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来西亚建筑室内装饰风格
2016-05-06刘迪功
刘迪功
(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悉尼 2052)
浅析马来西亚建筑室内装饰风格
刘迪功
(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悉尼 2052)
摘要: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社会构成(马来人、印度人、华人等)的东南亚国家,其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在建筑室内装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地域文化、当地气候特征等角度,分析了马来西亚建筑室内装饰风格,论述了其建筑室内装饰风格体现出的设计思想,总结了马来西亚建筑室内装饰风格的特点.其装饰风格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征,反映了建筑和室内装饰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设计用色重视使用低明度和低纯度.
关键词:马来西亚;东南亚国家;地域文化;建筑;室内设计
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其多种族的社会构成(马来人、印度人、华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历史上被英国、荷兰等国殖民而后西方国家的文化涌入更是使马来西亚文化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构成,使得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等之间互相影响和发展,但又自成体系.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在建筑室内装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2].
1马来西亚建筑室内装饰风格分析
伊斯兰风格建筑是马来西亚最为常见的建筑形式,因在这里伊斯兰教派盛行,穆斯林是主要的信徒,所以它们需要有许多朝拜的场所,而正是这些教堂的兴起,对当地建筑室内风格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建筑的形式美感固然重要,但是缺乏实用性的建筑是无用的.马来西亚的许多建筑,最具特色的大多是教会建筑,尽管你不能从它身上明显看到如星级酒店般的奢华,但是你会察觉,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也能展现出一种锋芒毕露的王者气概.也许是因为宗教的原因,这类建筑通常刷有朴实沉稳的外墙涂料,赭石或白色为主,且多存在肌理效果.在外墙的立面装饰上,弧形的门窗结构是一大特色,连续的拱圈造型,有节奏的大小改变产生律动的效果,比单一大小形式要更加生动.穹窿顶的造型是几乎所有清真建筑的象征,这样的弧形穹窿正好与建筑外墙的弧形造型形成完美的呼应,这样的曲线遍布建筑主体,暖色的色调极大地削弱了建筑本身硬朗的线条,体现出了一种阴柔的气质.
马来西亚火车站(图1),这是一栋非常有特色的建筑,由英国建筑师Arthur Benison Hubback设计,典型的Neo-Moorish风格建筑.KL火车站采用了两种色彩,奶白色和芽黄色,这是两种色相差别不大的色彩.建筑主体墙面涂饰为芽黄色而白色主要用于修饰建筑轮廓,如建筑外立面的窗框以及装饰立柱等细部色彩.白色作为没有色彩偏向的色调,高亮度是它的特征之一,很多时候白色会作为点缀色运用在色彩搭配之中,它能够很好地修饰物体、勾勒边线,让大面积的色块有区域感和层次性,特别是对于色彩纯度和明度不高的色彩能有选择性的局部提亮功能,同时增加辨识度.但如果大面积使用高亮或高饱和度的色彩会使得物体识别度过高且过于耀眼,会制造一种不稳定和飘渺的效果.对于火车站这类建筑,沉稳安全的感觉固然重要,但从中察觉到它亲和柔性的一面是不可忽略的,所以在色彩的运用上要讲究纯度和明度的控制[3].为表现稳重而选择暖纯度高、明度低的色彩作为主基调,同时将部份高明度的色彩运用于建筑关键部位加以修饰点缀.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不沉闷的色彩效果.对于KL火车站,就是运用这一理论.
图1
对于建筑装饰形态,以轴对称的手法居多,虽然KL 火车站不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式建筑,但是它所采用的装饰手法类似于伊斯兰风格,因为Neo-Moorish 的装饰手法类似于Islamic Style, 但是Neo-Moorish 更为简约,如不加装饰的拱顶和简单的圆拱马蹄形.与Islamic Style类似的是柱式结构多纤细修长,非常优雅,门窗的开孔形式,一般为尖拱、马蹄拱和多叶拱(图2).将单一结构重复整列后得到的图形会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通过KL火车站,可以发现建筑构成绝对没有欧洲拜占庭风格式大教堂复杂,装饰纹样也没有巴洛克洛可可富丽堂皇,但它能给我们内容去品味,这里面的细节不是通过堆砌得来的,而是恰到好处的取舍.其设计风格可称之为“逐层深入法”,KL火车站建筑装饰分为三个层次(图3),逐步细化,但它们的位置顺序并不是依次从里到外排列,而是依照纹样的类型和复杂程度.大面积简单的块状建筑表皮为第一层,形成主基调,而后柱式以及尖拱造型丰富表皮,最后少量复杂窗花纹饰装点在合适部位进一步丰富细节,但一定要控制好量和位置,这是画龙点睛的步骤,我们不能让它成为累赘.
图2
图3
在马来西亚,几乎所有传统建筑都是坡屋顶,因为这里地处热带,雨水非常频繁且量大,若屋顶不采取斜面设计很容易积水对建筑造成破坏.UM大学的宿舍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图4),在UM宿舍,巨大的四坡屋顶将整个建筑包围,显得特别宽大而且轻薄,大大降低了敦厚的建筑体量感.整个建筑呈现上宽下窄的形式,主要目地在于平衡气温和湿度.在马来西亚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气温炎热但湿度大,对于没有制冷设备的空间,良好的通风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图中发现,越往高处楼面越宽,只有顶层有廊道,这样设计是因为,高温热气从地表反射上升,廊道突出的部份可以抵挡气温的上升,避免顶层气温过高.而顶部楼层有更好的通风效果.虽然这只是学校宿舍建筑,但是设计者还是用心地考虑了建筑的装饰效果,虽然都是朴实的材料和传统的纹饰,确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合适的地方运用合适符号,没有多余也没有遗漏.从建筑表面可以观察到简单几何形纹饰(图5),同时在楼梯的扶手处也能观察到类似的图形(图6),其实这就是一种呼应关系,相同的符号将整个建筑联系起来变得更加整体,所谓整体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其实这种手法是常见于各类设计之中的.
图4
图5
图6
马来西亚纺织品博物馆(National Textile Museum in Malaysia)(图7)是了解东南亚纺织品艺术的好地方,这里有最地道、最传统的纺织品以及纺织品工艺.该博物馆也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建筑,外墙装饰由建筑墙体材料红砖以及白色装饰条构成,有限制裸露原始材料作为装饰的方法是一大特色,但是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方法.室内空间的整体色调是白色,白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轻盈舒适且干净的,这里的白色是牛奶白,大面积的使用且没有用其它高识别度的色彩点缀,这样使用色彩相当容易出现视觉乏味,甚至疲劳的感觉[4],为什么设计者敢于采用这样的手法?关键因素就在于,这是博物馆,空间中的视觉中心以及焦点应该是展出的作品而不是建筑本身,运用白色这类无色彩偏向的颜色作为背景凸现作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展出作品其实在空间中也具备装饰的功能,如果对空间进一步装饰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在有限的空间中强调过多的东西,会导致缺失重点.但是如何确保空间不会因为色彩的单一而产生的乏味,以及白色所带来的不稳定性?人类的眼睛是极度挑剔的,他们会潜意识地排斥不和谐的视觉形象包括色彩,很多时候他们也解释不清楚原因,纯粹是一种感觉.为了满足挑剔的人类感观,在博物馆的设计中,设计师有意识的将底面铺装设计成深灰色,这样的色彩考虑能将空间的重心下拉,稳定整个空间的视觉效果,给人以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在室内空间中,空间的视觉效果绝对被色彩这个第一要素所主导,可见色彩对于反映一个室内空间特性的重要性.
图7
图8
什么样的配色是最地道的东南亚风格?如何运用这样的色彩搭配在室内空间中?从博物馆织物展品中发现(图8),多数东南亚风格的设计用色讲究低明度和低纯度,也就是饱和度和色彩亮度都很低,在室内设计中通常运用如赭石熟褐这类暖色,因为这都是自然的色彩如泥土、树木和亚麻等,但对于装饰物件如布艺、家具等,通常加之对比色的运用,如红配绿.通过色彩碰撞出来的效果会让色彩非常活泼,且较低的明度又不显浮躁.
图9
图10
图11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in Malaysia)(图9),汇聚了许多马来西亚的历史和发展的重要成果.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由建筑师Ho Kok Hoe设计, 建筑灵感来源于马来西亚皇家宫殿和马来西亚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建筑的外立面上有许多极具特色纹饰雕刻(图10),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但图形却相似,就像之前所介绍马来亚大学学生公寓建筑装饰手法.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建筑的各部分关系以及强调装饰整体性.如图10,在博物馆入口处的镂空纹饰,可以说这是非常地道的马来西亚风格装饰纹样.若将此装饰元素运用至室内空间中,地道的当地特色风情能马上凸显.对于装饰纹样的分布位置设计者在局部使用的同时没有忘记在别处呼应.如图11,我们可以清晰看见在建筑上部墙面同样出现了类似的图样,为什么是类似而不是完全一致的图形?在一致中寻求变化是设计思想中不可缺少的.我们运用一种设计元素时,需要考虑到多次重复运用后的视觉效果.有时候需要对它进行改变,避免乏味.这样的改变是基于一个不变的视觉前提.什么是不变的视觉前提?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在观察某些视觉符号时,不一样的构图且不一样的色彩,可呈现出的视觉感受却是相似的,这是因为这些符号在设计之初和改变之后都遵循了一个相同的轨迹,符号的精髓没有改变.运用这一种手法能让视觉效果在相同中寻求变化,从而不脱离整体效果.大门入口处(图12),门厅的空间限定方法是值得学习的,采用了材料和色彩的对比从而强调入口位置.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建筑主体色色调为调和的灰白色,而在入口处山型墙的天花处理上运用了黑色胡桃木材料与浅色的建筑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后通过两个雕花装饰柱头将空间关系延伸至地面,从而限定出了这样的一个入口空间.
图12
进入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后,是一个视野开阔的中厅(图13).有趣的是,它的采光完全依赖于反射进来的自然光线,分布在四处的筒灯只是作为装饰用途.对于墙面的装饰,前面所提到的建筑外立面纹饰不仅仅只是装点建筑外部,同样也可运用于室内空间.它镂空的造型,使得自然光线能够顺利地从中透过,从室内观察,会产生美妙的光影效果,顺理成章地与外部呼应.博物馆室内空间同样是基于一个白色的色彩体系,使用暖色系中的熟褐色的木头平衡色彩关系.但是,在空间的地面铺砖上,设计者并没有延续暖色的使用,而是选取了色环上相对最冷的色彩“湖蓝”,它的使用完完全全打破了空间中古板沉闷的传统气息,反而展现出一种摩登时尚的感觉.正是这种冷暖色彩的冲撞、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制造出了极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但是设计者如何不让其脱离整体而存在呢?其实在底面虽然色彩大不相同,但遵循了相同的轨迹,它的精髓没有改变.可以从图14中看出地面铺砖的纹样是与窗花以及建筑外立面的装饰图形相对应的,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能察觉出它们之间这种微妙的视觉图形关系.在层高接近十五米的大厅中(图15),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外廊加之刻精美雕花的扶手将空间分割成了上下两层,视觉效果从大厅中部看过去不会感觉到视野的拥挤而开阔依旧.这是一种对于空间层次的划分极为有效的方式,不去破坏空间的通透性和宽旷性.从细节来观察,黑胡桃木制扶手从一层地面开始延伸至二楼且环绕整个大厅,在天花板的装饰上采用了同样的材料(图16),且带有精美的纹饰雕花.特别能体现出一种联系.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在空间美学中,我们往往会忽略窗户的作用,在建筑设计中,窗户的造型是建筑特色的一种体现,而在我们室内空间的装饰中,我们可以利用具有形式美感的窗户作为装饰元素.如图17,色彩绚丽的窗花在昏黄的灯光映射下显得神秘而又优雅.不要认为窗户就是简单的一个连接内外空间的媒介,也不要以为它的唯一作用就是通风采光.它更可以作为一种装饰手法丰富室内视觉效果.
图17
2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展品及陈列设计风格分析
图18
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的展品也能提供许多有用的设计灵感和方法.图18是一个铜制的装置,重复阵列的曲形纹饰作为唯一的装饰雕刻在瓶身.这是一种纯粹的图形美.纯粹的图形、纯粹的色彩以及纯粹的造型,没有参杂任何多余的元素.这样的设计会让用户在体验设计意图时更加直观和具体.反之,若某件产品或设计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寓意以及充斥着繁琐的花纹图形,这时我们将无法从中获取物体本身所需要传达出来的设计意图.如果我们无法领略最基本的设计意图,何来它的形式美以及功能体验呢?这是任何设计的一个基本前提.对于空间设计中的装饰元素,强调“纯粹”的使用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在陈列空间时,首先应考虑到空间中陈列物品各部分的关系,随后对各个装饰物件进行分析,分析它们的图形色彩以及用途.需要让所有装饰物品最清晰地传达出它们的设计意图给设计受众,同样当它们在搭配使用时创造出一种纯粹的错序视觉体验也是“纯粹”的概念.什么是纯粹的错序的视觉体验.举例来说,当我们身处某一室内空间,观察室内陈列时能体会产生乱中有序的感觉,因为每一件能清晰表明各自意图的陈列聚集在一起时它们能够产生明显的区别性和相似性,互不干扰.这是“纯粹”设计手法在空间中运用的效果.我们可以用“纯粹”概念来理解这件作品的装饰风格,首先,青铜是唯一被使用的材料,以及简洁干净的造型都清晰精确地传达出了它的视觉形象.同时纹饰的使用没有过于复杂,且单一图形的阵列使用排除了多余图形因素的视觉干扰,这是纯粹美的直观视觉体现.
图19
图19是一件马来西亚历史上渔民使用过的捕鱼装置.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造型,更是光线透过它所产生的光影效果.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装置制造出有趣的光影花纹投射在墙面、地面以及任何需要的地方.这样的虚拟装饰手法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和使用功能,如上述的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的室内窗花投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功能性的产生源于光影效果该如何理解呢?区域划分和限定是我们不可避免所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在空间中,严苛的空间完美主义者不会允许任何空间的浪费和视觉审美的缺损.因为我们所设计的空间大部分时候是有限的,当我们需要划分空间时往往需要安放分割装置如隔墙、装饰隔断(屏风)等.但有形的装置必定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同时极易破坏空间的连贯性和通透感.此时,使用光线作为虚拟装置限定空间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就如同图19的展品,透过竹网形成的光斑明显地区分了内外空间,若分离装置也不会影响光影的投射.所以这样的空间区域划分手法能够在保持空间中开阔的视野的同时实现空间区域划分的目的.
最后我将通过一件器皿展品来分析色彩装饰风格(图20),因为这件展品的色彩构成让人产生了极其舒服的视觉感受,同样它从色彩的角度反映了异域风情.第一眼看到这件器皿时,呈现的是偏绿色的基调,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包含了许多有意思的色彩,它们或冲突或和谐,都恰到好处地组合产生了完美视觉体验.首先祖母绿以及调和过偏向芽黄色的草绿作为底色使用,它们交织存在;而后普蓝作为唯一的重色合乎比例关系地点缀在不同部位,有疏有密;最巧妙用色是黄橙色,它是色向环上距离普蓝最远的色彩我们称之为“对比色”.这里少量地使用黄橙色与其他色进行碰撞冲突来产生戏剧的色彩效果,增加视觉冲击力.“黄”、“蓝”、“绿”之间的比例关系为1∶2∶3.我们还可以发现,无论是否是室内空间设计,还是这样的产品设计,都会有一个视觉中心来锁定你的注意力,在这件展品上中部的黄橙色八边形通过对比其他色彩跳出整体色调,成为了视觉中心.在外围少量的黄橙色的存在呼应色彩关系.我们可以将这样的色彩搭配运用到我们的室内设计当中.
图20
3马来西亚建筑室内装饰风格特点
通过对马来西亚建筑室内装饰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 1)要想表达出最地道的东南亚室内装饰风格色彩,主色调一定要基于质朴自然的色彩,最好通过有机体直接传递清晰的色彩偏向,若有自然肌理效果最佳.比如,在东南亚室内空间中,木头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木头自身是有机体,色调柔和且肌理明显,它的存在提升了空间亲和力;2)自然光线的介入,这一点对于任何空间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东南亚风格的室内氛围,自然光线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热带地区雨水颇多,但光照充足,同时优质的环境换来的是蓝天和白云,所以人们喜欢享受阳光的滋润.当我们以东南亚为线索设计空间时,在空间陈列上需要考虑到光线对它的影响,不同位置的陈列摆放所接触的光照面积以及反射率也随之不同,特别是对于色彩偏向明显的物品如油画、彩色织物等,光照会改变它的色调甚至改变它的形态,从而制造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同时光线的色温和照射角度都会使空间的感观氛围不同.如黄昏时,蛋黄色的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暖意,软化了一切,哪怕是坚硬的石膏雕塑在这样的光线照射下也会变得柔美.中午那耀眼的光芒照射在室内空间中产生强烈的投影,空间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晰明亮,让空间瞬间活泼起来.而早上的阳光却偏向冷色调,它没有中午时的耀眼也没有日落时的昏黄,但它的冷色光源使空间变得清新和静谧.当然这一切都带有一种热带风情.3)室内外的通透关系,在做空间构成时,特别是对于东南亚风格的别墅和度假酒店设计,往往都不会过分限定室内与室外的空间,这样开放式的空间所面对的就是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又以海景居多.这样最大化地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空间,能够进一步完善空间视觉体系.通透的视线和空间层次同样也能够将自然光线顺利地引入室内形成在2)中提到的视觉感受.4)简约纯粹的传统图腾纹饰,可以说这是整个东南亚风格设计中的点睛之笔,通过这样的装饰手法可以强调风格,当然一定不能随意堆砌,而需要仔细考究之后有选择地陈列.
参考文献:
[1] 李建衡. 室内装饰风格与地域性研究[J]. 现代装饰(理论),2014,(1):52-53.
[2] 花建兴. 试述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存在的内在关系[J]. 民营科技,2009,(2):204-205.
[3] 吕国伟. 浅析江南民居的建筑设计风格 [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 (12):44-48.
[4] 李祁.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J]. 现代装饰(理论),2015,(3):180-181.
(责任编校:晴川)
Analysis of Malaysia Building Interior Decoration Style
LIU Digong
(College of Art Design,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2052, Australia)
Abstract:Malaysia is a southeast country composed of numerous races (Malays, Indians and Chinese).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multi cultures are well presented in the interior decoration of architectures.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climate features,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ior decoration styles, as well as expounds the design thought of the interior decoration style. A summary is also made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ior decoration styles.
Key Words:Malaysia; southeast country; regional culture; architecture; interior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2-0113-06
作者简介:刘迪功(1992— ),男,湖南岳阳人,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
收稿日期: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