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婴幼儿浴盆功能设计
2016-05-06侯哲赵丽
侯哲 赵丽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大部分的家庭生活都步入了小康时代,尤其是现在的八零和九零的父母,对于孩子教育和生活的品质越来越重视。其中,婴幼儿的洗澡成为了每个父母都头疼的事情。本文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设计,以解决婴幼儿洗澡中的诸多难题为首要目标,设计出一款针对婴儿洗澡的浴盆。在功能上,力求满足家长们的各个需要,在外观上,生动的颜色,全部倒圆的设计,让孩子喜欢洗澡,爱上洗澡。
关键词:婴幼儿浴盆;多功能设计;婴儿洗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9.212
1 浴盆的由来和发展
说道浴盆大家并不陌生,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沐浴的习惯。秦汉时期开始,古人洗澡经常用一种特制的木桶。但是古人发现木桶洗浴水冷的过快,后来出现了一种边洗边加温的“地锅”,铁质,下方用木柴取火,以保证长久而水温不冷。18世纪起,金属浴缸开始流行起来。早期人们用红铜镀锡来保证浴缸不生锈,有甚者富有的人在缸体内镀金银。现代的整体卫浴设计是从19世纪的英国开始的,出现了现代人所谓的波浪浴,但也由于当年铸铁的材质异常的不适,当年喜欢洗浴的人并没有如今这般享受。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的浴缸浴盆材料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陶瓷、钢制、亚克力、木质、充气胶皮、合成金属等等,但目的却只有一个:让人们更享受洗浴的过程。而沐浴的享受,并不属于成年的人的专利。
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时,他们的周围都是水,所以新生儿出生后,按照合理的频率和方式去给孩子洗澡是极其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但每次给婴幼儿洗澡也成为了父母的一件麻烦事。给孩子洗头的时候经常会有水进入孩子耳朵,因为父母的动作错误导致了孩子在洗澡过程中的不舒适。这时,父母们会寻求其他的人的帮助,导致为了一个孩子的洗澡问题而耽误了好几个家人的时间。本文所叙述的这款浴盆的设计便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出了改进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2 设计内容
2.1 仿照人体工程学
为了完美贴合宝宝体型所设计,线条流畅饱满。浴盆整体采用了流线型的造型,看起来非常的圆润。左边的弧度较低较缓,适合0-3岁的婴幼儿使用,而右边较高的柔和圆润曲线,是根据3-5岁的儿童后背曲线设计的。四个落地脚也采用了倒圆的设计,没有任何边角楞,完全保证了孩子们如果触碰到了也不会刮伤。
2.2 照顾不同年龄段
双边洗头区域,头枕柔软,不同高度适合不同年龄的宝宝,整体年龄覆盖到0至6岁。
刚刚出生的宝宝由于骨髂还未成形,是软的,就算宝宝同一个姿势睡久了,连最硬的脑袋都有肯会产生变形,相信大多数父母都知道这一问题,婴儿浴盆采用塑料制作,有其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塑料浴盆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软硬度上,过于坚硬,在宝宝洗澡过程中会感觉到不舒适。市面上有很多婴儿澡盆,有很多的设计了都是在内部防放置了一個斜坡。但我们摒弃了市面上常见的普通浴盆在常见的在底部设置小孩子的座位,因为那样很滑,很多过小的孩子无法坐在里面洗浴,而由父母抱着,很是不方面。我们在浴盆上方设置了一个有弹性的护网,这样即便是过小的孩子也可以躺在上面,不会滑落。完全仿照妈妈的怀抱,在护网的四周,我们都加了双重锁扣,并不担心它会脱落,保证安全的同时护网的两边的不同的角度和宽度,分别适用于婴儿和幼儿,让浴盆的适用时限更长久,不用担心买了一个浴盆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遗弃。一个适合婴幼儿使用的浴盆既能为婴幼儿沐浴带来乐趣和健康,也能减轻父母为婴幼儿洗澡的负担。
2.3 部分细节设计
同时,我们在盆的两边也设计出了很多方便使用的功能。在盆的一边设计凹槽,用于悬挂在侧,方便使用。在浴盆的底部我们也用密布的一些倒圆的凹槽用来防滑。在孩子不使用浴盆上方的护网时,站在浴盆里也不会轻易滑到。在底部旋钮的部分,我们采用了提拉和旋转两种方式开启,防止孩子误开。底部还配备了臭氧除菌,在孩子用来洗澡的浴盆是非常容易产生细菌,而消毒药水的消毒对于孩子的皮肤过于刺激,臭氧相对温和。
3 结语
对于婴幼儿浴盆未来的市场也是非常的乐观的。中国0-3岁的婴幼儿有7000万。而0-3岁家庭人去至少影响到3亿人。由于婴幼儿保持清洁很重要,按照最科学的养育方式,每天都必须泡澡。所以婴幼儿专用的浴盆市场很大。我国各家医院每天为出生的新生儿洗澡,也使用的是传统的洗浴模式。护理人员一直手和前臂托住婴儿的头和身体,另一只手为其擦洗,由于现在新生儿的营养都很充裕,导致孩子的们的体重增重的速度也很快。这不仅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导致新生儿滑脱事故,为此带来很严重的隐患。
在产品设计中,准确的设计产品定位产品是成功的必要前提。现有的婴儿产品往往只顾及家长一方或者是孩子一方的感受,而忽略了每个婴幼儿产品都是双方在共同使用的。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是设计中必要解决的问题。而此次设计的产品就很好的照顾到了双方的使用,希望这样一款产品如果可以问世,能给更多的家庭带来实用和便捷。
参考文献:
[1]杨裕富著.创意活力——产品设计方法论[M].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2004.
[2][美]John Chris Jones,张建成译.设计方法[M].台湾:六合出版社,1999.
[3]刘军,王砥.消费心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