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过节为什么要贴福字
2016-05-05户力平
户力平
一到腊月,年味儿便越来越浓。早年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之说,这所写的大字便是“福”字。贴“福”字乃经年旧俗,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写个大红的“福”字,或在门框贴上“五福临门”的横批,俗称“迎春接福”。那么,“福”字都有哪些含义?过年过节贴“福”字源于何时?“福”字为什么还有“正福”“倒福”和小个儿的“福”字之分?为什么很多地方不能贴“倒福”?
贴“福”字源于何时
有关贴“福”字最早的记述,是宋代钱塘(今杭州)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的记述:“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所谓“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而今对“福”字的解释是“幸福”,但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关于贴“福”字的来历,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西周时期的齐国开国君主姜子牙(即姜太公)在封神时,他的老婆姬氏(另说马氏)也来讨封。姜子牙很不高兴,怎能先封自家之人,且这姬氏生来嫌贫爱富,便生气地把她封为“穷神”,并告诉她不得到有“福”字人家去。封穷神这一天正是旧岁除夕,百姓们得知此事后,纷纷在自家的门窗写上“福”字,以示驱赶“穷神”。从此,贴“福”字便成为民间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延续至今。此后又有了将“福”字倒过来贴,借“倒了”的谐音表示“福气到了”。
“福”字有哪些含义
“福”字是我国出现很早的文字之一,为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是“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在金文中也保留了酒坛的形状以及将酒坛用于祭祀的意思。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福字最初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福”字,从字形上说:左边为“礻”,意为“神祇”(泛指神灵),而右边由“一”“口”和“田”组成,“一”字按《说文》解释为“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解释为“口,人所以言食也。”“田”即指耕地、打猎。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古人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和得到神灵保佑的愿望。其实“福”字在古籍中还有多种解释,《韩非子·解老》中说:“全寿富贵之谓福。”《说文解字》解释:“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还有的将“福”解释为“福者富也”“福者裕也”“福者善也”“福者祥也”……
其实,“福”字还有五种具体的含义,即“五福”。经典史籍《尚书·洪范》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寿”为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为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为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为生性仁善且宽厚宁静;“善终”为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俗语中的“五福临门”中的“五福”即源于此。过去过年有“迎春接福”之俗,所接之“福”即为“五福”,即春节的前几天(一般在腊月二十三以前),在大门上贴上“福”字,或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吉祥图案,如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贴在门上,以此表达人们“迎福”“纳福”“祈福”“福入家门”“五福临门”之意。
贴“福”有哪些讲究
而今大多数人将“福”字倒着贴在门上,取“福到了”之意,其实是一种误解。过去,“福”字的贴法有很多讲究。首先是“福”字有“正福”“倒福”和小个儿的“福”字之分,不同的“福”字,所贴的地方也不尽相同。
正福是斗方,一家只能贴一个,须坐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大门上所贴的“福”字必须是“正福”,有“迎福”“纳福”“出门见福”“福入家门”和“五福临门”之意。因为大门是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福”字应端正大方,不能贴歪了。如果把“福”倒贴在大门外,被视为不吉利。将“福”弄倒了,“福”怎么能“走”进家门呢?
“倒福”也是斗方,要坐北朝南贴在门厅的正前方,这叫“福入厅堂”,一家也只能贴一个,如果多贴了,叫做“重蹈覆辙”,不吉利;小个儿的“福”字一般倒贴在家中的角落里,有“福气无处不到”的意思。如厨房、库房、茅房、牲口棚、磨坊和存放杂物的地方,也可贴在窗户、柱子、柜子、箱子、水缸等处。
“福”字还有“两不贴”之说:一是祖辈(三辈之内,即父亲、祖父、曾祖)名字(含名、字、号)中有“福”字的不能贴,意为避讳,以示对祖辈、长辈的尊敬,多贴“禄”字。因为“禄”字的本义是福气、福运,同时古音“谷”与“禄”同韵同义,有钱财、钱粮之意。贴上“禄”字意为希望得到福气和财运;二是当年家中有长辈过世的,不能贴“福”字,俗称“不见红”,意为守孝一年,表示对逝者的尊敬。
此外,贴“福”字时间应也有讲究,应在除夕的下午,太阳尚未落山之前,且顺序应该是从外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
不能倒贴的“福”字
按照旧俗,有一个“福”字绝不能倒着贴,这就是清代康熙皇帝御题的“福”字。
这个“福”字与众不同,最直观的是字体瘦长,与其他体型富态的“福”字迥异。“福”字右半部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所以“福”字暗含“寿”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更有深意的是,康熙皇帝的一个“福”字中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又是鸿福无边之福,民间称之为“五福之本、万福之源”。一直以来,这个“福”字为民间所青睐,特别是每至新春之际,多将其贴在家中最为显眼的地方。
康熙皇帝因何题写这个“福”字?相传,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时,突染沉疴,太医束手无策。无奈之时,康熙皇帝查知上古“承帝事”中有“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写下一个硕大的“福”字,为祖母祈福、续寿,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说来也巧,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所以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尤其是家中有老人者,过年时多贴此“福”字。
对子摊上写“福”字
早年间,一过“腊八”,老北京街头就陆续出现一些专门出售春联和“福”字的“对子摊儿”,写好的对子多挂在摊前摊后,任人挑选,也可以随买主的要求现场书写。特别是腊月二十四前后,选购春联的人很多,因为腊月二十三被视为“小年”,一过二十三就视为过年了。不但年货要备得差不多了,屋里屋外要打扫干净,春联、“福”字、灯笼也要张贴悬挂好了。
对子摊儿多设在街口、胡同口或街巷中的小庙前。一般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旁边拉上一根绳子,用以悬挂写好的对子。
街头摆对子摊儿的大致为三种人。一种是落魄的文人,写得一手好字,但家里日子过得拮据,万般无奈,只好到街头舞文弄墨,靠卖对子挣几个钱过年。第二种是私塾先生,闲时写上几十副春联,一到腊月二十几,让学生拿到街上摆地摊儿。第三种是“书法爱好者”,平时没机会显示自己的文采,于是快过年时在街头设摊,边写边出售,不为挣钱,只是让街坊邻居见识一下自己的水平,所以多数对联是白送的。从文笔和书写水平上看,落魄的文人所出售的春联最具文采,文化底蕴浓厚,上品位。
对子摊儿的摊主不但写对子,还写“福”字。因过去过春节除了贴春联外,还要贴“福”字。由于民间极为重视这个“福”字,所以摊主在题写时也颇费心思,往往拿出看家的本领,将“福”字写得或大气、庄重,或洒脱、飘逸,多为楷书或行书。而顾客来此买“福”字,不能说“买”,而要说“请”,俗称“请五福”,即为“请福入门”“请福到家”之意。摊主不仅题写“福”字,有时还要告诉主顾如何贴“福”字,有哪些规矩,别犯了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