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2016-05-06周刚
周刚
摘 要 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公司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公司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现代公司 财务管理 目标 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2
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公司财务管理期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公司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财务管理目标是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是我们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科学的合理的选择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一、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内涵
现代公司财务管理是现代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资金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公司的总目标。创办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财富,公司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当前,对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的认识主要有 "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每股效益最大化"三种观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利润取得的时间,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受风险大小的影响,但本人认为它们并未能全面反映出新经济时代公司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
(一)公司财务目标理论研究
关于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归纳起来,财务界先后出现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利润最大化。在早期,公司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者,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赚超额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加业主投资收益,扩大经营规模。
2.股东财富最大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公司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公司所有者为了扩大竞争优势,聘请专门经理人员进行管理,并让渡部分所有者权能如使用权、占有权、处置权等,但保留了财产收益和最终处置权。于是,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站在所有者的角度,提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3.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制公司尤其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公司股权由原来的少数几人迅速分散,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他们也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法人——公司董事会成为独立的财务主体,拥有独立的公司法人财产权。很显然,股东财富的增加并非公司理财目标的全部,公司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可以通过举债、募集股本,扩充公司的法人财产,公司财务目标集中体现为公司价值最大化。
4.权益资本利润满意值最大化。最近,一批学者提出权益资本利润满意值最大化财务目标,这一目标采取杜邦分析法分解,责任到人,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二)各种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对比评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依赖于其存在的环境,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它们也将随之改变。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也是随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从古典公司到现代公司,从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到发达的资本市场,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到人力资本在公司中占有重要一席,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发展到股东财富最大化,乃至公司价值最大化。但从财务管理目标的演化过程来看,随着公司的产权关系和组织形式越来越复杂,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所要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关于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说,各种说法都有其科学的地方,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已。
二、公司传统财务管理目标
这类理财目标主要站在公司利益主体的角度,以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为突出目标。这也是公司管理者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最原始的动机。我国相当一部分公司当前仍然采用这种传统的理财目标,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三种: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指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增加公司利润,使公司利润额在一定时期内达到最大。该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公司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说明公司的财富增加越多,就越接近公司的目标。用利润最大化作为公司的理财目标,既反映了公司的基本要求,又便于操作和考核评价。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必然使公司千方百计地改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收节支,关心经济效益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公司的各个相关利益者,容易被公司管理者和职工所接受,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未考虑投资效益,即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二是利润最大化未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三是利润最大化未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这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决策与控制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大的利润;四是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公司财务决策行为是具短期行为的倾向。
三、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加快,财务管理在公司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处于公司管理的核心地位,而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影响着公司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公司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选择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公司目标
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有一席之地,必须要生存、发展和获利。生存是公司的前提目标,其基本条件是一要以收抵支,二是要到期偿债。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合理安排公司的负债比例,确保公司稳定的生存下去;发展是公司的核心目标,公司的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能有效的筹集公司发展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和管理水平,以保持公司良好的发展后劲;获利是公司的最终目标,只有获利,才有生存的价值。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采用各项有效的财务手段。提高资金周转和盈利能力,降低资金成本,合理安排资金结构,利用有效的分配手段,提高公司的每股盈余和市场价值。由公司目标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公司价值最大化。
(二)经济体制及效绩评价指标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生产力比较落后,商品比较缺乏,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我国实行了集权管理模式,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目标。公司效绩评价指标主要是总产值,如公司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的产值计划指标的程度来决定。因此,当时财务管理的目标便是总产值最大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得到确认,这使得公司更关心市场、关心利润。公司效绩评价指标由总产值为主转向以利润为主,公司各方的利益同公司利润的多少紧密相连,利润最大化就成为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随着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国有公司改制的进一步深入,股份制公司大量增加,由于股东是股份制公司的所有者,其承担的风险相应较大,因此,考虑股东的利益,上市公司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同时,由于股份制公司在我国是一新生事物,对它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经验,股份制公司也曾一度将筹资数量最大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我国公司逐步开始建立现代公司制度,而现代公司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公司与多个利益集团有关。这就要求公司的财务人员不但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也要考虑风险报酬;不但要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也要考虑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支持公益事业等,从而提高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提升公司的综合价值。所以,现阶段应将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
综上所述,结合现阶段我国是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制度、以市场经济为经济模式的国家,现代公司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与国外公司相比,我国公司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更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国情,是我国公司首选的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荆新,王化成等.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瑞杰.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6(19).
[3] 徐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9).
[4] 王国武.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