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电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核心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6-05-06金鑫
金鑫
摘 要: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电加工课程建设的现状,在理清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明确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完善课程教学条件、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和利用教学资源、改进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研究,并已在教学活动中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国示范;模具电加工;核心课程建设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9.243
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国示范”课程建设专项课题+模具电加工编程与操作(XHZX2015003)建设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的《模具电加工工艺与编程操作课程》进行了重点研究。文章主要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1 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验证职业功能模块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典型性。调查研究新教材、新教学方法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目前职业教学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要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中模具电加工专业培养要求与企业需求的结合水准,以期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复合型人才,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建设思路
以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导建立模具电加工课程建设团队。根据本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以国家模具电加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模具电加工操作工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重构,强化模具电加工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通过顶岗实习、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3 课程建设内容
3.1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的重点。采用全局性观点和并行发展的思想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施课程改革的综合化。从《模具电加工》教学实际应用出发,充分认识《模具电加工》在模具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能力为核心,将过去本专业的《冲压与塑料成形加工原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关联的核心课程进行有机的组合,构建新的《模具电加工》课程。
3.2 完善课程教学条件
完善模具电加工编程与操作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为更好地实训学训交互式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模具零件加工、装配、检测设施的建设,创造逼真的模具生产企业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建立与生产企业例如北京阿奇夏米尔机床有限公司,盐城建得模塑有限公司的联系,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3.3 改革→学方法
采用基本技能训练→模具电加工技能考核→企业顶岗实习,逐级递进的教学方式。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采用灵活教学法,依据《模具电加工》生产实际工作岗位标准,采用项目引导和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加大模具电加工实习技能考核力度,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岗位动手能力培养,有效实现学生“双证书”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的实际环境中,获得锻炼和实习的机会;让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教学全过程,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参与编订教学内容等,实现“企业导师制”,使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增强专业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教学一体化。
3.4 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以本课程的骨干教师与企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行家一起共同参与,组建本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教学计划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内容研究、技术服务等工作,努力建设成为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服务能力好的创新性教学团队。
3.5 完善和利用教学资源
调研模具企业对模具电加工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组织科研团队与国内知名企业专家共同根据课程对应的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工作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项目化教材结构框架,而每一个教学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人工作(学习)任务,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化教材。同时,协助软件公司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数字化教学平台、教案、课件开发工作。为资源库建设提供文字、图片、视频、CAD图等资源。
3.6 改进考核评价方法
将职业技能鉴定、撰写实习报告、出勤、学生在实习过程的纪律、理论考试等考核形式相结合。理论考核以校内为主,技能考核以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实训过程重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操作能力。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在开课前对学生公布,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方案的制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与考核评价,充分体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学生、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专业知识、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邵虎.高职食品类专业《乳制品加工技术》核心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D].2010.
[2]吴斌.高职模具专业“电加工双证融通”教学探索[D].2008.
[3]蒙坚,陈湛军.高职院校模具专业《零件数控点火花加工》课程的教学改革[D].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