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干预

2016-05-04刘红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2期

刘红丽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给予7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评估及救治。结果 74例患者给予治疗后, 62例患者院前诊断准确, 占83.8%。2例患者因伤情严重, 给予全力救治后死亡, 其他患者均得到救治。且转运途中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 患者发生严重多发伤, 应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到达现场, 并给予及时且系统的院前院内救治, 提高病情初步评估的准确率, 为进一步救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院前救治;院内救治;严重多发伤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外力的作用下, 人体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或器官同时发生严重性创伤, 由于其伤情复杂, 涉及多个部位及器官, 患者伤情危重、失血量大, 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创伤急救通常分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与重症监护。本组研究通过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护理进行观察, 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33例;年龄22~52岁, 平均年龄(37.4±8.7)岁;其中交通事故伤51例, 高处坠落伤21例, 其他伤2例。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 平均ISS评分为(21.7±7.4)分。

1. 2 方法

1. 2. 1 院前急救 急救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 2 min内快速出车到现场;到达现场后, 采用问、看、油、摸的方式, 对患者病情立即做出评估, 询问患者或现场人员受伤情况、部位及外力方向, 查看患者面色、瞳孔、意识等情况, 测量血压、心率等情况, 分析患者是否合并休克或休克的程度, 触摸患者头、颈、胸、腹等部位是否有压痛、活动异常等情况, 判断患者病情。患者合并休克、活动性大出血、内脏脱出等危急症状, 立即进行现场处理。有气管插管指征患者立即给予现场处理, 保持患者气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道, 防治休克发生。已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建立多条静脉通道, 积极给予扩容, 快速给予补液, 优先处理头、胸、腹部的损伤。怀疑脊柱骨折 患者应保持平卧, 安置颈托及头部固定器, 脊柱固定板搬动, 避免患者出现二次损伤。出血患者给予快速止血、包扎及固定。颅脑损伤患者注意给予降颅压、防止脑疝, 有活动性出血患者, 限制大量晶体液输入。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心理疏导, 使其保持情绪平稳, 配合治疗及护理。

1. 2. 2 转运途中 加强对患者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如条件具备应准备对颤仪。防止窒息, 警惕患者发生再出血、休克等症状。呼吸不好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防止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的发生。一旦患者发生心跳骤停, 应给予电除颤及胸外心外按压。及时与医院急救中心及手术室取得联系, 做好救治及手术准备。做好院前病情、救治、用药记录, 为院内急救做准备。

1. 2. 3 院内救治 患者取去枕高斜坡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一侧, 迅速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等, 保持患者气道通畅, 解除呼吸道阻塞, 给予患者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等情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常呼吸情况, 口唇是否存在发绀及其发绀程度, 积极纠正缺氧。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多存在不同休克, 及时用药, 给予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快速补充血液, 或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 定时听诊双肺部呼吸音, 防止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

2 结果

74例患者在给予治疗后, 62例患者院前诊断准确, 占83.8%。其中51例患者血压低或测量不到血压, 在给予院前救治后, 血压恢复或接近正常。2例患者无自主呼吸及心跳, 在给予初步复苏后成功。2例患者因伤情严重, 给予全力救治后仍死亡, 其他患者均得到救治。转运途中未发生死亡病例。

3 讨论

近几年, 交通事故频发, 由此引起的严重多发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2种或2种以上部位及器官发生损伤, 伤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 严重可引发患者死亡[2]。

临床研究指出, 救护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 1 h内赶赴现场是其救治的黄金时间, 且救治时需争分夺秒, 以便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护理理念[3]。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减少死亡及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救治过程中, 首先要给予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 以便给予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的救治, 这也是给予患者及时救治的基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如颅脑损伤患者应警惕颈部受伤, 给予颈托固定, 颅内压增高患者给予降压, 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骨折患者注意骨折位固定, 不要随意搬动。护士在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及配合的同时,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 患者在突发伤害时, 多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 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增强救治的信心[4]。转运途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病情情况, 并给予及时处理, 防止意外发生。

本组患者中, 在给予及时、系统的院前、院内救治, 全部患者均得到有效救治, 83.8%患者初步评估正确, 除2例患者因伤情严重死亡外, 其他患者均获得救治, 且转运途中未见死亡病例, 整体护理效果较为良好。

总之, 患者发生严重多发伤,急救人员应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到达现场, 并给予及时且系统的院前院内救治, 提高病情初步评估的准确率, 为进一步救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夏先进, 陈瑜, 刘晓林, 等. 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 重庆医学, 2011, 40(11):1113-1114.

[2] 杨越涛, 叶永根, 柳振华.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7(5):399-402.

[3] 余阶洋, 王三亨, 黎辉, 等. 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33例.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3):3908-3910.

[4] 张旭鸣, 邱美光, 林世水, 等.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7(5):396-398.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