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读书笃行
2016-05-05谭仲池
谭仲池
习近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对领导干部来说,除了工作需要以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省下点时间,多读点书,多思考点问题。”科学的理论,是思想的闪电,它可以照耀前进的道路,驱散心灵的迷雾,给人们指明方向和给予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在学习方面,毛泽东堪称中国共产党的楷模和导师。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就对美国记者斯诺讲过,它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读了《共产党宣言》。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以及自身思想的迷茫,有的党员之所以意志不坚定,思想滑坡,甚至走向反面,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学习理论,用理论来指导自己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纠正思想的偏差,这种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不忘读书,要通过读书、实践、思考,升华思想境界,做到信念崇高,品格优良,不图名利,不思索取,甘于奉献,清正廉洁,淡泊人生,使自己真正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有梦想,就会有机会、有奋斗、有探索、有开拓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和新一届中央领导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向全国人民响亮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此,实现中国梦成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向往和前进号角。
“中国梦”,现在已经赋予了它极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像一面旗帜在丽日蓝天下飘扬,展示着全中国人民的灿烂愿景和美好期待。同时它也在用自己鲜明而庄严的色彩,抒发着全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的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意志、共同向往、共同憧憬,正以其不可比拟的强大生命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发着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创造更大辉煌的澎湃力量与巨大热情。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开始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也就开始了追寻中国梦的历史。孙中山1894年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毛泽东在湘江之滨发出“改造中国与世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呐喊;周恩来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些都是历史星空中熊熊燃烧的精神火炬。革命先驱陈天华,在自己的绝命书中写道:“故今日惟有使中等社会皆知革命主义,渐普及下等社会,斯时也,一夫发难,万众响应,其于事何难焉?”这是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国梦”发出的泣血呼喊,他的毅然蹈海可以看作是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一次庄严涅槃。
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在,中国人民不仅站了起来,而且正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新时期。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梦想,反映着一个国家发展的主导理想和价值追求,构成了国家崛起的精神动力,展示着国家的整体形象,承传着国家久远的文明积淀,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是全体国民充满希望的精神家园与期冀。正如习近平同志指明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还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要实现中国梦,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真正成为中国的脊梁,并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我们共同的美好生活而有所作为。为此就必须读书。
读书与梦想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当如何发奋读书,如何实现国家梦想,为自己的梦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呢?我想从创作电影《袁隆平》的实践体会中谈点个人的浅见。大家知道,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梦想开始是要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而到后来他立志要解决全世界的饥饿问题。他在梦中都沉浸在自己发明的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能够搭起一个棚子,让自己坐在底下乘凉,这叫“禾下乘凉梦”。就是这个梦想激励他奋斗了整整40多年。现在,他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到900多公斤,他决心在3年内达到1000公斤,圆自己的“中国梦”,进而实现杂交水稻全球梦。其漫长岁月的艰辛、磨难、痛苦是一般人不能想象和承受的。我去过他曾经研究试种杂交水稻的安江农校,海南岛制种基地,触摸过他住过的土屋木板床,走过他们寻找野稗的乡间田野纤纤小路,更感知了他心灵受到的熬煎和失败时饱尝的责难甚至遭受的政治打击与经济压力。是什么支撑他?是崇高的信仰与梦想,执着的追求与坚韧的毅力,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坚持读书、探索和意志的自我锤炼,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让自己灵魂进入一个自由王国,在那里品味生命的哲理和拼搏创造成功的生活诗意。因此,他在风雨中仍在放声歌唱,在伤痛时依然拉琴倾诉,在绝望时面朝大海挥臂击水。
我记得当时我为了写好《袁隆平》,还特地去居里夫人故乡访问,感知了居里夫人的伟大豁达与崇高。她视荣誉为“玩具”,而袁隆平则言“钱多是一个包袱”。为什么他们能抵达这种追梦的生命辉煌,就因为他们通过读书,深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自然,读懂了人生,也读懂了自己的内心。正如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告诫人们说:“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对历史的深入思考能让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只有读书才能静下来、慢下来
今天有许多年轻人,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与老一辈是不完全一样的。因为他们对事物更敏感,更富于激情和向往。罗曼·罗兰就说过:“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年轻人。”这当然是非常好和最鲜活的正能量所在。然而这又是一个一切都在快速变动,技术变革正在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变革正在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思维变革正在重建我们的思想模式的时代。在这个急剧转型的时代,生活容易让人平面化、表面化、碎片化、情绪化,因此谁都免不了眩晕、困惑和迷茫。因此梦想与成长,拼搏与成功,总是裹挟着疼痛与撕裂,甚至绝望。我们需要抚慰、激励、光明的灯火,需要心灵的好声音来唤醒内心的冷漠、坚韧、明智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