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的认知活动

2016-05-06李阳海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玉门关体味全诗

李阳海

【阅读概述】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在内容上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形式上,它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形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而具有音乐性。我国古代把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或诗。按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与其他形式结合,可分为散文诗、科学诗、寓言诗和童话诗等。

诗歌阅读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读者要借助诗歌的语言为媒介,把握艺术形象,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诗歌阅读一般应遵循以下几种步骤和方法:

【方法导航】

一、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

任何情感,任何内容,均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表达,因而弄清作品的字面意义是理解作品深层意义的第一步。理解诗词作品的表层意思需要注意两点:

(一)找出典故的出处,弄清它的语境意。

其一是诗、词、曲中使用的典故。运用典故是古诗词常见的手法,只有理解典故的意义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意。如何分析理解典故?要找出它的出处与原意。如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末句“王孙自可留”用了典故,即借用《楚辞·招隐士》中刘安之词:“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反其意而用之(以王孙自喻),表达了自己厌倦仕途,欲隐“空山”的感情,不明此典故是难于明白诗中寄寓的感情的。

其二是一些词语的语境义。这些词语语境义常和一些修辞手法连在一起。如宋祁《玉楼春·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即不是“闹”的一般意义,它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盛开时成团成簇的盛况及蜂飞蝶舞的繁忙景象等,这里“闹”字有充盈、昂然的意思。

(二)理清句子的结构和语序。

诗歌的语言力求凝练,有时还要求对仗,讲究音韵,因而不同于一般散文的语言。其句子结构的特点,一是省略和跳跃,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即属此类句子。读诗时,读者须将这些互有关联的景物组织起来加以理解。古诗(词)句子的特殊还表现在省略处,不仅省去关联词,有些还常常省略动词谓语。如:“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把省略的补上便是:“清新如庾开府,俊逸像鲍参军。”

二是语序有时不是正常的排列,理解时须调成正常语序。如出于押韵、节奏或修辞的需要,古诗词句中的词序也很特殊。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后一句如果理解成作者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二、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

(一)体味诗歌的遣词。

体味作者的遣词是体味诗词意境的第一步。诗词的语言是极度凝练、浓缩的语言,我们体味诗词的语言可以从其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首句“北”“西”两个方位名词用得非常准确,把景物的方位确定下来。写水面用“初平”二字,体现了春水的特点。“莺”乃“早莺”、“树”乃“暖树”、“燕”乃“新燕”,都是扣紧早春而写。“渐欲”“才能”很准确地写出一种早春景物的变化过程,有一种动态感。诗中一个“低”字,把水天相接的茫然景象表现得生动壮阔,一个“争”字、一个“啄”字刻画出莺、燕的动作神态,生动形象。

(二)体味诗歌的意象。

所谓意象即是作者的“意”与“物”的交融,是作者的“意”通过“物”的具体反映。意象是诗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众多意象的有机结合,便是诗词的形象。因此,体味诗词的意象是理解意境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黄河”“白云”“孤城”“山”“羌笛”“杨柳”“春风”“玉门关”就是意象。这是一首描写戍边生活的诗,这些士卒在遥远的玉门关,想见黄河在黄土高原延伸,一直与白云相接,在白云中间流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里的“黄河”之象中显然包含有保卫祖国之意,而他们现在生活的地方除了一座孤城和高高的山脉之外,还有什么呢?在“孤城”和“山”的物景之中难道不可以看出士卒们孤独、寂寞的情感吗?其中还暗示了此处环境的艰苦险峻。“羌笛”本来是一种乐器,而作者却把它拟人化,似乎它也有感情。“杨柳”即《折杨柳》,曲名,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绪的歌曲,在诗中它也同时反映了士卒们的离愁别恨。他们怨什么、恨什么?原来“春风”吹不到他们这儿来,玉门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这里他们感受不到皇帝的恩泽,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由此可见,我们只有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

(三)体味诗歌的含蓄之美。

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全都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这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正是其含蓄的内涵,也是我们需要用心体会的地方。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夜雨”四字前后重复运用,跳跃性大,语浅情深,曲折含蓄,创造出优美深邃的意境。只有体会到字里行间的寓意,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韵味。

三、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

(一)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学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入手。诗歌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这正是作者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结果。品味语言要专注于那些作者苦心经营、反复推敲过的字、句,品出其包蕴着的丰富内涵和不尽的韵味。品味诗词语言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析炼字。诗词的语言含蓄隽永,意蕴丰富,有的只是一两个就可以提携全诗(词)的词,即所谓“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非常重视对诗(词)中动词、形容词的锤炼,这是因为汉语中动词、形容词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诗(词)意蕴深浅主要取决于这类词用得是否准确恰当。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出”字运用巧妙,给静止的事物赋予动态美,写“望”中的幻觉,并与“望”呼应,以此提携全诗,表达出作者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2.析名句。名句最能引起读者的情思,品读后余味无穷,它们在全诗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作者以雄浑的笔触,激昂的情调,形象地描绘了大漠孤烟垂直,浑圆的落日与滔滔黄河交相辉映的奇观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句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中,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贯穿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真像《红楼梦》里香菱所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二)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抒情方式,二是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的,如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直接抒发了粮食来之不易,应珍惜的思想感情。有的是借景抒情,也可以叫托物言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写景,描绘了山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有的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字字溢情。还有的是寓情于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貌似叙事,实则抒发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2.表现手法。欣赏诗歌,还要看作者是具体运用何种手法来表达的,此类手法常有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及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象征等。

考生可依据本讲座方法,一一解答本报本月3版题目,为古诗词阅读理解备考掌握一定的技巧。

猜你喜欢

玉门关体味全诗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劝学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凉州词
凉州词
体味细节
玉门关历史变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