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鸿雁 云中谁寄锦书来

2016-05-06

读者欣赏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使鸿雁苏武

鸿雁,春来北国,秋去南方。作为最常用的“信使”意象,它们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留下了难以尽数的诗文典故。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晚年,大汉帝国和匈奴在经历了多年战争后,正在酝酿重归于好。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送还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者。同年,苏武奉武帝之命率副使张胜、随员常惠等百余人出使匈奴。在完成使命准备返回时,恰逢匈奴发生内乱,事涉副使张胜,单于下令扣留了苏武一行。匈奴软硬兼施,逼迫苏武投降未果,便将其流放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放羊,这一去就是19年。到汉昭帝初年,汉匈和亲,汉遣使者要求接回苏武,单于却骗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常惠后来设法见到了汉使,并出主意让汉使对单于讲:“(汉)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视左右而大惊,只好放苏武等9人归汉。

虽然“鸿雁传书”的故事是杜撰出来的,但鸿雁“随时南北,不失其节”,“飞成行,止有列”的特性,让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人们心中书信和信使的“最佳代言鸟”。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中,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苦守寒窑十数年的王宝钏对他的感情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挑野菜,忽然听到空中鸿雁连声呼唤,便想让它帮忙捎信给薛平贵,但生活水平远低于国家贫困线的王宝钏,一时之间也不可能找到笔墨纸砚。情急之下,她狠狠心就将裙子撕下来一片,然后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尽情倾诉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显然,这个故事很不靠谱,但无论是苏武的事国以忠,还是王宝钏的事夫以贞,都符合并满足了士大夫们的道德观,然后在字里行间和口耳相传中,让这两段“鸿雁传书”成为千古佳话。

传之愈久,爱之愈深;爱之愈深,传之愈久。美妙的故事在这样一种循环中不断发酵,最终举凡军队调动、官员出使、战士戍边、商贾远行、文人交往、书生赴考、红叶传情等等,几乎到了言鸿雁则必指信函,言信函则必称鸿雁的地步。“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王安石),“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李清照),这些诗句是指信使殷勤,书信难觅;“寄信无秋雁”(欧阳修),“奈归鸿谁寄”(柳永),“雁不到,书成谁与”(张元幹),这些诗句是指书信欲寄,信使难寻;“犹在纸,雁信绝,清宵梦又稀”(周邦彦),这些诗句是指无信的痛苦;“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晏几道),这是对信少的抱怨;“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这是托书不成的苦闷;“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杜牧),这是保护信使的呐喊。即便时光穿越千年,今时今日的我们,每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际,也难免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遐想。

猜你喜欢

信使鸿雁苏武
月光信使
月光信使
来自天空的信使
苏武牧羊
雄鸡和鸿雁
以理驭算远离“陷阱”
来鸿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
Stories about Anim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