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乡村,最小的阿基米德支点可以是什么?

2016-05-05黄达隆吴颖雯

海峡旅游 2016年4期
关键词:土楼咖啡馆民宿

黄达隆 吴颖雯

嘉宾:

吴伟智

80后,东坂畲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戈子

福建本土著名摄影师。2012年与太太在漳州山重村里将老房子重新修整,改造成“水云间”民宿。“水云间”专业的改造方式、经营理念,成为了在乡村中经营民宿的良好典范。

林炉生

大学毕业后创办“北京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2007年在北京创办专注自然教育的NGO组织“燕山学堂”。2015年发起“好厝边”公益组织,目前正在云霄县内龙村进行土楼修复行动。

老柒

柒哥,四川省德阳市柒咖啡经营者。因为将咖啡馆开在一片金黄稻田的无敌景色中,经过各类媒体的广泛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乡村。

 在戈子看来,民宿的重点在于“民”而不在于“宿”。相比之下, 民宿主人赋予民宿本身的气质,比民宿的硬件更重要。图为民宿住客在院子中纳凉。

东坂村,位于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北部,是一个畲族传统村落,村落中最为出名的“安良堡”是具有代表性的大田土堡。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东坂村也在不断地进行开发和改造,但是在人才、资金、策略方面,也随着发展的深入,不断涌现着新的问题。在吴书记眼中,东坂村面临着以下发展困难:第一、民宿已经建好,如何经营?找谁来经营?第二、怎么发展特色乡村游,才能让东坂村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第三、有思想、有情怀、愿意回乡的年轻人去哪里找?

不是每个村庄都是莫干山,也不是村村都是大理和凤凰。像东坂村这样的小山村,在福建乃至全国比比皆是,在越来越多的村落都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大环境下,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我们想为类似这种层级的小村,找到一个活化乡村的最小的“阿基米德支点”。它可能是一间小小的咖啡馆、一间青旅或者一座书屋,所费资金不多,却非常有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我们找到这一思路后,也想看看,要实现支点撬动,或者吸引支点来到山村,当地政府需要做什么?如何促成当地与外部创业、乡建平台的有效对接、信息沟通?这个机制怎么建立?

“水云间”民宿

古山重的“水云间”民宿,说是整个福建乡村民宿的标杆或许也不为过。民宿由“戈俩”经营,戈俩都叫做戈子,男戈子是摄影师,女戈子曾经是IT行业从业者,因为共同的追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从2014年到现在,水云间已经慢慢从一间民宿,变成了戈俩与客人们共同的家。

山重村隶属于漳州市长泰县,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里大致位于厦漳泉闽南三角的中心点,离厦门只有短短一个小时的车程,便捷的交通,也成为古村在区域交通中的优势所在。戈俩选中的房子原本是山重村生产队的队部和食堂,当他们看中这座房子时,房子的主体结构还在,但内部结构已经残破不堪,他们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在当地寻找同样式的构件。村子里有人拆房子了,他们便去收建筑材料。他们请来当地的工匠,从大门口木栅栏的尺寸,到门上八卦门拨的摆放位置,都依循当地传统进行复位。整个修缮过程耗时一年,两人亲自设计督工。历时一年修葺一新的民宿,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气质。

搬到山重村居住之后,戈子用镜头记录下村子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所展现出的不同面貌。这种对于乡村节气的梳理,细致吻合了城里人的审美及其对乡村自然美好的想象。借由一家民宿的商业化经营,戈俩实则对“山重村”的一种陪伴式建设。

民宿修好之后,戈俩没有就此停手,他们的重心转移到了生活上。对于戈俩来说,生活永远是第一位。自从搬到山重之后,男戈子便依循节气历法生活。关心粮食与蔬菜,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在屋后播种蔬菜瓜果,在前院种植花草,自己下地耕种,吃着自己收割的粮食与蔬菜,忙时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闲时观察山间和村落里每一点的细节和变化。原本就是摄影师的男戈子,花了两年时间记录下山重村的二十四个节气变化,他说,每一个节气的变化不仅仅只是用照片去记录,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

水云间从改造到开张到现在已经四年了,也已经成了山重无人不知的民宿,而基本上将所有时间都花在山重的二人,也渐渐成为了山重村正式的一员。男戈子带我们去村子里参观时,沿路与各种各样的人打着招呼,有老人,有牙牙学语的小童,也有肩扛锄头刚刚下田归来的农民。男戈子说,在山重生活,不是出世,反而要更加入世。城市有城市的规矩,在乡村也有乡村的人情。他们最早来山重修房子的时候,就在邻居的阿嬤家住了半年。在这半年时间里,他们开始摸索如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地人并不排外,但人情显然是拉近距离更好的方式。作为摄影师,男戈子时常免费为村里人照相,从八旬老太到普通村民,连续三年村子里一所一百多个学生的小学,每一张毕业合影、档案照都是由他拍摄。村里人有时不知道如何表达他们的谢意,提上一袋地瓜或是两把青菜就塞到他们的手里,女戈子说,尽管现在现代人拿起手机就能拍照,但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依然会梳妆打扮好,穿上整洁的衣服来好好的拍一张照片,再把洗出来的照片工工整整地摆到镜子上。而就是这种越来越难得的仪式感,以及城里越发稀有的人情味,让戈俩越发感受到了乡村的可贵。

戈俩与山重之间的关系,除了付出也有给予。他们自发为村子修建了一个公益儿童图书室。这件事的起源来自于他们发现山重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逢年过节显得特别孤独,他们在物质上的缺乏让戈俩决定为他们做一点什么,戈俩希望能为村里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这样一个小型的公益图书室就这样诞生了,他们发动身边的朋友,有的客人得知后也会为图书馆捐书。就这样,戈俩的生活已经和这座村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戈俩说,当他们把山重当做自己的家,大家相互理解、友善相处地融入这个村落时,民宿也就有了生命力,成为了本地人与外来者、外地人与这片土地之间最好的连接。

海峡旅游:水云间为什么选址到山重?

戈子:山重村距离闽南比较近,先天有交通和地理的优势,此外,我在福建长大,我对闽南文化比较了解,没有语言文化上的障碍,我和太太也比较喜欢安静,希望到乡村来生活。来山重,我们是希望把这里当做家,在山重安家落户。

海峡旅游:有可能将水云间会复制到东坂或其他乡村吗?

戈子:民宿的魅力在于民宿的主人,如果复制的话,民宿就不叫民宿了,只能叫酒店或者客栈,很多人来山重就是冲着戈俩来的,我们也已经拒绝了很多开分店的邀请。此外,民宿的核心是在民而不在宿,作为游客和乡村在地的链接而存在。我们民宿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作为人和土地的链接,另一个是作为任何人之间情感的连接,所以我们想在这两个方面有所拓展。我们更多的力量不在硬体的建设,而是在人与人的沟通上。当你不以城市人的经济和文化优越感凌驾于村民时,才可以获得平等的话语权,大家相互理解友善相处去融入这个村落。日久他乡是故乡,安家山重,我们也把山重当做了家。

海峡旅游:民宿主人因为本身往往也懂得旅游,所以知道怎么去梳理出好的、小的半日游或者一日游的产品。所以我们也认为,乡村的旅游梳理,可能也无法全然靠乡村两委本身。

男戈子时常免费为村里人照相,从八旬老太到普通村民,甚至村子里一所一百多个学生的小学,每一张照片都是由他拍摄。

戈子:开一家民宿,经营、管理、发展是要靠民宿主人自己去独立思考的,外围的力量只能帮你解决一部分问题。在民宿的经营上,在我们看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规范化去经营,另一种是主人亲力亲为地用心去经营。民宿就是客人与主人之间的互动平台,当你的客人已经把这个地方当做家的时候,4到5次的回头客就会非常多,你不是要做一次性的客人,而是应该做长久性的客人。

海峡旅游:什么人才适合来乡村经营民宿呢?

戈子:我们觉得应该让更多的返乡青年回来,因为他们在外面开拓了视野,加上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对自己的乡村也有感情,做起来他们一定会比我们这种外乡人更得心应手。

海峡旅游:这样的人才,你找到一个,你整个民宿就起来了,民宿起来之后,村子旅游或许就不用愁了。

吴伟智:听了戈子的介绍,我打算和外面的团队合作,协力打造东坂民宿,同时孵化本村村民特别是返乡年轻人共同参与。

“柒”咖啡馆

四川德阳市黄许镇绵河村,是一个常住人口只有两百多人的小村庄,大部分年轻人到城里务工,在田里耕作的主要还是老人。这里距离德阳市区大约20分钟车程、离成都市也只需要1个小时车程。村子里没有加工型企业和厂房,让这个小村子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太多外人。2014年,成都摄影师老柒来到这个村子,计划在这里开一个咖啡馆,去年这间叫做“柒”的咖啡馆开始正式营业。

老柒是土生土长的德阳人,年轻时到成都工作,是标准的文艺青年。这几年来,厌倦了都市里喧嚣忙碌的节奏,他一直在等待也寻觅着一个能够回到乡村的机会。他花了不少时间才找到现在的这个地方,这是一栋建于80年代的双层农舍砖房,屋后还有一个小院子和一个猪圈,因为常年没有人住已经日渐残破。这里离德阳的母亲河绵远河步行只要五分钟的时间,外面大片的农田是绝佳的天然景观,民房的旁边是一株数十年树龄的大香樟树。因为长期从事摄影工作养成的良好美学素养,让好的素材得以利用,经过改造后的咖啡馆散发出让人惊艳的气质:农舍原本的外墙被一大片玻璃所取代,即便是坐在室内也仿佛置身田野,在咖啡馆里就能看到农夫就在田地里耕作,简单的水泥地面搭配原本农舍的砖墙,室内简单的木制家具,不经意的摆设和简洁的布置,其实都是老柒多年以来形成的审美体系的表现。田野、河流、大树、农舍,清晰地勾勒出当下城市人所追捧的乡村情怀。

去年3月咖啡馆开张之后,由于老柒不做对外宣传,咖啡馆的名气没有一夕爆红,一开始只是老柒自己的朋友会在这里聚会,慢慢的有人发现了这里,开始有城里人来看书、聊天,发展到后来,在小圈子里传开了名气,有不少成都上班族周末会和朋友开车到这个村子里来,其实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只是把一整个下午都花在咖啡馆里,欣赏外面的田园风景。渐渐的,有人开始在咖啡馆做活动、包下咖啡馆做婚礼派对,越来越多的人会询问这里是否还能提供住宿……不可否认,正是因为在乡村里坐拥了一整片稻田的视野,才让人们纷至沓来。

在老柒看来,审美的眼光是咖啡馆取得成功最基本的标准,“因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基于审美的”,老柒说。而在这之中,乡村无疑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的景致、大片的农田、原生态的风貌,正是咖啡馆最大的加分点。虽然最初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老柒并没有抱着消费乡村的想法而来,甚至没有聘请其他员工,也没有考虑太多和村子之间的关系,但一年下来,老柒的心态开始慢慢产生了变化,在未来的一年内,他将会更加主动地去融入乡村:除了有可能在咖啡馆旁边继续进行民宿的改造,他也想在屋外的农田里和朋友做一个艺术项目,这些由咖啡馆延伸出来的持续不断的思维碰撞,将会为这座乡村增加新的可能。

咖啡馆里的装潢与布置,也是以极简风格为主,契合了农舍咖啡馆的格调。

在老柒看来,虽然咖啡馆的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多,但对于乡村的热爱才是一个“返乡青年”身上最重要的素质,“首先你要喜欢乡村、喜欢安静,你能够独处能够面对自己,你才能在乡村中耐得住寂寞。所以不是我选择了乡村,而是乡村选择了我。”他正在生活与经营中寻求一种平衡,一种在安静与喧闹之间、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或许正是一间乡村咖啡馆最理想的生存状态。

海峡旅游:咖啡馆投资有多少?环境怎么样,如何进行改造的?

老柒:加上设备,大概在20万左右。我对于环境的要求比较高,要有大树、要靠河流、视野够开阔,最重要的是要安静,这里视野非常好,院子也是没人住的,所以我就这样租下来了,然后进行改造。在改造这个环节中,我认为审美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所有一切的基础。每一个民宿也好,咖啡馆也好,最重要的不是它在哪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是因为那个主人。

海峡旅游:你是当做商业咖啡馆来经营,还是你的一种生活方式?

老柒:到目前为止,商业的部分很少,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我想回到乡村,想回到小时候的那种生活状态。如果是生意的话,我基本上不懂,你要去到乡村,你首先要喜欢乡村、喜欢安静,你能够独处能够面对自己,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海峡旅游:客人最喜欢这里的一点是什么?

老柒:客人喜欢这里安静,和其他的咖啡馆气质上不一样,喜欢靠近农田,视野开阔,能看到外面的农民在耕作。

海峡旅游:乡村咖啡馆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老柒:第一,来到乡村的人要有审美,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基于审美的。第二,要谦卑,要有强烈的平等意识。第三,要真心热爱乡村,喜欢乡村安静的生活,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然后一路下去就是成功。

陶淑楼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公益人林炉生邀请了北京多相建筑工作室的建筑师贾莲娜,共同发起了“好厝边计划”,开始在他的家乡——漳州市云霄县下河乡内龙村修复圆形土楼“陶淑楼”。陶淑楼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栋高三层、由三十间独立房间围合而成的圆形土楼。民国十三年陶淑楼经过一次大修,直到如今,土楼的土木结构有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对土楼进行初步的修补,是林炉生和他的团队最初的目标。

在咖啡馆露台上看落日的客人。

修复土楼,看似只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实则背后却囊括着村庄复兴的艰巨任务。修复土楼,谁来出钱,谁来出人,谁又能任劳任怨地把时间花在公益项目上?事无巨细,都需要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而这却正是林炉生——作为一名多年公益人的优势所在。从找人开始,依托自己常年从事公益活动所积累的人脉与外部资源,林炉生请来了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社区营造等各领域的专家为土楼修复出谋划策。除此之外,他通过在高校征集志愿者团队,让众多学生志愿者参与到修复计划中,他们不仅一起参与土楼勘测工作,也研究了土楼的修复及社区营造的开展,其中就包括测绘组志愿者现场测量绘图,评估圆土楼屋顶受损情况等。其中,厦门大学、澳门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高校还与“好厝边计划”建立了比较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

资金的筹集或许比找人更为困难。圆土楼的屋顶修缮需要十万块钱,林炉生通过上海“雷励中国”公益机构筹集两万块资金,并与雷励中国合作,在内龙村设立雷励闽南营,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村庄建设;此外,他通过支付宝公益平台筹得5万元资金。除此之外,村民分摊了屋顶维修费用的三分之一,在林炉生看来,不仅因为这是和土楼住民相关的事,而且用这种方式,能让村民有参与感,同时也能增强凝聚力。

除了外部力量的介入,更重要的还是调动村民的积极参与。对于内龙村这样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地方,公益和公共事务是个很好的切入口,找到大家都关注的公共议题,更容易撬动村庄。圆土楼的修复,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为当地村民所相信。林炉生先找到村委代表和村老人协会会长,通过他们来动员村民。有的老人舍不得花钱,他们就通过住户在外地的子女来做思想工作。最终通过住户大会达成修缮土楼的共识,起草《陶淑楼修缮公约》作为土楼修缮的内部公约。紧接着,随着修复工作的陆续准备和开展,外来专家、志愿者的进入,当地居民与村干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除了出资修复土楼外,村民们还会为志愿者们提供各种帮助,如开车接送志愿者、提供住宿、送水果蜂蜜等,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壮年也建了"再造故乡"微信群,一起关注着家乡的建设。虽然只是“小事”,却能从中看出村民的积极性已经被慢慢调动了起来。

土楼的第一期工程圆土楼屋顶的修缮,目前完成的工程量已经过半,屋顶和夯土墙面的修缮正在进行,预计四月底就能完工。而辅助性工作如错车道的拓宽,河流的保护及垃圾的清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虽然只是看似微小的土楼修复工作,却在人脉、资金上与庞大的社会网络产生了连接,从而迸发出足以撬动乡村的巨大能量,而连接的中间站正是林炉生。如同林炉生自己所说:“乡村建设首先要找到对的‘人。这个人要是当地人,有一定的公信力,有心、有热情去为家乡做事情,如果有社会资源,有相关经历,那就更好了。”如果我们将每个独立于乡村的单位看作一个支点,那么像林炉生这样的返乡青年,或许正是能够撬动乡村发展的最小支点。

海峡旅游:你们如何撬动外部的力量关注乡村?

林炉生:我们以圆土楼的修缮开始作为切入点,对于福建人来说,圆土楼很常见,但是对于福建之外的人来说,圆土楼还是很新奇也很能吸引眼球的。但是只有外部的参与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更鼓励和引导村民参与,如果村民不能参与,我们的工作就做不起来。

吴伟智:如何动员村民共同参与建设?

林炉生:我们通过找到村民的共同利益,吸引了村民的参与。当我们开始提修土楼的时候,他们也不太相信,但是当全国四面八方的志愿者都来到乡村,共同参与到修缮土楼的行动中的时候,他们也会被我们打动、跟着我们行动起来。去年11月到现在,有三四十户人家陆续参与进来,送水果、请志愿者吃饭等等,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变化吧。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些节点,把村民给撬动起来了。我们希望外部力量和内部的力量能够形成一种合力,达到内外合一的效果。

海峡旅游:除了修缮圆土楼,你们还计划在当地做哪些事情?

林炉生:现在离做经济发展的项目还比较遥远,我们还是着力在做村庄的公共服务的公益项目,例如在村庄里开展自然教育、对村庄周边受到污染的河流进行整治等等。

海峡旅游:你们的方式和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有什么不同?

林炉生:其实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种子,我们就是找到了一个机会,让大家心里的种子能够变成一个小苗长出来,我们不做传统救助式的慈善,我们希望村民能够参与进来,现在整个村庄的参与度很高,特别是年轻人。这些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不仅是村民,村长也开始参与进来了,他开始组织了几次清理河道的工作。后来,政府部门参与越来越多,主动找到我们,尽可能地提供一些他们权力范围内的支持。

观察员点评:

王旭

SMART度假地产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具有丰富的国内外大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项目经验,擅长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度假酒店设计。

张明珍

以乡村建设理念设计农村的乡村建筑师。工学硕士,致力于乡村建房实践与研究, 2015年11月在厦门成立东南乡村建设发展中心。

政府要做蜂巢,而不是做蜜蜂

我们现在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由政府牵头,先花钱把民宿建起来,但没有内容的运营方时,虽然你投入了力气,也花了钱,这样就很难获得成功。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把运营和硬件两个事情区分开,不是在民宿里摆几个木头桌子,摆一些文创品就是运营了。我们不是在卖房子,而是在卖内容和体验。

在人才的筛选上,我们曾经办过AIM国际设计建筑竞赛,包含了老工业遗产、乡村复兴这样的公益题目。我们花了很多精力聚集全国的优秀年轻设计师团队,让他们参与到这中间来,相当是一个“智慧众筹”。所以我们比较提倡的做法是,我们的政府和村委应该做的是蜂巢,引来很多蜜蜂,而不是我们去做蜜蜂,这并不是政府的强项,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做蜂巢上,把足够多好的蜜蜂引过来才是对的。

正在修复中的陶淑楼外墙。(摄影/王子风)

撬动乡村的支点,归根到底是人

什么是撬动乡村最小的支点?我觉得是要通过一些对大家有共同利益的事情,不仅让当地的村委、村组织的思想得到改变,也让他们变得有行动力和执行力,通过他们带动村庄的发展。我们不用过度去强调民宿、咖啡馆,我觉得这种方式比较难,因为这种独立的个体很难去影响村里人的思想,双方的利益和思想没法深度捆绑在一起。归根到底,农村的事情就是人的事情,无非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影响当地村民的思想,进而去推动地方的发展。

猜你喜欢

土楼咖啡馆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土楼夜景
你是民宿达人吗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
走进福建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