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间
2016-05-05黄小样
黄小样
珍惜时间
黄小样
时间是公平的,它均匀地分配给每个人;时间也是残忍的,它无情地带走了一些东西。在时间面前,我们多么渺小呀!我们就像一片叶子,刚焕发新生,又要面临飘落。然而,我们要学会珍惜,不虚度光阴,不给人生留下遗憾。
【个案一】
时间都去哪儿了
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曾红遍大江南北,也使人们不由得关心起“时间都去哪儿了”。很多人只要有点空闲,就会拿出手机,要么玩游戏,要么弄微笑,要么看电影。还有的人,总是在奔波,买了一套房,还想二套房,买了一辆车,还想换更好的。人们总是说自己很累很辛苦,却从来没有想慢下来,更很少抽时间去看看老爸老妈。“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样下去,时间没有了,生命也快到头了,我们只能空留遗憾。从现在开始,抓住每一分钟,珍惜你身边每个值得珍惜的人,把有限的时间,多留给爱人、家人。
点评:时间是最公平的,它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可是,我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有的人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拥有一段充实的人生;也有的人碌碌无为,无视时间的重要性,结果时间一分一秒地从指缝中溜走。一分钟,多么短暂,可是无数个“一分钟”集合到一起,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浪费一分钟不觉得什么,可是充分利用一分钟,就有可能创造奇迹。时间易逝,若不想给人生留下遗憾,就要从现在做起,做时间的主人。
【个案二】
齐白石惜时
齐白石原是一个雕花木工,学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36岁那年,他遇到了书画家湖沁园。那时,齐白石已小有名气,按胡沁园出题“飞来佳禽对语”,画了一个人打开窗户,窗外一对燕子正展翅归来。胡沁园很满意,就鼓励他研读古典名著。胡沁园还让齐白石观摩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使他眼界大开。由于齐白石刻苦学习,并博采百家之长,他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与此同时,他还刻苦练书法和篆刻。
从那之后,齐白石每天都坚持作画,一年只允许自己休息两天,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一天是国庆节。85岁时,齐白石一天连画了4张条幅,吃午饭时还在挥笔,想要再画一幅。画完最后一幅时,他在上面题字:“昨日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特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这种惜时的精神令后辈敬佩。
点评:名人取得成就,除了天分之外,还要用时间来打磨。齐白石不仅喜欢画画,而且十分勤奋,一年中除去两天,每天都与画为伴。他充分利用每一天,潜心创作,最终成为世人仰慕的艺术家。坚持是一种态度,它能让零散的时间连贯起来,成就一番事业。生活中有人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与其感伤,不如珍惜。
【个案三】
时间不会说谎
英国著名牧师约翰·卫斯理,50年来,足迹遍及英伦三岛的每一个角落,行程25万英里,讲道超过4万次,在此期间还出版了233本著作。对此,质疑的人很多。一天除了吃喝拉撒还得睡觉,可能吗?是人还是神?于是纷纷拍砖,说又是励志的“神话”。所幸他留有日记,可以揭开这个谜底。83岁时,他写道:“眼睛不争气,写作时间每天不足10小时,真气人”。86岁时,他写道:“可恶的身体,每天布道无法超过两次。”87岁,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他写道:“可恨的家伙。近期,赖床不起的倾向有所增加,几乎每天都要赖到早晨五点半才肯起床。”时间非但不会说谎,还异常忠诚。
点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句话是很多人的座右铭,却在卫斯理先生的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在有限的生命里,走了常人无法走的路,做了凡人做不到的事。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未曾停下来。时间总会从指尖悄悄溜走,时间去哪里了并不重要,我们也不可能把时间再找回来,关键是要珍惜当下。时间是一把剪刀,剪去了岁月沧桑,留下了人生丰碑。
【个案四】
惜时如金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一生,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学习,从来不浪费时间。
许广平在《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中写道:“因为工作繁忙和来客的不限制,鲁迅生活是起居无时的。大概在北京时平均每天到夜里十到十二时始客散之后,稍稍休息,看看书,二时左右才入睡。他的睡眠常常只有两三个小时,衣裳不脱,甚至盖被不用。就这样,像士兵伏在战壕休息一下一样,翻个身醒了,抽一支烟,起来泡杯清茶,又开始写作了。野草,大部分是在这个时候产生出来的。”
艺术大师李可染说过一句话:“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确实没有时间去做坏事。”1954年,李可染和张仃、罗铭想去江南写生,他在一家杂志社预支了一百元稿费。他一边走一边画,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李可染的脚有些畸形,穿的鞋子需要妻子特殊加工。对于他来说,行走是一件痛苦的事,可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鞋子磨破了几双。几个月之后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个人几个月一百元钱竟然没有花完。他们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行走和画画上,没有时间花钱。
点评:成功需要成本,而时间就是最好的成本。鲁迅和李可染对时间的运用,已经达到了争分夺秒的地步。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做更多的事,获得更大的成功。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其实并非如此。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想要挤总会有的。
编辑/黄书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