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娃娃有必要出国上幼儿园吗?

2016-05-04李明敬

金融理财 2016年3期
关键词:玩具小朋友理念

李明敬

留学,从娃娃抓起?可不是,如今不少家长都想让孩子早点出来锻炼锻炼,甚至三四岁就出国上幼儿园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留学发展呈现低龄留学人数增加的特点。娃娃真的有必要出国上幼儿园吗?国外幼儿园好在哪里?在送孩子出国前又要做些什么准备?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呢?

父母爱子计长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以前不少家长都是等到孩子高中毕业才送出国,不过现在很多孩子中学甚至小学、幼儿园都直接出国上了。家长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是早点出国其实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教学和语言环境;二是上了国外的幼儿园,以后再上小学、中学和大学可能更容易些;另外,很多家长也对国外幼儿园的教育满心向往。

以英国某贵族幼儿园为例,资深留学顾问周晓俊介绍说,他们的课程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音乐课,学校认为音乐是可以培养孩子修养的,而且在课上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老师;第二个是体育课,主要以团队运动为主,如足球、橄榄球、板球和曲棍球等,很少个人运动,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三个课程是动手课,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创造力;第四个是语言课,除英语外孩子们还可以学习法语和拉丁语等。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园非常注重对孩子个性以及坚韧性的培养。美国某艺术学校的校长曾说过,中国学生的画画功底非常好,因为他们从小就学习如何画画,学习技巧。可能让孩子照着什么画都像,但是一旦自己去创造就感到非常头疼。而很多西方小孩可能画得不像,但是画出了自己的个性。这个差别就是孩子是否有创造力。周晓俊认为,很多国外幼儿园并不希望孩子太过学术化,而是更看重孩子是否有礼貌,能够融入集体,能否快乐。

教育理念备不同

既然国外幼儿园的教育有可学习之处,那么具体来说,各国又是什么样的呢?同时,对于家长来说,对幼儿园教育理念的认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决定着学校将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

美国:分区布置,自由玩乐

幼儿园的老师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图书区、植物区、玩具区、烹调区等,也将玩具、物品等分类摆放,一眼望去,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就找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或其他物品,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感到不安了!同时,孩子们还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跟两三个小朋友一起玩乐和交流,增加他们的“社交能力”。当小朋友发生争执打闹时,老师就会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向他们灌输自由、爱、平等等理念,让小朋友学会与他人相处。此外,一些幼儿园还有别具特色的“课堂”,比如“体验饥饿”、“要饭课”这类的,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从中感受“平等、爱”等观念。

日本:丰富大量的室外运动

日本的幼儿教育设置了丰富大量的室外运动项目,有些运动项目还是被我们认为是对孩子不适合,可能会造成扭伤或是其他伤害的,例如,拉单杠、爬网绳、相扑、钻山洞等等。在冬季时,幼儿园也会让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甚至是短裤,在户外进行运动。日本的幼儿教育理念认为,通过丰富大量的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精神,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训练孩子灵敏的身手。而在实践中发现,这些“艰苦”的运动,不仅没有让孩子受到伤害,身体也被锻炼得棒棒的!

澳大利亚:自然与教育的结合

“袋鼠国”幼儿园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然与教育的结合”。孩子们在幼儿园要做的事,就是在操场上晒太阳、玩泥土、拾落花。树干做成的独木桥、废弃车轮做成的秋千、形状各异的大树,都是小朋友最喜欢的“玩具”。而且,不只是小朋友光着脚丫踩在沙子里,就连老师都跟着他们一起赤脚追逐耍闹。这一场景在国内的幼儿园肯定是看不到的。还有,幼儿园有一个很大的种植“基地”,种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那里简直就是小朋友最爱的天堂乐园。孩子们在“基地”里播种,观察和做记录,与这些植物一起成长着。每次收获和分享果实时,就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了。

亲子教育不可少

在让孩子上国外幼儿园之前,家长都要做哪些准备呢?据海外教育专家施怡如介绍,国外幼儿园的入学申请并不容易,竞争相当激烈。有的学校是三十分之一的录取率,在考试时老师会让孩子们在一个空间玩游戏,这个时候老师在旁边观察孩子是否协作、有礼貌等等。此外,除了面谈孩子,还要面谈家长。主要是看家长是否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在申请入学前,家长最好亲自带孩子去学校看一看,和校长聊一聊,并对学校老师以及孩子可以参加哪些活动有个全面的了解。

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一家好的幼儿园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亲子教育,也就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与教育。这决定着孩子是否能和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决定了孩子的终身幸福。所以说,孩子出国上幼儿园,父母的陪同一定是不可缺少和忽视的。

猜你喜欢

玩具小朋友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找茬儿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