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霾时代的爱情:洱海边那座旧房子

2016-05-05青青

知音(月末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厨花艺甜品

青青

2016年2月底,一则童话般的爱情范本刷爆朋友圈:高级女白领yiyi厌烦了都市生活,告别豪华写字楼和浓度远超PM2.5的北京,穿越2000公里,来到了洱海边,她不仅遇见了一段美好恋情,还开启了全新的事业。这爱情的甜美,完美弥合了这个时代人们对幸福的定义——除了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叫yiyi,在新疆长大,2004年考入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拥有文学和管理双学位的我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

2014年9月,临秋的干热裹挟着黄红雾霾,拥挤的城市,躁动的人群,一切迷幻又令人疲惫。那一刻,我决定离开北京。

来北京时我18岁,离开时刚好28岁。我辞过4次职,这一次,终于决定放下一切,看看人生还有没有别的活法。就这样,三天后,我就成功应聘成为了洱海边上一家客栈的服务员。

辞职,打包。一个月后,我独自启程,抵达大理。

在洱海醒来的日子,我慢慢撕开被贴上的标签,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我时常躺在客栈的屋顶,枕着被阳光晒过的瓦片,闭起眼,开始想,是不是可以做一些真正喜欢的事情。

2014年11月的一天,刚下班的我穿着格子裙,在大理古城闲逛。街角处,我和一家咖啡店对上了眼。橱窗干净,家具古朴,灯光暖心,进店后,有点乏了的我点了一份我最爱的甜点——拿破仑,第一口吃下去,我的心像栖息在格桑花上的蜜蜂,满满地被甜蜜包围。我望了望窗外,整个大理古城被夕阳的暮色笼罩着,我的心中却腾起了阵阵希望。我决定要见这位甜品师,想知道他如何能做出如此好吃的拿破仑。

店员说,甜品师叫黄小厨,今天外出了。出于对美食的追求,我乐意等等看。临近黄昏,一个戴着眼镜,干净浅笑的大男孩儿进了店里。他便是黄小厨。交谈中,我了解到,黄小厨是浙江义乌人,与我年龄相仿。当我在北京的雾霾里无法呼吸时,黄小厨正在浙江义乌的车水马龙里心烦意乱。大学毕业后他在义乌开了家烘焙店,却不喜欢那里的气候和交通,满脑子都是诗和远方。2014年10月,他来到了大理,和朋友开了咖啡店。

他问我等他干吗。我说想学烘焙。他推辞说,他们几个朋友要去苍山远足。我问:“我可以一起吗?”黄小厨同意了。趁着夜色,我们一行5人便出发了。星空悬垂,深邃如梦,让我沉醉。在一个垭口,我没料到脚下被荆棘缠住,一个趔趄差点摔倒,黄小厨适时打来了一束光。此后那束光再也没离开我。

下山的路,有点陡,他让我牵着衣角。我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快到清晨时,我们返回了。

之后,我有空就去品鉴他的甜品,讨教烘焙之术。同样的甜品,每次吃,居然有不一样的味道,却一样能合我的胃口。渐渐地,我和黄小厨可以谈论甜品之外的事情了,比如理想。他说,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说完居然笑场了,但是我深知,他不是在开玩笑。他是认真的。他常说,我是个安静的女孩,我笑着说,安静就是我生活最舒服的状态。

“你喜欢大理什么?”他问我。“云。”我说。于是他就带我站在水库山坡上看远处的苍山和云。周末来临,他叫上我去人很少的村子里摘野生的树莓,树枝上挂满了刺,树莓却少。他搬来一把木头梯子站在上面摇摇晃晃,摘个把小时才浅浅铺满我们带来的大盒子的底。然后回家一颗颗洗干净,第二天把它们做成两块树莓慕斯,漂亮极了。

我们在一起了,像呼吸一样自然。

2015年春节,我们去了昆明、丽江、西双版纳;在玉龙雪山驻足,在热带雨林徜徉。我们这两个酷爱旅行的人,用一座座城市铸就我们的感情丰碑。回大理的路上,我告诉黄小厨,我要学花艺。他笑笑:“不学烘焙了?”“有人给我做干吗还要学?”我撇着嘴。于是,我辞去了客栈的工作,钻进了花艺的世界里。而他照旧做着他的甜点。

最初我们租住在一处阁楼里。每天早晨,我都会在溢满的面包香气中醒来。黄小厨用从日本空运来的日清面粉烘焙出最原始的面包,切成片,抹上夏天里做好的甜甜的桑葚酱,或是捣碎一颗香香的牛油果。入口极好。还要用正宗的英式红茶煮一小壶奶茶,一天就在这慢悠悠的香气中散开来。

我的胃不好,黄小厨便为我熬了各样的暖胃粥。天一凉我容易偏头痛,黄小厨买来一些新鲜天麻,给我炖天麻排骨汤安神。

黄小厨最怕老鼠,可这在大理的阁楼里完全无法避免。一天晚上又被半夜老鼠的声音闹醒,索性翻身打开手机,买下一个精致的花盒送给我。留言卡片上这样写着:“穿江渡河,过整片海,夜路冒雨,翻所有山。不用转身,我就在。”

花盒送到的那天,黄小厨跟我说,我们开自己的工作室吧,就叫锅锅的情怀。我说傻不傻啊。可我想黄小厨是认真的。

定下后,黄小厨辞了职。他开始拉着我四处逛,看见院子就会上前敲门打听是否出租。那阵子我正在读《苍山下》,里面有段“我想在大理有座院子”的文字,看得我既觉美好,又些许失落。大理不比前几年,很多院子价格高得吓人。曾有几次我一走上人民路就想发脾气,然后想法子绕过去。

有一天,我刚从下关回去,黄小厨就拉着我说,走,去海边看院子。这是半扇院子,进门有一棵不大不小的香橼树,庭前有两窝小燕子。房子四处透风,门板吱呀作响,茅厕也是最老式的,但瓦顶的青草和小花,让我们立刻决定就是它了。白天我们在院子里晒太阳,夜深人静时,我们会泡上一杯茶,迎着洱海上轻抚的风,看着满天星星,谈着童真的小时候和看不见的未来。

我们设想着把房子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然而,我们依然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资金不够用。生活的压力下,我们曾有过争吵。

一次偶然,我看到了一本褐色的笔记本正打开在桌子上,旁边有笔,纸上似油墨未干。我好奇地拿起了笔记本,翻看着他的记录。

“面粉,牛奶,蛋黄,果酱……”这些小小的配方曾像魔术般变出美味的甜品。而我居然翻到了他记录如何给我熬粥。“米泡水2小时,菠菜洗净切丝……”“鸭肉洗净,沸水焯过,蛋清裹住,小火文炖……”一页又一页,这个曾经只会倒腾烘焙机的家伙原来在做菜煮粥方面是个初学者。那些好吃的饭菜,我曾吃得心安理得,谁知,他付出了这么多,却从来不说。看着看着,我的眼泪肆意滚落……

摄影师燕子曾在书中写道:“只要年华未老,涛声依旧,就该翻山越岭,不眠不休。去吧去吧,何必等来生。”我们决定不再逃避,爱情本就是生活一部分,我们选择爱情,是因为我们选择要更好的生活。一起和爱的人努力,这才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我们打算拿出所有的存款,好好装修我们的老房子。黄小厨为了改造这院子,四方打听。我们跑去凤阳邑,去找木头,去找小邱。一点点询问如何加固好房子,一点点讨论如何在不破坏老屋子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我们将一楼改成了客房,二楼则是我的花艺工作室,院子另搭小屋,是黄小厨的烘焙工作室,院子种满了各色各样的花。每天我们早早赶去看院子改造进度,很快院子便一点点按照设想出了模样。

我精挑细选,淘到了漂亮古朴的二手家具,他则把一些旧家具改成了花架。客房里到处是我精心放置的布艺和花艺。古香古色,琳琅满目,老房子焕发了生机。颓败的房子成了别有风味的民宿,到处是花香和甜味。

黄小厨让我给工作室想个名字,我说:“我想跟你开一家店,有花,有美食,和爱。那就叫‘花田囍食吧!”

之后,我更加投入地琢磨花艺和手工。花艺并不如想象中的优雅,整理花材的枝叶和刺一不小心就手上胳膊上划的都是。大把的花材很沉,刚开始时扎得慢,一只手一举就是半个小时。有的时候为了做架构,深夜还在凹铁丝网。看着不厚的鸡笼网,一个造型有时就要大半天,时常做得忘记吃饭,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为了寻找灵感我翻大量的书籍,上网浏览各色的信息,有时突然有了灵感便要赶紧着手做出来。做出来连自己也兴奋,戴着竟然一整天也不愿摘。

而黄小厨跑遍周边,发掘着当地的新鲜食材。那些食材一颗颗被他像宝贝一样背回来。再一颗颗洗干净,一片片切开来用黄油慢慢煎好,满屋都是醇香。生活,开始为我们打开了越来越多的窗。经营着花艺、手作、美食、民宿,像洱海善待水里的鱼,苍山呵护云下的树,日子越来越美。

夜幕降临时,城市里熙熙攘攘,此时的洱海上夕阳西照,我跟黄小厨放下手中的工作,到院子里打羽毛球。或者泡一杯茶,看着太阳落下。如果天气晴好,我们回到野外采摘。偶尔我也会像一个家庭主妇,带着自己的手作和黄小厨的甜品来到柴米多集市。而我们的作品如此受欢迎,以至于,我们开始接受预订。

很多游客来到我们的民宿,或吃或玩或住,都对我们的手工和美食赞不绝口。尽管越来越忙,闲下来,黄小厨总会骑着电动车,以寻找食材的名义带着我穿梭在各种陌生街道,我不用担心迷路,眼前的一切都新鲜而生动。

在黄小厨日复一日的悉心关照下,我自然养好了胃。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我也养好了曾经疲惫的心。我们的爱情,简简单单,散发着甜甜的气息。这就是“雾霾时代”我最想要的生活。

(希望看到主人公更多图片或内容,请扫描本刊封面上的知音公众号二维码,关注后回复“yiyi”。)

编辑/肖 岚

猜你喜欢

小厨花艺甜品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金莲小厨的小本生意
“爱心厨房”里的“小厨大爱”
浅析花艺职业技能竞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全国选拔赛引发的思考
我们终究要走的都是一条平凡之路二十二due+due花艺工作室
来自马来西亚胡传统甜品
乡味小厨诚献夏日经典鲁菜美馔
国际花艺设计师苏丽思 在大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创作
甜蜜的1+1一杯甜饮+一道甜品
将那些爱 用甜品给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