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氩激光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分析

2016-05-04邢战中吕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2期

邢战中 吕杰

【摘要】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术后行氩激光治疗与非氩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87眼翼状胬肉自体球结膜转位移植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43眼, 对照组40例44眼。治疗组采用翼状胬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术后氩激光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翼状胬肉术治疗, 观察术后6~36个月两组患者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43眼复发1眼, 复发率2.3%, 对照组44眼复发5眼, 复发率11.4%, 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翼状胬肉术后联合氩激光治疗能明显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因翼状胬肉生长缓慢, 该方法的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关键词】 翼状胬肉术后;氩激光治疗;自体球结膜转位移植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 不仅影响外观且影响视力, 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手段, 但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一直是困扰眼科医生的难题。本研究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氩激光预防翼状胬肉复发,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80例87眼采取病变上方自体球结膜转位移植治疗的鼻侧翼状胬肉患者, 其中男30例32眼, 女50例55眼,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36岁, 平均年龄58岁;术前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无严重干眼症, 无角膜炎、角膜营养不良患者, 无眼部神经麻痹患者, 无眼睑闭合不良、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43眼, 其中男15例16眼, 女25例27眼, 平均年龄67.5岁;术前胬肉遮盖角膜5 mm以上2例2眼, 遮盖角膜2~5 mm 33例35眼, 遮盖角膜2 mm者5例6眼;翼状胬肉静止期3例4眼, 进行期37例39眼;高血压病5例, 糖尿病6例, 其余无特殊疾病。对照组40例44眼, 男15例16眼, 女25例28眼, 平均年龄67.1岁;术前胬肉遮盖角膜5 mm以上2例2眼, 遮盖角膜2~5 mm 33例37眼, 遮盖角膜2 mm以内者5例5眼;翼状胬肉静止期4例4眼, 进行期36例40眼;高血压病6例, 糖尿病6例, 其余无特殊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生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的角膜缘外4 mm胬肉组织连带其上球结膜切除, 取切口上方同样大小的球结膜瓣转位覆盖于病变巩膜裸漏区, 与周围球结膜严密缝合, 术中均未行烧灼止血, 术后10 d拆线, 球结膜植片成活, 与周围组织愈合良好, 角膜上皮完整。术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如下治疗:术后1周均行贝复舒眼用凝胶及托百士滴眼液3次/d点眼治疗, 1周后氟米龙滴眼液4次/d点眼6周, 聚乙烯醇滴眼液4次/d点眼3个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加术后2周、1个月氩激光光凝, 激光治疗前丁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 并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1次, 收缩球结膜表面血管, 暴露巩膜表面及胬肉体部滋养血管, 光凝病变区角膜缘外1 mm及病变上下2 mm内的巩膜表面血管使闭塞, 以及处理的胬肉体部滋养血管至泪阜部, 使血管闭塞, 所用光斑200 ?m, 爆破时间0.2 s, 输出功率200~400 mW, 光凝约200个光斑, 1个月后再次光凝该处血管使闭塞。

1. 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手术区光滑、 洁净, 结膜平整无充血, 角膜创面上皮覆盖光滑 , 无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增生;复发:结膜明显充血肥厚 ; 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及资肉增生。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6~36个月治疗组43眼复发1眼, 复发率2.3%, 对照组44眼复发5眼, 复发率11.4%, 治疗组的术后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病变上方球结膜切口于术后1周愈合, 无明显瘢痕。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 一般是外界刺激引起的慢性炎症导致球结膜及其下组织向角膜组织发展的结果[1]。翼状胬肉可分为静止期和进行期, 静止期表现胬肉头部平坦, 充血不明显, 病变静止, 进行期表现胬肉隆起, 充血, 血管粗大, 病变进展。

翼状胬肉手术后的复发基础是术中胬肉组织残留, 巩膜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创面[1]。采用显微镜下手术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胬肉组织残留, 采取自体球结膜转位能使植片血供良好, 容易愈合, 术后1周贝复舒眼用凝胶及托百士滴眼液点眼3次/d促进角膜创面愈合, 1周后角膜上皮均完整, 因氟米龙滴眼液激素浓度低很少引起激素性青光眼, 故1周后使用氟米龙滴眼液点眼6周抑制炎症反应, 减少新生血管形成的机会, 聚乙烯醇滴眼液不含防腐剂, 既能治疗胬肉术后的干眼症, 又不会因滴眼液所含防腐剂导致干眼症加重, 同时可减少激素引起的角膜上皮损伤。考虑氩激光通过热效应能使血管闭塞, 同时考虑胬肉组织位于球结膜下, 其复发与巩膜表面新生血管及胬肉体部残留的血管增生有关, 球结膜只是被动扩展遮盖角膜, 故球结膜表面血管和翼状胬肉的复发关系不大。氩激光激光翼状胬肉术后复发 , 是通过激光的热效应被血红蛋白吸血栓形成闭塞、中断胬肉的滋养血管和巩膜表面的血管 , 使翼状胬肉缺乏血供, 抑制其生长减少复发[2, 3]。

综上所述, 氩激光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操作简单, 痛苦小, 费用不高且疗效确切, 易于被患者接受, 因翼状胬肉生长缓慢, 该方法的远期疗效, 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162, 1164.

[2] 阳桥生. 氩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治疗78例早期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广西医学杂志, 2006, 28(9):1438.

[3] 孙景莹, 戎君, 梁俊芳. 532 激光治疗早期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 23(2):179-181.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