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出投射性认同的游戏

2016-05-06李雪

优雅 2016年5期
关键词:明白暴力内心

李雪

父母分四种

第1种 有较好的爱的能力又谦卑不去教育孩子,孩子会自我教育成快乐的杰出天才。

第2种 有爱的能力同时经常教育孩子,孩子会基本健康但是潜能被制约,难以非常杰出。

第3种 没有爱但是不教育孩子,孩子不幸福但是有较大机会杰出从而自救。

第4种 没有爱又热衷于教育引导孩子,孩子内心痛苦又能力平庸难以自救。

正常的人生是父母抱持孩子的焦虑:孩子向父母传递焦虑,父母还给孩子允许和理解的能量,让孩子感到安全。反常的人生,父母自己的焦虑让孩子担责,孩子稍微给父母制造点焦虑意外,就诅咒攻击孩子。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给孩子自己的事情定规则,根本也是让孩子为自己的焦虑担责:你要受我控制以避免我焦虑。所以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当父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告诉你:你是他们全部的希望,活下去的意义,不离婚都是为了你……他们只是在飙他们的内心戏,而你只是个道具。没人留意过道具是会被玩坏的,他们只会愤怒这道具为啥越来越不如所愿。

世界上最极致的精神虐待都发生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说过的所有狠话,都是他的内在对话,只是孩子一定会认同成自己。做父母,清醒的保持界限能够不让自己内心的分裂影响孩子。对于孩子,退出投射性认同的游戏才能获得自由。

个案:

“猫颜与朝颜”:我这样退出和他们的较量:

“我女儿两岁多时,我妈硬要按她那套“ 教育”理论折磨孩子,我拦住了发生争执,她动手打我,还抓伤了我,于是我打了110,警察来了。那之后他们虽然还说得很恶毒,但是再不敢对我动手了。现在他们说什么我都一句:这是我自己的事。非常管用。”

“单纯黑白girl”:唯有原谅才是正解

“从记事起,我妈就经常说一句话:要是小猫小狗早就掐死了。原话。我妈说话的习惯就是不加主语,所以开始有点迷糊,掐死猫还是掐死狗啊?再大一点听懂了就觉得很内疚,我不记得我做了什么了,但当时就是觉得自己多不好,妈妈想掐死我。到了青春期,我妈已经不说这句话了,当然花样更多了,那时候觉得凭什么这样说我。”

“一直到现在,我依然忘不了这句话。但刚刚,就在刚刚,我意识到,这应该是真心话,不是为了教育我,也不是吓唬我,这是一句发自内心的话。我记得我妈仅仅说过一次,但这一次我就记住了,她说结婚就怀孕了,本来不想要,但是我爸非要。我突然觉得我明白了为什么我妈总念叨做父母多不容易。她根本就没有想要接受一个孩子,于是这个孩子给她带来的都是她不情愿做的,这个孩子在体现自己一点点的意志的时候,她就觉得不公平,她是真的想要掐死我,但是法律伦理都不允许。说实话,物质上我从来没有觉得缺过什么,我妈会做好吃的,也经常给我买衣服,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一直生活在暴力中,语言的暴力和身体的暴力都有。今天以前,我潜意识里还并不接受这一点,我觉得我成长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就是妈妈脾气不好。我妈控制欲又特别强,我的什么事都要插手。我和人很难建立很亲密的关系,长大了尤其如此,我很害怕亲近的关系,因为那意味着控制,意味着亏欠。其实想到家,我一直不觉得温暖,只是意识告诉自己,这是家。其实,上学的时候,我更喜欢宿舍,我会把东西规制得整整齐齐,每天扫地擦桌子都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是我的地方,虽然不大,也是只属于我的地方。我都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一直在否认我成长在暴力里的事实。我今天终于告诉了自己这个事实,也接受这个事实,我也终于明白,这不是我的问题,不是我不好,而是我妈自己的问题。我也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控制,不是谁亏欠谁。以前我知道我妈的种种错误,我怨恨,但我也知道谅解才能解脱,但我一直不知道怎么才能原谅。我很感谢武志红老师这些年写的书,我也感谢我自己在抑郁边缘痛苦徘徊的时候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我想我今天才真正明白,我为什么坚持心理学专业。所以我也感激心理学选择了我,给了我很多的成长与领悟。”

猜你喜欢

明白暴力内心
反性别暴力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我终于明白了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暴力”女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我开始明白我自己
我40岁才想明白的事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