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对对碰
2016-05-06
玩手机的爸爸VS孩子被弃
玩手机的爸爸
近日,重庆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六年级老师唐上棣微信转发了该校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小希的作文《爸爸看手机》:“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因为放学时间到,这篇作文还未写完。末尾处写道:“我爸爸在厕所解便的时候,也在看手机……”童真的话语,为何震撼?是因为毫不掩饰,真真切切地道出了我们身边的现实。
现在年轻的父母很少去陪孩子,为何?“忙”是很多父母的理由。那么他们忙不忙?自然由于压力大,竞争激烈,相比过去兴许会忙很多,那么是不是忙得就没有一点点时间去陪孩子?其实不然,他们中有些人的忙,往往是“假忙”,真正缺失的是责任意识。
他们忙,往往是因为的确不忙。现在的许多家庭中,年轻父母只是生了孩子,养孩子基本没他们的事。已然退休或专门为了孙子提前退休的四老,用无限膨胀的隔代爱包揽了一切。
孩子被弃,对奇葩父母不能止于谴责
成都市崇州街子古镇,一名三岁小女孩在与父母逛街时,不慎打碎店家杯子,店主让其父母赔偿,由于双方协商不妥,孩子父母将小孩“丢弃”在店里就直接离开……
孩子父母淡定得很,撇下孩子,说走就走了,警方打电话上门,一句太累了不想动,竟然就将三岁孩子置之不理了。网友们个个都很愤怒,以至于是不是亲生的,也成了网友们讨论的内容。法律呢?似乎又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比如网友们说得最多的遗弃罪,就条件而言,这样的行为显然还够不上。遗弃的罪无法追究,虐待也谈不上,剥夺监护权的事自然更无从谈起。
【对比解读】
现在年轻的父母基本是80后,是独生的一代,一直被呵护的一代。他们从小到大没有过或者很少有照顾别人的体验。虽说自己的孩子降生了,他们升级为爸妈了,但长期养成的习惯还让他们停留在“自我”的空间里,心中依然没有他人,当然也谈不上孩子啦。这种在亲情上都不能体现出起码的敬畏心的父母,能否承担起合格的父母的责任?
“谁来抬我下飞机”VS
抢公交殴打老人
“谁来抬我下飞机”
最近,“谁来抬我下飞机”的话题引发热议。网友张先生发文,讲述了乘坐南航的生死经历:2015年11月9日,在飞机起飞后他突发肠梗阻,疼痛难忍。飞机落地后近50分钟舱门才打开,而此时急救人员和空乘却在争吵着应该由谁抬他下飞机,最后张先生自己勉强下了舷梯,爬进了救护车。
“谁来抬我下飞机”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当然应该以“生命为大,救人优先”为原则,空乘人员和医护人员因为协调不力而相互争执、推诿,延误了救治时间。这种情况凸显了机务工作的衔接问题、服务人员的责任心问题、有没有把“生命至上”作为服务行业的“帝王条款”的问题。
做好最后一公里,需要服务人员的责任心。不管是机务人员还是医护人员甚至是其他行业都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用心,很多时候并不是工作不到位而是责任心不在位。这次事件中,不能说机组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到位,而是在两者相互衔接过程中,都害怕担责任,导致了“谁来抬我下飞机”的窘境。
莫让抢公交殴打老人沦为道德之殇
早晚高峰期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人比较多,公交车上非常拥挤,乘客之间有点摩擦在所难免。可就在前天,一辆并不拥挤,甚至还有很多空位的公交车在靠站后,一名年轻人为了抢先上车,竟然对一位老人拳打脚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之幼以及人之幼”,想必大家都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会随之减弱,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各方面都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照顾。而这个年轻人竟然只为了能抢先上车而对老人拳打脚踢,简直道德败坏,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比解读】
在“谁来抬我下飞机”这种关乎生命安危的紧要关头,把“负责任”“讲规矩”当成推诿责任的挡箭牌;在乘坐公交车时,因为老人的速度过慢而对他们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看到这些,我们不禁要问:对生命的敬畏在哪里?社会的文明在哪里?恻隐之心和悲悯之爱不见了。伸出援手,对那些需要的人们来说是一种恩惠,对我们自己来说是迈出了完善人格的一步,何乐而不为?
对雪景的爆发式欣赏VS
十多亿人的文化情感
对雪景何以呈爆发式欣赏?
苍茫的北国雪景,透出的是一种恒定的美。但是,过去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会有如此强烈的冲动。这说明,除了那亘古如一的美,我们心境的变化,也多多少少能够对这场观雪潮作出点解释。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南山南》原作者想要传达什么具体的信息我们不好说,但是我们至少能明白它想要表达一种因分离而悲怆的思念情绪,正是这种情绪先声夺人地击中了我们。
如果说《南山南》似乎为此番的赏雪潮“助产”,那么现代人特殊的心态,则是催化情怀的酵母。在网络时代,个体的一则信息既可能被无限放大,也可能被无限压缩,压缩出一种针锋相对的文化生态。对雪景的爆发式欣赏,除了恰逢雪景发生的时间、规模具有爆发性外,恐怕多少还因为都市人心底始终渴望着爆发。
都市化的血管深深扎入每一寸土地的当代,人的自然性被深深地压抑着。这个时代,更为繁华,它以霓虹灯的浪漫取代白雪皑皑;这个时代,却更为清冷,“把忧郁融化在都市中,太多的蚂蚁,死了一个,也不足惜吧”。
在这个大道至简的世界里,带点儿疯劲儿的雪景很美,咧嘴笑的丑陋雪人很美。
一双筷子与十多亿人的文化情感
据媒体报道,韩国首届筷子节圆满成功,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举办研讨会,决定共同为筷子申遗。此举引发网民热议,有人觉得“很无聊”。
中国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也是筷子文化之国。还记得《舌尖上的中国》里,母亲手里那一双蘸满温情的筷子吗?老人用筷尖蘸上酱油点进婴儿嘴中,人生滋味从筷尖开始;爸爸抓住儿子夹菜的筷子,让长辈先吃的饭桌礼仪,是几千年来尊老敬老的传统;除夕叫上空巢老人团圆过节,“多个人多双筷子”的质朴语言,映射的是邻里守望的温馨……一双小小的筷子,承载着十多亿人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接续。我们不应只局限于本国以及“筷子文化圈”,应该从整个人类文明的宽阔视野去审视和定位。
不要轻看了筷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稍加留心就会发现,现在很多青少年都不能正确使用筷子。夹取上的蹩脚,礼仪上的荒疏,乃至“三长两短”地摆筷子、“一柱擎天”地把筷子插放之类的不知禁忌,随处可见。更多的人只看到筷子的工具属性,却忽略了它厚重的文化内涵。如果连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都不去重视和继承,筷子文化就很可能渐行渐远,逐渐被遗失在全球一体化的滚滚洪流之中。
【对比解读】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古老东方文化无远弗届,东方人何其多情,东方人的情感世界何其细腻,茫茫的北国雪景,小小的一双筷子,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有人说,这种激奋式的情感互动太过幼稚。其实,偶尔的幼稚有何不可?幼稚必然善良,善良是前行最原始的动力。
大学生聚众吸毒VS
虚假国际论文
大学生聚众吸毒,谁的责任?
国内最大且最具权威性的现代音乐学校——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学生聚众吸毒。警方两次对该校学生进行尿检,分两批带走共10余位吸毒学生。2015年11月26日,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迷笛”发布声明,迷笛学校的管理者应负全部责任并真诚道歉。
恶性事件发生后,学校再强调其校规严格,声称重视禁毒教育,都只能说明学校管理体制有漏洞和学校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尤其是迷笛音乐学校这类艺术学校更应该加强管理和教育的力度,因为艺术学生生活习惯更加开放、接触的社会面更广、创作压力更大。
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存在亟待规范的领域。学生紧密接触的文学小说、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等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当今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初高中生都如痴如醉的网络小说中就有关于黑道、吸毒和暴力的诸多情节,这些被小说渲染得有感染力的不良行为不知不觉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最终促使他们付出行动,造成恶性事件。学生吸毒值得社会深思和警觉,如果视而不见就是“助纣为虐”。
虚假国际论文,沽名钓来了多少誉?
国际科技论文被视为一国科研实力的象征。然而,2015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8月,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10月,拥有《柳叶刀》《细胞》等知名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撤销旗下5种杂志中的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
中国论文为何被撤?随着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被撤论文作者单位进行的调查,一条代写、代投、伪造同行评审的国际论文“一条龙”服务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英国撤销的43篇论文中41篇来自中国,德国撤销的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这是打向“国内虚假论文”的一记响亮耳光。
当这些丑闻浮出水面之后,我们的监管部门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条黑色产业链。支撑黑色产业链的会是沽名钓誉的作者?这些发表所谓“国际论文”的作者,真的会自掏腰包?其实这笔资金很多人并非是个人支付。这笔发表“国际论文”的花销,早就进入了公款报销的序列。从这个角度来看,正是财务报销的漏洞,支撑了黑色产业链。
“国际论文”不仅是学术问题,还涉及升官发财,这才有了这么多人的关注,挤破脑袋也要发表一篇“国际论文”。这暴露出的问题是,人们在升迁、奖励、考核的制度中,把“国际论文”放到了一个失去理智的位置上了。“国际论文”作者是否早已“黄袍加身”,改变了人生?若“沽名”不能“钓誉”,谁还去劳神?
【对比解读】
音乐学校学生聚众吸毒,虚假国际论文的存在,绝不是个例。明星是社会公众人物,有榜样的力量,在最近几年却连连发生吸毒事件。已让大众习以为常的明星吸毒地极有可能悄无声息影响着与明星一样有着创作压力、生活却相对宽裕的艺术生;虚假国际论文受追捧,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对这类污染社会风气的恶性事件,相关部门应该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从源头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