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陶宛寻找“欧洲中心”
2016-05-06
本报赴立陶宛特约记者 沈嘉
说起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了解历史的人会想到它与沙俄和苏联的纠结历史,体育爱好者不会忘记立陶宛国家篮球队曾取得的成功;爱珠宝的人则知道它是全球产量最高的“琥珀王国”之一……但许多人不清楚,“欧洲的地理中心”也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郊外。
作为“亲欧”的象征
作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维尔纽斯古城并不缺乏名胜古迹,从建于1514年的黎明之门,到维尔纽斯大教堂、琥珀博物馆,以及街道两旁一座座巴洛克式建筑,无不述说着维尔纽斯的辉煌历史。出老城,《环球时报》记者向北驱车26公里,在一片空旷的山丘上,终于找到“欧洲的地理中心”。入口处竖着一块多语种宣传牌,上面写着:1989年,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对欧洲大陆地理边界进行了重新测算。经过测算,科学家们认定“欧洲的地理中心”位于北纬54°54′,东经25°19′处,也就是这里。
另一边的入口处还放置着一块巨大石头。当地历史学者迪特尼斯说,“立陶宛独立后,非常看重‘欧洲的地理中心’的认证,希望以此作为亲近欧洲的信号。”1991年,立陶宛人将这块9吨重的石头作为地理中心的标志之一。石块上刻了一个八角星,并用文字说明这里是“欧洲的地理中心”。1992年,立陶宛又成立了欧洲地理中心保护区。
保护区的主角是一座巨大的石碑(如图)。纪念碑用白色花岗岩打造,顶部装饰有几颗金星组成的花冠。石碑前的地面上还有一颗巨大的八角星,代表地理的中的八个方向,欧盟28国的国旗则在四周迎风飘扬。“这座纪念碑于2004年5月1日立陶宛加入欧盟之际建成。”迪特尼斯解释道:“它象征立陶宛与欧洲悠久的历史联系和庆祝它重回欧洲大家庭。”
公园藏着世界最大艺术作品
纪念碑几公里外有一座欧洲公园,这里也是欧洲地理中心保护区的一部分。1991年,维尔纽斯政府决定把当地55公顷的森林开辟为欧洲地理中心艺术公园,为森林注入新生命。
走进公园,记者犹如小矮人般游走于超大椅子、水泥巨蛋、大头雕像之中,就像在梦幻世界。目前,公园内汇聚了来自立陶宛、德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上百件作品。记者印象最深的是“电视墙”雕塑。为了这个作品,作者呼吁立陶宛民众捐出自家的废弃电视机,砌成了一道700米长、由3000多台废弃电视组成的电视迷宫。迷宫中央放了倒地的列宁像,代表立陶宛已远离苏联,立陶宛人也不用再看苏联的电视节目了。但也有立陶宛人对苏联岁月仍很怀念。也有观众认为这让更让人想起现在资讯爆炸时代的迷思。这一作品还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大的艺术作品”。
多国争夺欧洲地理中心
不过,立陶宛“欧洲的地理中心”位置,也引来一些欧洲国家的不满。多个国家宣称自己才是“欧洲的地理中心”。“由于计算方法不同,加上对欧洲与亚洲的边界未有明确规定,导致出现不同的地理中心。”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地理学者彼得斯说,“地理中心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在政治、经济领域,尤其对旅游业具有很强的意义。”早在1775年,波兰天文学家就认证波兰东北部小镇苏霍沃拉为欧洲的地理中心。此后,奥地利的地理学家把939米高的提伦山峰作为欧洲的地理中心。1887年,欧洲地理中心又换成了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州拉希夫市附近的小镇季洛韦。直到现在,高两米的蓝白色的欧洲地理中心纪念碑仍矗立在当地。其他国家也纷纷通过各种方法认证为“欧洲的地理中心”,比如斯洛伐克中部的两个小镇,捷克东北部的斯特拉科尼采镇等。
德国近年来也加入争夺“欧洲地理中心”的战争。德国巴伐利亚小镇弗洛森贝格也称该镇是“欧洲的地理中心”。该镇请来慕尼黑大学的专家,通过“重心方法”测试出这一结果。而巴伐利亚另一小镇韦斯特尔恩格伦德,则自称是“欧盟的地理中心”,甚至把法国海外省马约特岛也测试在内了。“欧洲的地理中心”的争夺战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