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模式的构建1)
2016-05-06张琦万志芳
张琦 万志芳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模式的构建1)
张琦万志芳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摘要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现状,依据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相关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值增长率、产业主导性及多样性,并结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实际情况及《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出:从资源型接续产业、非资源型替代产业、生态产业园区3个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模式。
关键词国有林区改革;林业产业转型;林业产业模式;黑龙江省
分类号S7-9;F272.3
Forestr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Model in Heilongjiang State-owned Forest Area
Zhang Qi, Wan Zhifa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P. R. China)//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6,44(4):102-106.
We analyzed the forestry industry output growth, leading effect and diversity of Heilongjiang state-owned forest area with the data of 2001-2014,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combining the comprehensive logging ban. From “The state-owned forest area reform guidance” and “The state forest farm reform scheme” issue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we constructed the model of forestry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resource-based update industry, non-resource based substituted industry, and eco-industrial park in Heilongjiang state-owned forest area.
KeywordsReform of state-owned forest area; Forestr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Forestry industrial model; Heilongjiang Province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尽管目前该区域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林业产业体系,但林业产业结构的诸多弊端表现得愈发突出,致使林业产业效益低下[1]。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得国有林区工作重心由木材生产转向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生态建设[2],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势必有所调整。吕盈[3]通过对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的分析,提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合理选定主导产业,即:选择能够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任务[4];同时,也要根据林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遵循相关的经济政策进行[1]。
2014年4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作为首批试点区域,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使得国有林区围绕林产品开发不断调整和完善形成的林业产业面临集聚萎缩的困境[5],产业转型将是未来国有林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国有林区开始了产业转型之路;全面停伐政策,使产业转型更为迫切,也更具挑战性。
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起,林业逐步向多效益方向发展;但无论是森林资源丰裕还是稀缺,其林业产业都是通过自给自足或进口木材,经过林业产业的生产加工,从而推动具有高附加值的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国外对于林业产业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各种林业经营理论和模式,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推动地区林业产业发展。Max Munday[6]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威尔士的林业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当地林业产业的活跃程度。Olli Lehtonen[7]也同样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卡累利阿的林业产业路径选择,通过两个林业产业A和B以及三个感兴趣的小组D、E和F建立六宫格进行产业项目的选择。Stefan Bojnec[8]通过分析欧盟成员国的林业产业贸易的结果,建议通过各个成员国的产业集聚来发展当地的林业产业贸易。
从国内外对林业产业的研究看,林业产业的发展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有效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推动林业产业转型,是未来林业应重视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国有林区在停伐背景下更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1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现状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大产业体系,即以营林、木材培育及采运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木材加工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森林旅游、森林生态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现状的描述,一方面,可以按照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和产值增长率以及三大产业所占总产值的比例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营林产值、木材采运产值、林产工业产值、多种经营产值(包含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业、北药业)、森林旅游业产值分析。笔者通过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三大产业产值对目前林业产值现状、产业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1.1林业产值
根据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产值与黑龙江省GDP的相关数据(见表1),利用回归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发展对黑龙江省社会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值对黑龙江省GDP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R2=0.988)。
表1 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产值及黑龙江省GDP
由表1可见:2001—2013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总产值为上升趋势,到2014年急剧下降,其中2008—2013年上升幅度加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也呈现上升趋势,第一产业高于第三产业(仅2001—2002年,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相差较小)。第二产业在2003、2014年出现2次下降趋势,其余年份均呈上升趋势。
由表1可见:三个产业产值增长率,第二产业出现2次负增长,其余两个产业始终保持正增长。整体看,三个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均处于上下波动状态,第二产业的波动幅度最大。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在2001—2014年间有较大波动幅度,2003年达顶峰(增长率为80.56%),2014年达最低值(2.38%),变化幅度较大。第二产业在2003(增长率为-19.25%)、2014(增长率为-17.92%)年出现了负增长,在2009年达最高增长率(46.07%),落差超过了60%,波动幅度较大。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与第一、二产业增长率相比,波动幅度不大,2003年出现顶峰(42.09%),2004年出现低谷(7.34%),相差约6倍,其余年份上下波动幅度不大。
1.2产业主导性
产业主导性,是指产业系统中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社会经济组分,主导性产业决定系统发展的方向和力度[9]。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林业产业结构,用数值表示为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例,即产业主导性系数。产业主导性系数越大说明该产业比例越大,其越趋于主导地位。基于原始数据分别计算三个产业占林业总产值的比例,即林业产业结构动态变化(见图1)。
由图1可见:第一、二产业比例变化幅度较大;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比较平缓,并且处于第一、二产业比例之下,到2014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林业总产值比例趋于相等,即目前第三产业并不是国有林区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有三个节点,即2003、2009、2013年。林业产业结构动态可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之前),第二产业主导优势明显,与第一、三产业比例差距较大。2003年,第一、二产业交叉,三产比值达到40∶40∶20;第二产业主导优势虽明显,但比例却在下降,第一、三产业比例逐渐上升。
第二阶段(2003—2009年),第一产业占主导优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较上一阶段呈缩小趋势;2003年之后,第一、二产业产值比例呈扩大趋势。
第三阶段(2009—2013年),第一、二产业处于胶着状态,二者的比例趋于相同;第三产业依旧平稳上升。第二产业略占主导地位,但并不明显。
第四阶段(2013—2014年),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比例快速下降,并与第三产业持平,与上一阶段和第一产业产值的差距逐渐扩大,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值逐渐接近于1。
图1 2001—2014年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动态图
1.3产业多样性
依据现有有效数据,仅计算2006—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多样性指数(见图2)。由图2可见: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多样性指数整体变化不大,集中在2.85~2.95之间,说明目前产业分布很均匀。多样性指数呈现波浪形,但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非常小。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多样性指数,最高值为2011年的2.99,最低值为2007年的2.87,仅相差0.12,变化幅度非常小。但2012—2014年间出现的波峰较小,说明自2012年之后产业多样性分布没有之前均匀。
图2 2006—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多样性指数趋势
1.4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二产业增长率波动大。由表1可明显看出,第二产业在2003、2014年均出现了负增长,而2009年出现了较大的正增长,其变化幅度最大。2003年是天保工程一期实施效果比较明显的一年,第二产业产值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即以木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产值有所下降,重点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但后劲不足,致使第二产业在2009年出现了增长的最高值。2014年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作为全面停伐试点的第一年,依托木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运行困难,产值下降,但多样性指数较2013年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说明加工企业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的多样性,却拉动产值的下降。
第三产业发展较缓慢。第三产业产值呈稳步增长状态,增长率在2003—2004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之外,其余年份波动不大。同时,其占总产值的比例虽然在上升但幅度很小。国有林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停伐均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而第三产业恰是其功能实现的主导产业。但从目前的产业主导性看,第三产业产值虽有所提高,在2014年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基本一致,但依旧不是主导产业,发展依旧比较缓慢。
新兴产业产值贡献率偏低。从2006—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多样性指数看,从2012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2012—2014年间出现的波峰较之前的有所降低,说明自2012年之后产业多样性分布没有之前均匀。天保工程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也形成了很多优势、特色及新兴产业;但从产业多样性指数看,其贡献的产值并不明显,或者说新兴产业在黑龙江国有林区的发展效果并不显著。
2林业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2.1资源型接续产业模式
资源型接续产业模式,是指依托国有林区现有的资源,探寻依靠森林资源而发展的产业模式带动国有林区产业转型。这一产业转型模式,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自天保工程之后逐渐开展的产业转型模式。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在全面停伐的政策下,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产业转型。一方面,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依托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可以成立小规模的种养殖基地,即发展多种经营。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多种经营产值已达2 763 238万元,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同时带动林区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从表1中可看出第三产业产值在逐年上升,说明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三大产业中并未成为主导产业,说明其发展较缓慢。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旅游业产值416 518万元,占多种经营产值的15.07%,具有上升空间。因此,国有林区生态旅游可以打造森林观光、疗养、野生动植物观赏、避暑、滑雪等特色生态旅游产品,构建森林生态旅游精品路线,形成以生态旅游、湿地旅游、乡村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品牌,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
2.2非资源型替代产业模式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产业转型,更重要的是形成和发展非资源型替代产业[11],打破目前以资源为中心的单一模式。非资源型替代产业模式,是指不依托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通过发展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带动国有林区产业转型。在全面停伐的背景下,国有林区可以通过发展以种植花卉、中药、林蛙、木耳、食用菌、农作物等为主的农畜产业,以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物流信息为主的物流产业,以水资源、浆果等为主的矿泉水及饮料产业,蜜蜂养殖及蜂蜜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模式,在不依靠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产业转型,增加就业,带动国有林区经济发展。非资源型替代产业,能在全面停伐的背景下,彻底转变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产业模式,打破依托木材形成的产业体系,立足于国有林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林木资源的战略储备。
2.3生态产业园区模式
生态产业园区模式,主要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理论,结合工业生态群落之间存在的代谢关系,在国有林区进行产业聚集、产业循环,达到经济、生态效益最优状态的产业转型模式。在生态产业园中,某个产业的废弃物可被另一个产业作为生产原料,达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内部化;建立生态产业园是实现产业群落层次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的最主要方式[12],即,可以按照生态系统群落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分类,选取适宜的产业进入生态产业园区。在国有林区构建生态产业园区,可以选取资源型接续产业和非资源型替代产业,组建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产业,形成循环产业系统,达到经济与生态的共生。通过生态产业园模式,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带动国有林区经济发展,解决国有林区职工就业,缓解国有林区生态环境。
3结束语
对2001—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产值、增长率、产业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三大产业产值除2014年外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一、二产业产值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第三产业波动幅度较小。产业主导性,第一、二产业交替占据主导地位,后期趋势逐渐一致;第三产业一直平缓发展,并逐渐缩小与第一、二产业之间的差距。产业多样性,2011年后,产业发展较之前不均匀。结合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资源型接续产业模式、非资源型替代产业模式、生态产业园区模式3种模式促进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期望在全面停伐政策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能够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玉德,万志芳.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J].林业科学,2006,42(6):86-93.
[2]国洪飞,曹玉昆.试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质[J].林业经济,2010(10):42-44,78.
[3]吕盈.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4]陈建成.国有林区林业主导产业识别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林业经济,2009(11):58-61.
[5]王志伟,王爽.“停伐”后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路径调整研究:以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4,34(4):309-313.
[6]MUNDAY Max, ROBERTS Annette. The role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 transactions in the rural economy[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1,17(3):333-346.
[7]LEHTONEN Olli, TYKKYLINEN Markku. Delphi path simulator for unveiling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forest industries by contrasting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The case of North Karelia[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4,84:171-185.
[9]张晶.产业生态系统的定量解析与评级及仿真[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
[10]张德常.产业多样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11]王剑.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产业转型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12]陈颖.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与升级问题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5年12月22日。
作者简介:第一张琦,女,1985年11月生,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zhangqi_1109@126.com。通信作者:万志芳,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E-mail:zhifang_wan@126.com。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630019)、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B124)。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