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金色的钢笔
2016-05-06
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哭着,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选文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2.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钢笔”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解析:题1以表格的形式来考查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情感脉络。开端的情节在第一段,她第五次没按“我”的要求写作业,而“我”也一再警告她要用钢笔写字。其中,“愤然”一词表明了“我”的态度。高潮的情节在第十二段到第十四段,就在关键时刻,“惊人的一幕出现了”,这是“我”及现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对此,“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第十八段是故事的结局,而当知道事实真相以后,“我内心充满了愧疚”。题2考查的是小说题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题目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交代主要人物;二是概括主要事件;三是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四是贯穿全文,起线索的作用。本文题目为“一支金色的钢笔”,交代了写作对象,也以之为线索,写出了两个孩子之间的珍贵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