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制度执行力之浅见
2016-05-06姜雪飙
姜雪飙
摘 要 制度执行力决定了企业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并影响企业的发展。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影响制度执行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制度 执行力 管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作为一种约束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对企业而言本质上是企业的 “家法”,它规范着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制度作为一个凝结着管理者的智慧、经验、理念的产品体系,又体现着企业本身的风格、特点和气质。随着集团的发展,制度体系 基本涵盖了企业管控体系的各个方面。但是,不得不承认,很多制度执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从某种程度而言,制度执行力决定了企业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者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写到: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相比而言,我们更加注重建立制度,讲要求,作规定,下文件,但对于制度的落实、监督、评估机制却有所忽视,而这恰恰是制度实施取得良好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影响制度执行力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本身不利于执行
一是有些制度内容表述过于繁琐。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表述的内容不够简明扼要,大而空的内容偏多,让制度执行者看得云里雾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度的执行力;二是对制度的梳理不够及时。一些制度的内容没有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进行修订完善,及时剔除失效的制度,整理合并有效的制度,致使有些制度落后于实际;三是多个管理体系互相交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基于内部管理及外部大环境的要求,不断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专业管理体系建设以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如ISO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虽然各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对于提升企业相关专业工作的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专业管理体系立足点不同,管理要求部分存在相互矛盾,造成员工执行起来有难度,有时会无所适从,制约着制度执行力的提升;四是部门间横向沟通协调不够,容易产生在管理界面的划分上,存在“本位主义”倾向等现象,在管理界面交叉区域,或者管理难度大,工作量大难出成果的区域,容易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从而影响制度的有效执行。
(二)制度宣传不到位
一方面,制度经相关部门会签,通过内网系统发布后,在执行过程中,每个执行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并按照自己理解的尺度来执行;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宣传不够,导致很多人制度意识薄弱,往往是违反制度造成不良后果被警告才知道相关工作是有制度约束的。
(三)制度落实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不严格按制度办事,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时有发生。对一些制度的落实缺乏跟踪监督,缺乏责任追究,缺乏效果评价,制度只是写在文件上,而没有正真落地。还有的单位或部门搞形式主义,对上级的制度满足于照抄照转,至于贯彻落实措施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致使许多好的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够
尽管有制度规范着工作内容,但部分员工存在惰性思维,对制度的执行是领导推一推,自己才动一动。工作投机取巧,对制度贯彻得不彻底,落实得不到位。工作的出发点往往是简单方便,习惯性地简化程序,能省则省,而不考虑执行效果,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
(五)违反制度的成本太低
缺乏抓制度的勇气,存在不愿追究、不敢追究现象,责任追究没有落实到位。或者发现问题象征性的进行责任追究,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平时工作考核中虽然会指出问题和提出批评意见,但责任追究则很少,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不严格执行制度也没事”的惯性思维。
二、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一)建立有利于执行的制度
制度表述过于繁琐,或者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就会不利于执行。所以在设计和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时要坚持实用易懂、有针对性,易操作的原则,有利于更好更便捷地规范执行者的行为。
(二)定期梳理制度,构建层次分明的制度体系
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知识技能的提升、管理理念的更新,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制度进行梳理。对不完善的制度及时修订,对缺失的制度及时补充,对不适用的制度及时废止,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同时,对相关制度体系,如ISO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等相关的制度进行整合,实行一体化管理,构建一套涵盖内容全面,标准统一、层次分明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的指导性。
(三)加强制度执行过程的考核监督
实践表明,制度的执行,仅靠个人的自觉性,存在暂时性和不稳定性。因为人人都有惰性,当制度的执行者发现“不执行制度并不会付出多大的代价”时,便会不自觉地趋向于不作为。因此,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必须强化执行过程的考核监督,形成强有力的执行约束。通过不定期地抽查制度执行情况,对因执行不力而产生的工作失误实行工作问责,并按责任层层追究,分清责任,强化制度的严肃性。
(四)提高员工的自律意识
自律和执行力是相辅相成的,自律意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首先领导必须以身作则,自觉执行各项制度,起到身形立于言教的作用;其次要辅助奖惩措施,奖罚分明,公平公开,通过奖惩手段,提高员工的自律意识;再次要长期坚持,使员工把制度执行成为一种习惯。
(五)加强制度的宣传与培训
新的制度出台,要重视新制度的宣传,将制度修订的背景、目的、要规范的内容、具体操作流程等作详细说明,使员工理解执行制度的意义,从而自觉执行。同时,应不定期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全体员工了解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奖惩条例等共性制度,也使各岗位员工了解与本岗位直接相关的业务制度、工作流程等,对相关制度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使每项制度能深入人心,从而为执行制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拥利.提高企业制度执行力初探[J].经济论坛,2009.02.
[2] 陈怀敏.浅谈企业制度执行力[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2006.03.
[3] 吴伟.企业制度执行力影响因素及对策[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