,但他觉得这能确保不买到假货。此类态度意味着,即便新规和税收令价格上涨,“海淘”仍将迅猛增长。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5年“海淘”渠道销售额增长38.5%,达9000亿元。对中国消费者的调查发现,近60%受访者表示,未来12个月内将增加对海外产品的支出。

中国溢价将逐渐降低,令国际商品在中国国内的售价接近西方,这或将威胁“海淘”的增长,但在信任鸿沟被弥合之前,需求旺盛的中国消费者将继续从国际渠道购买商品。▲(作者理查德·威尔斯,丁雨晴译)

猜你喜欢

海淘大潮金融时报
抓“变化”,品味钱塘江大潮之奇
习主席视察黄河
“海淘”机会数据
海淘鏖战
全家都来学中文
视觉
海淘党购物手册
沪江BEC带你精读金融时报:伦敦金融城年龄歧视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