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2016-05-06邵茜
邵茜
灯塔 祝贺你,重返人间
有这样的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孤岛上。他们并不是这个岛上的原始居民,父母来自于陆地,来自于文明社会,只有他是出生在这里的,是这个孤岛的原住民。他是这个岛的王,但没有子民,只有他和父母。从出生的那天起他就没有出过家门,没有离开过孤岛,没有遇见过“人类”。他对孤岛外的世界的认知和五岁孩子是一样的。他有十万个为什么,但是无人帮他解答,对好奇心的解答来自于他荒诞的想象力。《灯塔》用缓慢沉浸的图像为我们讲述孤独。他收到水手寄来的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时被震惊,欣喜地把明信片贴了一墙,把唯一的字典扔进了大海……平静一旦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波涛汹涌,他要如何抵挡?结局让人震撼,你忍不住为高超且完美的镜头语言而震颤。孤独和渴望一样让人无法逃避,你需要的是勇气。接受疼痛,才能拥抱世界。
二手时间 变与不变
所谓俄罗斯人,应当是天选的民族,永远把精神生活放在第一位:我们总要为一些崇高的事情活着。俄罗斯人在看到可怜的人的时候,可以把身上最后一件衬衫脱下来送给他,但转眼自己又会去偷去抢。“越多地谈论自由,牛奶和面包就消失得越快。”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俄罗斯人总在面临理念变为现实之后的困境。第一次是建立苏维埃国家,第二次则是脱离这个国家。书的末尾,阿列克谢耶维奇采访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人物。一个生活在偏远农村的老妇人和城市居民仿佛居住在两个世界,对她来说世界依然是多年前的模样,在巨大的时代震荡中她什么都没失去。“我很贫穷,几十年来我都只关心那些生活必需品,人们说什么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她只等待春天,那时候又可以开始新一轮的播种,而春天总是会来的。她不被所谓希望折磨,也没有历史的观念,如同大地一样卑微而坚强地活着。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自由与虚无
扎实的小幽默随处可见,原本心中笼罩在童话世界之中的“玫瑰色”与白雪皑皑的北欧亦揭开另一层面纱。基尼系数直指一切问题的需要,是人类的幸福要义所在,在很多人的心中北欧位于世界的中心,富足、安逸、风景迷人。只有当踏上土地,真真实实地生活、感受、采访,才会在认识上不止于诗与远方,只有评判没有优劣。北欧各国皆是弹丸之地,但彼此之间同样差异颇多:五国之间意识形态不尽相同,包括语言与交流方式,同样有所天然疏离。五国人民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嘲讽,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基本以嘲笑瑞典人为乐。作为英国人,布斯自认是站在局外,面对传说中最幸福的民族,偏要怀着嫉妒之心挑出刺来。他显然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行者,更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从历史到现世的细节,仿佛一部北欧的纪实纪录片,让读者陷入其中。北欧不仅仅只有童话与精灵,还有自由主义与虚无。
自深深处 命中劫难
欧洲文艺史上向来不乏超越俗礼的才俊,诗人魏尔伦和兰波的“不伦”之爱震惊时人,王尔德重蹈覆辙走得更远,以至“奥斯卡·王尔德式”(Oscar Wilde types)成为英语中一个特定短语。《自深深处》是他的狱中绝唱,早在入狱前,男友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已经让他的生活陷入诸多困境。虚荣挥霍,寻欢作乐不知节制,王尔德成了他自觉不自觉的埋单者;自大风流,得罪了王尔德多年的朋友;自我中心,将王尔德当成报复父亲的筹码;冷漠无情,王尔德生病时不闻不问。王尔德将这些缺陷归结于想象力的缺乏,在信中对其进行细腻生动的剖析、文采斐然的贬损。他的人生充满了各种惊心动魄的怪诞悲喜剧,是为爱而生的人,笔下充满悲凉却震撼人心的感动,也只有为爱才会使其坠落深渊,深陷于万劫不复。“为了自己,我必须饶恕你。一个人,不能永远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