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药罂粟变毒品

2016-05-04顾则徐

特别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罂粟广泛性鸦片

顾则徐

见于文字的记载,罂粟(通常就是指鸦片罂粟)传入中国是在唐朝,是由波斯商人带来的。那么,波斯商人为什么会把罂粟带来呢?很简单,这是个宝贝,可以到中国卖钱。是个什么宝贝?它可以治病,是很好的药物。大致来说,唐朝后罂粟及鸦片对于中国人有三种用途:一、作为观赏花种;二、作为滋补品;三、作为药品。其中主要的用途是作为药品,作为滋补品也并不等于吸毒,因为滋补方式主要是将罂粟子泡茶饮用,其功效终究比较有限。鸦片作为药品的使用比较少,并且古人已经知道不可用药过猛,也即过量,不然可能会导致病人死亡。

以上可知,除作为观赏外,罂粟及鸦片无论在传入中国之前,还是在传入中国之后,其主要用途都是药,如果把滋补也视作用药的话。

在17世纪的欧洲,英国医生托马斯·西登汉姆发明了鸦片酊,也即一种用酒精浸泡的鸦片制品。鸦片酊是一种镇静药物,但也有人将之用来食用,这已经属于个别的吸毒,但欧洲社会并没有特别在意,鸦片酊的使用没有导致广泛性的吸毒现象。鸦片使用发生转折,成为具有广泛性的毒品,几乎与欧洲发明鸦片酊同时,是在中国出现的。

不过,我要把鸦片暂时搁下,先说一下烟草问题。烟草原产于美洲,在欧洲人进入之前,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已经发明了吸烟。欧洲人进入新大陆之后,烟草及吸烟传到了全球,16世纪明朝时候,也传入了中国。就在这一全球性传播过程中,爪哇的土人发明了一种方法,把烟草跟罂粟(鸦片)掺和在一起,用作外敷药物,或许也有掺和在一起通过火燎进行吸食的。他们把方法传给了台湾土人,时间应该是明末清初。

台湾土人在烟草中掺和砒素(砒霜)用于治病,这可能是原本就有的办法;当有了鸦片后,也掺和了鸦片,大概这样有更好的疗效。关键在于这种掺和物也用于了吸食,一定是台湾土人认为这样的烟草更加有味道。台湾土人吸食的这种烟,属于水烟。尽管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吸食鸦片,但关键是已经把鸦片跟烟枪结合在了一起,已经预示了可以用吸食烟草的办法专门吸食鸦片。这是最要紧的“技术革命”。台湾土人的这种吸烟方法可能在明末清初也传播到了福建沿海,但一定是局限的社会层次很低,范围也很小,并没有在大陆发生多少传播。

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夏之间,台湾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台湾府知府王珍让儿子代替自己去管理凤山县,结果这个儿子一去就横征暴敛,导致客家人当即就要暴动。他们推举跑到台湾谋生的福建人朱一贵为首脑。朱一贵暴动之后,发展迅速,在台湾建立了“大明国”,年号“永和”。

朱一贵暴动一个特别重大的结果,就是吸食鸦片就此传播、泛滥。这不是朱一贵暴动本身的目的,而是这个暴动派生出来的后果。镇压暴动的清军官兵进入台湾后,从当地土人那里学到了把鸦片掺和在烟草中吸食的方式。官兵的头脑自然比土人灵活,或者是比土人较有钱财,因此,他们把这种方式改变为了专门吸食鸦片的方式,以获得远比吸烟更加惬意的满足。当镇压暴动的官兵带着战利品离开台湾,也就把土人的水烟枪和改进过的吸食鸦片方式传播到了大陆内地,中国人抽鸦片的灾难性恶习就此泛滥起来。无意之间,朱一贵暴动,在清朝最为鼎盛的时候,就埋下了最终导致清朝灭亡的地雷。

由此可见,人类服用罂粟及鸦片的历史极其悠久,在中国以外可以上溯至古埃及、古希腊,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唐朝,但这不能视为吸毒,以汉语言来说,称之为服药才妥当。如果从上瘾、满足瘾欲的角度说,无论中外,在18世纪早期清朝朱一贵暴动以前,都可以认为有个别的现象存在,但不能视作具有广泛性的吸毒。广泛性的吸毒风气是在朱一贵暴动以后才传播、泛滥,其中的技术基础则是镇压这次暴动的人们,掌握了把烟枪与鸦片结合起来的方法,因此,完全可以认为吸毒是中国人创造的。

(摘自腾讯《大家》专栏。 图/子依

搜索腾讯《大家》微信号:ipress,或扫以下二维码查看更多文章。)

猜你喜欢

罂粟广泛性鸦片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小学生赏花顺便立了个功:铲除125 株罂粟!
大理石客厅里的罂粟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早期疗效
文拉法新缓释片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效果观察
宣传工作要把握时代性体现广泛性增强实效性注重长效性
林则徐禁鸦片抗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