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奎硫平不同剂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分析

2016-05-04李美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不同剂量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李美花

【摘要】 目的 分析奎硫平不同剂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 随机分为A组与B组, 各22例。均给予奎硫平治疗, A组患者首次剂量为100 mg/d, 随后每天增加100 g, 7 d内剂量达到600 mg/d;B组首次剂量为200 mg/d, 随后每天增加200 mg, 4 d内剂量达到600 mg/d,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3%,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6%, B组总有效率为68.18%,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09%,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分裂症急性期给予患者奎硫平100 mg/d快速加量治疗的效果显著,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奎硫平;精神分裂症;不同剂量;急性期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复杂综合征, 急性期易兴奋, 可见严重精神病症状, 常做出破坏、攻击行为, 对自身及他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研究奎硫平不同剂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效果, 本院对收治的4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进行研究, 将其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奎硫平治疗, 现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 随机分为A组与B组, 各22例。A组男12例, 女10例, 年龄最大59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38.65±6.78)岁, 病程2个月~20年, 平均病程(9.85±3.38)年;首次发病16例, 复发6例。B组男11例, 女11例, 年龄最大60岁, 最小年龄18岁, 平均年龄(38.78±7.07)岁, 病程2个月~19年, 平均病程(10.25±2.92)年;首次发病17例, 复发5例。本次所有入选病例均无肝肾功能障碍者、哺乳期妇女及妊娠期妇女。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奎硫平治疗, A组患者首次剂量100 mg/d, 随后每天增加100 g, 7 d内剂量达到600 mg/d;B组首次剂量为200 mg/d, 随后每天增加200 mg, 4 d内剂量达到600 mg/d。两组患者在用药2周后,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30分时, 可依患者病情每天适当增加剂量, 但最大剂量≤800 mg/d;若患者不能耐受600 mg/d的剂量可将其降至400 mg/d。若部分患者在用药第1周有过度兴奋症状时可合并氯硝西泮治疗。

1. 3 疗效判断标准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治疗期间详细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PANSS评分[2]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PANSS评分减分率>80%为痊愈;减分率在50%~79%为显著进步;减分率30%~49%为好转;减分率<3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68.1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A组出现头晕3例, 呕吐3例, 嗜睡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6%(8/22);B组出现头晕5例, 呕吐4例, 嗜睡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09%(13/2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常见精神科疾病, 发病机制不明确, 临床症状也存在较大差异性。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感知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 精神活动方面也不协调, 急性发作期间患者可因幻想或妄想支配做出一些敌对或攻击行为, 伤害自己或其他人[3, 4]。奎硫平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一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主要是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药物作用, 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可有效改善患者阳性症状[5]。并且奎硫平对5-HT2A受体也有良好阻断作用, 能够促进DA释放, 缓解患者认知损害症状及阴性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6], 在精神分类症治疗中奎硫平初始剂量应从低剂量开始, 随后逐渐向大剂量增加至目标剂量, 但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需给予快速控制, 但奎硫平易导致患者出现嗜睡、头晕及呕吐等不良反应, 所以还是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能力。在本次研究中,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3%, 与对照组的68.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9.09%(P<0.05)。

综上所述, 奎硫平初始剂量为100 mg/d, 随后每天增加100 mg, 在7 d内将奎硫平增加至600 mg/d的用法安全性最高, 且不影响疗效, 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英, 苏允爱, 黄继忠, 等.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 27(4):262-267.

[2] 袁刚, 曾昱, 余雪芹.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7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重庆医学, 2014, 43(4):411-413.

[3] 高威.喹硫平两种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7(12):1632.

[4] 董红霞, 梅红彬.奎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比较. 医药导报, 2012, 31(2):184-185.

[5] 程艳霞, 邹敏, 饶凡. 奎硫平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3):222-224.

[6] 蒋燕升.奎硫平2种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对照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1):154-155.

[收稿日期:2015-12-15]

猜你喜欢

不同剂量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