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田旭中的美学思想
2016-05-05王世德
王世德
15年前,我应邀到成都画院讲学,并为田旭中院长写过《论田旭中的美学思想及其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发表在《成都美术》2001年5月25日,又载入《田旭中书法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
多年不见,今又相逢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他送我这些年出的很多新著。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他这些新书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其中有两本书在文艺理论与艺术评论上颇多建树,特别值得重视。
一本是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年11月版的《中国草书艺术史》。这是一本很厚重的著作,厚达666页,有56万余字,肯定是他花了许多年心血写成的,背后有他一生的积累和研究。
这本书填补了草书史的学术空白,全面论述了从先秦至明清的草书史,有各时期的概述,草书思潮、学派、理论,重要草书家的成就和贡献。其事必有据,结合实际,分析深刻,文笔优美,条分缕析,有很多创见。这是一本学术质量很高的优秀专著。附录有大事年表、历代草书墨迹概览、主要参考文献等。这也是作者花了长期苦功,搜集整理出来,十分宝贵。
此书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创见,更是宝贵。例如他说:“一部书法史,实质上是汉字草写艺术的历史,与中国汉字历史同样悠久。草写是实用基础上主要供观赏的书写形式,是推动汉字从实用走向艺术的重要途径。草书反映了人类企求掌握美的规律、自由活泼、超越人生、企望不朽的生命渴求。草书反映了民间、文人有生气、有个性的特色,不同于官方规范统一定则的书写形式。”
对“草书直接反映书家精神自由的程度”,作者有精彩生动的绝妙比喻。他说,正步如“立正”,草篆、草隶、章草是“稍息”,行楷是“慢行”,行书是“小步走”,行草是“大步走”,草行是“连走带跑”,小草是“快跑”,大草就是“狂奔”。
此书详论各代重要草书家个性特色、独特贡献、理论建树,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创见。例如其对唐代草书家兼理论家孙过庭所撰《书谱》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书谱》只是孙氏的理论著述的概论和大纲,并非是孙氏理论的全部;只是由于孙氏因病过早去世而未能实现自己的宏愿。
田旭中另一本很重要的书是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05年12月出版的《艺海扬波》。这本书貌不惊人,有217页,17万余字,拿起来并不厚重;但我认为其学术质量很重,理论水平很高。它并不只是反映艺海的一些波澜,也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此书第一部分评价了四十位老、中、青三代画家的绘画艺术。第二部分评价了十几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首先,作者对这么多老、中、青书画家深知真切,评论中肯,鞭辟入里,切合实际,又充满关切热爱之情,说明他担任成都画院院长是十分称职的,而且把这关切和鼓励画家创造优秀成绩的工作(包括评价)视作当然应该的职责,这就更可宝贵。
我们说他在此书中还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理论,是有依据的。例如,在评周华君的艺术与人生时,他提出了“以追光摄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概括出中国艺术的最后理论和最高成就,从而提出了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这个重大问题,说这是道、儒、禅的共同之处;说到艺术不只是模写“自然物象”,而是“创造一个对象等号”(马克思语),是怀揣理想,寻求以最美好的意象和形式在沟通人与自然,使人与自然都有了新的生命,并塑造出新的自然和人美。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艺术精神。有此精神,可画山水、人物、花鸟、翎毛,即物深致,广摄四旁,可以飞鱼跃,生气流行,也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却又有勾魂摄魄的力量。(可参见该书第12—14页)这说得多么好,多么深刻,概要而又广大浩荡啊!
不仅如此,他对“天人合一”还有新的发挥。他在第36页评价吴勇的水墨禅画说,其水墨画有情的宣泄,意的营造,其美学特征集中体现于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就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就是画家的艺术才能与人格力量高度融合的显化。
关于“气韵生动”和“天人合一”,历来解说都不一。田旭中说,水墨画首先是要元气淋漓,元气发肤于父母、受之于宇宙,培植于身心,故能震荡心灵。其次是豪气勃发,第三是才气纵横,以独特才能和艺术语言诠释宇宙与人生,创造深邃意境。最后是灵气充溢,感悟生命,独创抒情。没有造作媚俗、小家子匠气,而是大气、灵气。“意足不求颜色似”,重要的是抒发审美性感和理想。
作者在该书第109页又提出,“人定胜天”和“天人合一”观念并不对立,而是可以统一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人定胜天,是局部、部分、暂时的,天人合一则是总体、根本、长远的。田旭中的美学思想和视野十分广阔深邃。他在关切和评论画家时,也相应能提出比较独到而深刻的思想和理论,这是值得重视的。我认为,像这些有关“天人合一”和“气韵生动”的理论,涉及“中华美学精神”的重大问题,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我也打算另写文章再继续探讨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我们要重视中华美学精神。全国许多专家热烈响应,一致拥护和赞同。这也启发我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这是西方美学中没有的,要深入发掘,从而与西方美学互补共荣,以推进全人类的美学研究。
田旭中著述的艺术理论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有很多真知灼见。西方重视科学、理性、客观、物象、创新、透视等。东方中国重视神思、想象、主观、体验、神韵、感悟、直觉、情结、意境、境界、生命、精神、气象等等。中国书画中常常强调神似,离形得似,逸笔草草,不求巧妙浮华,也不求精确形似,而有时要求野逸,不拘常法,有时要求拙稚,似乎不识法度;有时又要纵横放肆,无法无天,逸出法度之外;可以纵情挥洒,略貌取神,快意恣趣;同时另一些书画,也有一笔不苟,十分严谨的。重视水、墨色的相生相克,又相融相合,变化莫测。我们艺术家的才、胆、识自是不拘一格;加上现代艺术家在继承、发扬中国特色时,又掺和进了西方技巧、理念,更是变化无穷,百花齐放。对此,田旭中在评论中有很丰富多样的评论,值得深细体会和思索。
田旭中深得中华美学精神的精髓。他强调艺术家要游心骋怀,精神要高度自由,不沾滞于物,不为物所役,不束缚于名缰利锁,要心游八极,思接千载,纵情运思,要“虚实相生”,把文、言、图、象的“实”与“情、意、神、韵”的“虚”结合。不是只看到自己要画、要写的“象”,而且要体会到“象外之象”;不只写出这个“象”的“意”和“味”,而且要传达出“象外之外” “味外之旨”。这就要求艺术家胸怀宽广,要游心,就是要有自由的胸襟、精神、情怀。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是书画艺术品的“意境”和“神韵”产生的首要基石和前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田旭中作为著名书画家不仅其书画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而且美学思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是一般艺术家所不具备的。他把自己的斋号取名“游心斋”是颇有寓意的,表现了他的精神追求。
庄子说要“游心”,不是游山玩水,欣赏自然景色,而是要逍遥游,游于天地无穷,与“天人合一”的“道”契合,诗意地遨游于心灵自由的精神家园,并趋向天下大同的理想的美好世界。我们人类每天的努力就是不断接近这个终极目标。我们当然不会要求一步登天;但是我们深信,我们世世代代的努力,都是在不断接近这个美好目标。
不断趋向这个美好目标,决不玄虚空幻,乃是我们游心自由精神境界的内核。它贯穿在我们一切脚踏实地的行动思想的努力中,也是贯彻在我们书画艺术“象内”和它隐含的“象外”、“味内”和它隐含的“味外”,贯彻在我们书画艺术家的线条、结构、用笔、用色、结字、结体、构成、笔法、章法、意境、神采、韵味、情趣、技巧、想象、创造等等之中。它是我们从事的艺术工作的根本,所以才能使我们创造的百花齐放的书画艺术能够使观赏者悦耳悦目,愉情愉意,畅志畅神,提升精神境界,并且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于实现这个无限美好的理想目标。
本文把我15年前阐发田旭中的“游心骋怀”的美学思想,和我最近研究“中华美学精神”中提出的“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意境”“神韵”等接通;又把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要和扎根人民、现实生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能量等相结合。我的研究和论述是有所发展、丰富的。这个课题很重大,我研究得还不深;但我愿意继续努力,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帮助。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