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2016-05-05吴思扬

世纪桥 2016年4期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

吴思扬

摘要:苏联解体留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本文通过从外部原因,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戈尔巴乔夫的个人作用等角度剖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并指出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失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而苏共自动放弃领导权则是这个根本原因的最主要方面。从而得出这样的三条教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正视社会发展的一些矛盾并进行适度改革以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关键词:苏联解体;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74-04

二战后前苏联曾经与美国一起成为主导世界的两大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国家在经历由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后,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协定》,宣告“停止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的存在”。于是不久之后,昔日大国苏联解体了。解体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苏联变成了15个国家。

一、浅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条件

在全面地观察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西方敌对势力对苏联政权采取了不间断的干涉及遏制。首先是公开支持如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此类的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代理人,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即戈尔巴乔夫提倡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大肆蔓延,致使党内发生大规模思想混乱,党员对自我信仰和国家前途产生怀疑。关于这个,苏联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季诺维夫就亲口承认过:“没有西方的支持,戈尔巴乔夫分子和激进分子恐怕一个月都坚持不了,他们之所以能维持下去,只是因为他们按西方的意志行事。”[1]其次是关注及培植苏联境内的反对派势力,援助他们加强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影响,从内部推动苏联解体。再次是积极同苏联开展军备竞赛以拖垮苏联的经济实力。最后通过纠结对苏联进行援助的国家一致中断对苏援助,向苏联施加经济压力,加重苏联国内经济危机。

由此看出,在促成苏联解体过程中,西方敌对势力产生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就是这样通过“思想上谋杀、政治上捧杀、经济上扼杀”[1]一步步将苏联推向万劫不复。但从另一个侧面来想,帝国主义借和平演变来实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至少有40年历史,但到90年代初才在苏联看到效果。显而易见尽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具有相当的杀伤性,但是这始终是外因,国内因素才是发生苏联演变的决定性推动力。

(二)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国家,在其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任何先例可供借鉴,本能的探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错误,这些问题非但未能及时解决,反而被遗留下来,最终积重难返。因此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经济领域的问题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遭到颠覆的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在苏联的经济领域有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一是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二是苏联国内固有的单一所有制指令性经济。此外在当时还存在严重违背人民群众利益的官僚特权阶层。以上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已经造成生产停滞。经济领域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加速”战略,但是改革仍没有逃脱原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老路,同时又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缺乏有效的举措和正确方向,加之在制定政策上朝令夕改,许多政策都没有落实到位。最终导致经济改革停滞不前,经济发展速度一再下降。经济改革遭遇困境,为私有化的出现和蔓延提供了温床。1990年8月初, “沙塔林方案”的出台,要求500天内实现经济全盘自由化和私有化。尽管私有化浪潮推行缓慢,但却造成了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私有化未能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而造成经济形势严重恶化,1989年起经济增长逐月下降,1990苏联经济出现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经济状况不断亮起红灯,苏联人民的生活每况愈下。人民群众对苏共经济改革不力的不满,为敌对势力煽动群众,制造动乱颠覆苏联制度创造了可乘之机。

2.政治领域内苏共中央和敌对势力里应外合促成苏联解体

自斯大林时期起,苏联的政治体制中就存在党政不分和政企不分等问题,这引起的职权不清,权力滥用,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的民主;思想领域的僵化,个人崇拜盛行。此外在当时还存在严重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问题,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运动”使干部队伍遭到严重冲击,同时也使人民的心灵遭到极大的创伤,这破坏了苏共的形象。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不但没有对政治体制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反而给了苏联国家的致命一击。

在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新口号”之下,首先是1986年开始苏联出现了大量各种非正式组织,这些后来成为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推动力;其次苏共中央在十九大上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改革目标和最终理想”,完全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和社会主义的道路;再次苏共还仿效西方议会制筹备了全苏人民代表选举,将忠诚信仰的共产党员替换为反对派;不久后在第一次跨地区议员团代表会议上,苏联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反对派的力量进入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为了真正实现多党制,废除苏共的一党专政,民主派人士还提出废除明文规定苏共领导地位的宪法第六条,经过“多番努力”,苏共领导地位的宪法保障没有了。

就这样作为苏共党员,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将苏联国家大厦的顶梁柱给拆掉了,实现了对苏联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造。一年以后最高苏维埃投票取消了苏联。

3.意识形态与文化领域的错误为苏联解体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意识形态领域提出的是“公开性”“言论多样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口号,以呼应政治体制改革。“公开性”的提法在苏联早已有之,曾经的“公开性”指导原则是借有限的公开使人民更多地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思想,以促进政治的健康清明。但戈尔巴乔夫的 “公开性”成了“无限制的,专门揭露党和国家的阴暗面,抨击苏共、苏联国家的工具。为了实践“公开性”,甚至将1939年苏德秘密条约中关于将波罗的海三国划给苏联的文本公开出来,这无疑激起了联盟国家内三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在戈尔巴乔夫的默许下,许多党报成为抨击苏共和苏联制度的锐利武器,严重损害了苏共的形象。同时许多外国电视台覆盖了苏联境内的多数电视台,导致西方的宣传和舆论遍布苏联社会的角落。

在苏共逐步失去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的同时,一股气势汹汹的苏联反思历史浪潮扑面而来。他们疯狂地否定斯大林、列宁,否定十月革命和过去的英雄和功绩,否定苏联国家为人民所做的贡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面临坍塌,马列主义指导思想被抛弃。苏共和国家在不明真相的群众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人民对国家前途和苏共的领导产生深刻的怀疑,这一切无疑在推动着风雨飘摇的苏联国家走向灭亡。

4.民族领域的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0世纪的苏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在历史上却有很深的民族矛盾。社会主义时期是苏联民族最为团结的时期,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以及苏共这个政党统一而正确的领导。然而,在这个时期也留下了以后解体的隐患,例如苏联联盟国家实则是以俄罗斯为中心的单一制国家,使得民族平等原则遭到破坏。后来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伴随着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先是阿拉木图事件,再是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事件,还有巴库流血冲突。数百起的民族冲突致使许多人受伤死亡,或流离失所。这些民族冲突被民族分裂主义操控,成为瓦解苏联的催化剂。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对民族和地区分裂势力显露出畏首畏尾,犹豫不决的态度,如此更放纵了这些敌对势力。“一个染上民族主义的国家,是一个走向灭亡的国家。”[2]实践表明,民族分裂是苏联解体的重要突破口。

(三)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发挥的作用

戈尔巴乔夫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以及苏联改革的策划者,对苏联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作为苏共党员的戈尔巴乔夫,是在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思想严重地影响着戈尔巴乔夫,从根本上而言甚至是戈尔巴乔夫背弃了马列主义的信仰,选择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和理想的主要推动力。他深信社会主义没有前途,眼前的国家问题光用改革是无法解决的,只能通过彻底破坏重新建造,国家才有光明的未来。其次抱有这样 “思想”的戈尔巴乔夫还位处于苏共中央总书记,在领导国家改革的每一项措施几乎都在其默许或掌握中进行,而且在苏联当时的政治体制之中,党员思想僵化,党内缺乏民主,几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作为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通过改革彻底改造和解体苏联的决定。更有甚者,在戈尔巴乔夫的班子里还有许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失去忠诚的亲信,如雅科夫列夫和谢瓦尔德纳泽,他们都是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授意和操纵下直接参与改革的进程的关键人物,在这样的氛围和政治组合下,苏联不可置否地走上瓦解之路。

二、总结历史教训,献策社会主义中国

苏联在20世纪末的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面临的最大挫折,在让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叹息的同时也不禁引起各国的深刻反思。中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21世纪是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年头,探究和总结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至关重要。

(一)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科学的马列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梦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推动力

全面了解苏联解体过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逐渐丧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过程,它在警告世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背弃了社会主义理想,那么等待着它的只有制度变色,政权更迭。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借意识形态领域搞和平演变战略,要将思想舆论界的领导权牢牢握在手中,保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

此外坚持科学的马列主义指导地位也是苏联解体给中国的另一个重要教训,马列主义是共产党建党建国的指导思想,它能帮助党和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及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不因西方有色宣传就犯苏联式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同时马克思主义政党也需要正确的马列主义作为其保持生命力的灵魂,并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指导其进行伟大改革,避免社会制度问题积重难返,国家面临分崩离析。

谈到苏联解体,时任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在其回忆录《大国悲剧》中写道:“我们的悲剧就在于我们失去了“苏维埃价值”,我们没有把过去的一切正面的东西带到新时期来,非但如此许多对我们格格不入的、不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的教义,也被强加给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国家缺失一种起核心作用的思想,有的只是起瓦解作用的、外来的思想和价值。”[3]由此可见,苏联人反思的结果正是告诉我们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随时保持创新,那才是真正适合国家和社会,人民接受并发扬的,就好像苏联是适合社会主义制度的,而非适合后来实行的多党制,资产阶级议会制,还有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正如雷日科夫所言,国家是需要一种起核心作用的思想的,这样的思想能够团结人民为着同一目标去奋斗,激发出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时处于改革和发展时期的中国和人民也迫切需要这种信仰。这种信仰曾经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现在变成一种梦想——“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国梦。只有坚持“中国梦”,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科学的马列主义,中国社会的主心骨才能挺拔不动摇,人民的思想才不会混乱,中国社会主义这条大船才不会迷失在茫茫大海中。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进行适度改革

从宏观层面上说社会主义社会和其他社会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矛盾,这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表现,应该明确的是存在矛盾或问题并不能说明这种社会制度是落后的是不好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优越性,就如在苏联国家的建设初期,但是随着时间发展,这种社会制度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忠诚的社会主义者应该在此时选择通过改革解决问题,而不应像戈尔巴乔夫等人动摇社会主义的信仰,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前途。另外,要分清改革性质,改革并非改造,改革是制度的自我调整以求更加完善。此外改革并不是无限度的,应当避免过分激进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微观层面上,可以从戈尔巴乔夫进行6年多的改革领域中得出一些教训:首先是经济领域。坚持用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是正确的,但在实现转变的同时切忌过激;而且在转变国家垄断所有制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的关系,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特征;此外执政党在掌权后着力发展民生经济,是有利于人民对执政党的拥护,避免该党丧失群众基础以及授人以柄。

其次是政治领域。在新世纪中国的政治改革中,应该着力在治理干部队伍的腐败和处理民主与宪政问题上。腐败问题会影响党风和执政党的形象,使执政党逐渐缺乏群众基础,甚至动摇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造成人民不信任和日益脱离执政党等一系列后果。解决该问题应当完善各类监督机制和法律制度,并通过向干部队伍进行宣传,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培养廉洁奉公的良好生活和工作作风。在民主与宪政问题上,应当努力使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民主和党内民主被发扬,通过完善各部门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大力向社会大众进行普法宣传,努力使社会主义社会日益走向法制化,最终使国家逐步成长为民主的国度和法制的社会。

再次是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就难免民族矛盾突出。但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苏联各族人民由于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苏共作为政治和组织保障的坚强领导,这个时期里民族关系十分融洽。这是值得中国学习的。1985年后,民族冲突越演越烈,苏联国家慢慢走向解体,民族因素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催化剂。在这点上,对中国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目前在国内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民族问题,疆独和藏独几股分离势力都在蠢蠢欲动,在处理好民族问题时,一方面需要中共领导人要对民族问题有一定清醒的认识,不可简单以为解决好每一次突发事件的团伙就能解决好民族问题的。要在保障好主体民族利益的同时兼顾好各少数民族利益,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利用好它们的优势,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贡献。加强国家认同也是团结各民族的一个良好方式,要密切关注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与情绪,在鼓励其保持民族特性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宣传共同文化等方式,模糊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情感交流,增强彼此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国家意识。另一方面在面对民族分裂分子时,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要采取果断的态度,坚决打击,绝不纵容,保护各族人民合法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要严防分离势力与境外恐怖分子和分离势力的接触,里应外合,颠覆国家。这些教训都是苏联以亡党亡国为代价换来的,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并采纳。

最后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上。造成苏共亡党亡国的还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苏共放弃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并通过解禁一批文学作品,放开完全新闻自由掀起的一股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历史反思浪潮,导致国民和党员对苏共彻底的抛弃。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当国家在处理国内大众传媒和舆论时,不仅应注意给予一定自由,还要加强监管,在这个信息时代,这些看似无害的“文字媒介”很可能是境外敌对势力对国民进行“完全洗脑”的重要工具。放弃了这个舆论先锋武器,带来的可能是万劫不复的毁灭。国家的各级新闻和宣传部门也应该严格做好“把关人”的角色,苏联因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失控而面对的世纪大悲剧场景仍然历历在目,中共在这方面更应该倍加谨慎。

(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严防修正主义思潮泛滥

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共产党是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能否顺利完成的核心因素。苏联社会主义之所以遭到如此大的挫折,以至于最终以亡党亡国的结局收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点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警醒作用。坚持党作为国家和人民的领导核心,能够保证社会主义道路的走向不偏离,保证国家的制度不变色,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此外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同时,还要慎重选择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苏联的解体告诉我们接班人很重要,一个背弃了社会主义信仰的接班人,具有多大的毁灭性,会将一个国家带上怎样的路。培养和选择具有坚定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接班人,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必须要是一个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具有坚强信念的人。在确保国家政权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的同时,还要严防党内出现修正主义思潮。戈尔巴乔夫思想上的变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受到了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思想影响,导致其在改革中抛弃了共产主义,选择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致使苏联国内思想一片混乱,甚至把社会主义事业断送。因而保持马列主义思想的纯洁性,划清同修正主义思潮的界限,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三、结语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上个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固然是值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人民感到惋惜的,但它同时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深信国际共产主义事业不会因为苏联的解体就衰弱或停滞,相反在经过人们对它的反思和学习后,社会主义事业将会蓬勃发展,走向一个又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周新城,张旭.苏联演变的原因与教训—一颗灿烂 红星的陨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俄] 叶·库·利加乔夫.警示[M].钱乃成等译.当代世 界出版社,2001.

[3][俄]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 联解体的前因后果[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4]高放.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1.

[5]冯绍雷,刘军.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思考[M].北京:时 事出版社,2013.

[6]李慎明,张树华.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 及反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戈尔巴乔夫
90岁的戈尔巴乔夫,难摆脱孤独
90岁的戈尔巴乔夫:“再就业”100次也难摆脱孤独
戈尔巴乔夫自称新书是“大杂烩”
戈尔巴乔夫退休后的“生计问题”
俄罗斯人对戈尔巴乔夫差评骤升
为赖莎而唱
戈尔巴乔夫代言广告
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和他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