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开放共享型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探析
2016-05-05占挺
占 挺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00)
区域开放共享型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探析
占 挺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00)
从协同创新的理念出发,通过对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创业实训基地所存在的专业化程度低、项目层次低以及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提出多主体协同共建共管共用模式,明确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各方权益和责任,加快创业资源资本化流动,挖掘创业资源潜能,发挥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公益性质,探索社会化治理管理运行机制,实现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的开放与共享,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开放共享;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训基地
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模式。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埋下创业种子,具备一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企业家的精神,甚至在将来能够为社会提供工作岗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创业促就业。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作为创业实践教学载体的创业实训基地,其建设是否符合区域经济特点、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特点,决定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现状
实训基地是沟通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创业实践是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培养、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1]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为创业实践教学核心要素的创业实训基地,其现状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
(一)实训基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专业化程度低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将其纳入了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但在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缺乏顶层设计。目前,高职院校更多是按照国家创业文件精神在原有的专业实训基地基础上嵌入创业教育功能模块,或者利用校内一些临街商业铺面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没有将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实训基地的统一规划,对于创业实训基地与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之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认识比较模糊,无法对创业实训进行科学定位。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来说,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教育范式,要求创业实训基地要具备专业性,除了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教学载体,还要为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锻炼学生创业能力提供专业指导,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长、培育提供专业辅导。
(二)实训基地缺乏合理功能布局,实训项目层次低
对于高职创业教育目标来说,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科研、校企合作、创业孵化、社会服务开展实践教学是创业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功能布局比较简单,一般都是在校园某个区域利用空置的建筑或者空间提供给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只是简单地对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所,缺乏科研项目化区域、企业项目合作区域、行政配套服务区域以及商务配套服务区,无法为创业教学实践和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导致创业实践教学更多是闭门造车,无法实现创业教育的教育功能。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教育”本质理解,在高职创业实训基地中,适合高职特色、专业特点的创业教育类学习项目比较欠缺,对专业领域有深入理解的创业指导师资不足,学生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偏弱,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实训基地缺乏专业管理机构,服务创新水平低
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创新创意、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估、市场调研与分析、商业模式创新与构建、创业投融资与风险管理、创业营销、小企业管理等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一般都是由校内的一到两名实训员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创业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由于实训员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的限制,特别是缺乏创业经验,提供专业的创业指导,无法为学生提供包括政策、法律、工商、税务、知识产权、财务、投融资、市场推广、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方面专业指导,缺乏政府、企业、投融资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介入,导致创业实践教学和创业项目辅导效果都比较差。创业实训基地要实现专业化运作,需要适当引入第三方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资源,由专业管理机构负责运营管理,优化商务服务体系的整体结构,帮助学生与社会资源网络建立合作共赢交互关系。
二、开放: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在需求
高职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要求创业实训基地必须面向社会多元主体,聚集各种创业资源,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一)协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搭建多元实体平台
创业人才是一种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高职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的多元化主体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形成一个真实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融合在一起而共同建设的实训基地。[3]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应立足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发挥学校在知识资源供给中的主导作用。将创业实训基地规划纳入学校顶层设计,科学定位基地功能,合理链接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学生、学生与企业、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渠道,充分调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中介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资源整合与建设,促进知识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搭建学生创业、校企合作、教师科研、项目教学的实体平台(见图1),提升创业实训基地的专业化程度,为教师、学生、企业和创业者等提供多渠道的创业教育公共资源服务。
创业实训基地在吸引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在投入创业教育的同时,注重促进政府创业政策落地、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企业优质项目入校、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以及创业教学项目的系统集成。通过“政府建,学校用,企业管”的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解决创业实训基地参与建设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问题,带动和提升参与各方积极性,增强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实现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共赢,为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开辟新的路径。
(二)建立实训基地资源流动机制,提高开放共享程度
创业活动本质上是创业资源资本化的过程,创业资源是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和实施创业的重要保障。[2]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横向沟通,挖掘创新创业资源潜能,促进创业资源的资本化流动是创业实训基地的核心功能。
创业实训基地是创业资源资本化流动的载体(见图2)。在明确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各方权益前提下,建立面向各类参与主体的创业实训基地资源流动机制,注入政府扶持政策、学校优质课程与实训设备、教师专利成果、企业优质项目、学生创意、创业基金等诸多资源,提供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服务、投融资服务、咨询服务等支持,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创业资源通过在创业实训基地中心流动与汇集,建立开放式创业创新体系,实现创业资源的系统优化整合与创新迭代,提高创业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可得性,促进政府资源、学校资源、教师资源、企业资源与创业人才培养协同耦合化,增强创业教育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能力。
基于协同化的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为创业资源的资本化流动,突破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资源瓶颈,将政策、资金、课程、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有效载体,使学生创业实践不再简单局限于“低买高卖”的商贸类项目,有利于提高创业教育类项目层次性与科技含量,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培养出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
(三)建立创业教育服务体系,解决供给与需求不对称
作为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创业教育,其作用需要创业实践进行支撑,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创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体会创业的具体流程,让学生提前做好创业心理准备,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为学生未来选择创业提供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服务供给的价值目标强调以需求导向,其组织管理从个体、封闭、分割方式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转变,实施要素与资源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4]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服务仍然局限于校内,形式主要以创业讲座、创业大赛、创业沙龙为主,仅停留在学生创业意识的启蒙阶段,创业教育呈现普及面小、项目层次低、形式单一等特点,难以满足教师、学生、企业以及相关利益者对创业教育服务的需求,也难以实现对创业项目进行培育孵化的创业教育服务需求。基于开放共享理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共享优质创业资源,建设创业实训平台,搭建学生全程创业学习通道,互享创业项目信息,指导学生掌握商业机会识别与评估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确立创业实践项目,为学生和全社会提供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和信息服务支持,从而建立保障和推动学生创业实践的公共服务体系,将创业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创业实践的学习行动。
三、共享: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运行的效益化
高职创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创业资源资本化流动的运作模式,也是创业实训基地建成之后的服务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一)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主体协同机制
坚持开放共享、协同推进,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同机制,共同建设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创业实训基地。创业教育与本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创业教育参与者的动机和利益需求,对创业实训基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建设与开发各方在实训基地方面的权益与责任,建立面向政府组织、企业及非政府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协同机制。坚持以知识资源共享为核心,努力转变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情况,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学校使用为主、多元管理的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体系,构建开放的创业实践学习系统,整体提升区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建立公益性服务的创业实训基地共享机制
资源共享机制是创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核心。创业实训基地是以政府资金投入主来建设的,本质上属于公共产品,要求创业实训基地必须具有公益性。通过建立政策衔接、信息共享、培训对接以及投资对接等机制,统筹整合政府、学校、投融资机构的政策、资金和资源,面向学生以及社会进行开放,提高创业实训基地区域共享度。发挥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效益,促进创业实训基地的充分利用并形成良好的共享机制,为高职在校生、毕业生及其他社会创业者在校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等个性化创业学习提供资源供给与交互学习平台。让学习者可以借助创业实训基地,以创新创意为教学载体,以创业项目为教学内容,以真实创业流程为教学过程,构建全真创业实践教学环境,实现以创业促学习。
(三)建设社会化治理的创业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以社会化的方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到高等教育供给中,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使公众能够获得满意的高等教育产品。[5]创业实训基地作为一个资源服务平台,需要坚持以需求导向,以资源为纽带,强化政府引导,依托优势企业,以政府、学校、企业、中介机构、社区为管理主体,建立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创业实训基地理事会。创业实训基地的社会化治理强调多元、过程与调和。多元,即在实训基地的运行过程中,必须非常重视创业实训基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企业以及社区共同参与管理,共同分享成果。过程,根据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用户(学校、教师、学生、创业者) 的需求变化来调整所提供创业资源与创业服务。调和,使创业实训基地本身发挥其淘汰优化的功能,将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创业项目进行淘汰,提升学生创业项目的创新与可行性,特别是提高项目市场转化率。
四、结语
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建设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区域开放共享型创业实训基地是高职创业教育开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优质创业资源的集聚平台与共享平台。通过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集中社会各种优势力量,汇聚创业资源,加快资源资本化流动,建立社会化治理模式,提高专业化程度,将会引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1]王鹏,王秋芳.专业化的创业教育: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73-76.
[2]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7):96-100.
[3]燕居怀,韩美兰.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5,(8):168-169.
[4]陈春琳.高职院校卓越人才培养的制度化路径:基于创业教育制度供给视角[J].江苏高教,2013,(5):144-146.
[5]龙献忠,张丽平.论高等教育服务提供社会化: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7,(6):43-45.
[责任编辑:姚青群]
G712.4
A
1008-7346(2016)05-0039-05
2016-08-10
2015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 “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 “基于区域经济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WH125YB82);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 “区域经济视域下高职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与共享策略研究”(GDGZ15Y010);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十三五”科研项目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结构与培育机制研究”(2016SK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占挺,男,广东广州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