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老家秭归的得名
2016-05-05慧绘
文史杂志 2016年3期
慧绘
据郭沫若《屈原研究》、游国恩《屈原》及聂石樵《屈原论稿》等介绍,现在湖北省西部的秭归县,秦汉时属南郡,即清代的归州。《水经注·江水注》引袁山松说:
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
《水经注》解释说,“秭”或写作“姊”,本是同音的字,可以通用。《水经注·江水注》还载有两句话:“江水又东,径(经)归乡县故城北。”下面也引袁山松说:“父老传言,(屈)原既流放,忽然暂归。乡人喜悦,因名曰归乡。”
对此,郭沫若、游国恩、聂石樵都认为是牵强附会之说。因为秭归本是古代的夔国,“夔”与“归”声音相近,后来夔国就转变为归国(即归子国)。秭归的“归”或者归乡的“归”都是“夔”字的转音,并没有别的故事性的因素在内。正如《水经注·江水注》引宋忠所言:“归即夔,归乡,盖夔乡矣。古楚之嫡嗣有熊挚者,以废疾不立而居于夔”。归国是楚最初建国的地方,楚国的祖先和一切芈姓公族都可以算作归人。因此现今湖北省的秭归县确实当是屈原的老家。
历来,秭归一带就遗存有许多关于屈原的古迹,如《水经注·江水注》引袁山松言:
(秭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
又如《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三百五十说:
三闾大夫祠有三,一在归州东二里相公岭,祀楚屈原,以宋玉配;一在归州西十里大江滨,唐元和间建,号清烈祠;一在兴山县北,即屈原宅。
兴山县在唐代也属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