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开的民族杂技之花

2016-05-04漠中

老年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杂耍铜奖杂技团

漠中

杂技不是生活动态的简单模拟,也不是表情的简单外化。杂技是一种力的体现,一种极限的张扬。

我与杂技没有直接关系,之所以涉笔杂技是心底缠绵着积久的缕缕丝线。因家庭环境,我自幼出入演出单位,除歌舞之外,包括杂技。耳濡目染杂技表演,渐渐熟悉了几代杂技演员,也熟悉了他们所表演的节目,如:滚杯、滚灯、飞叉、蹬技、顶花坛、顶板凳、高车踢碗、单车踢碗、小跳板、大跳板、空中飞杠、空中飞人、硬气功、轻气功以及各种飞车。特别是踢碗、蹬弓、搏克、射箭,让我感觉到内蒙古的杂技不同于其他地区,独具蒙古民族特色。

早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后,草原上杂技极少。当时有一家流动于城镇和农村的家族式杂耍班子,那是我第一次目睹杂技。其实“杂耍”一词,与杂技对比起来,有很大距离。旧词典里解释杂耍为:“北方人称演幻术、踢毽子、说书、歌曲等各种技艺为杂耍”。《辞海》的解释似乎靠近一些:“一部分游艺活动项目的旧称。一般指某些活动性游戏,如投掷、套圈等。也专指杂技表演中手技和顶技节目,如扔球、打花棍、顶杯等”。

前些年我游览和林格尔时,从汉墓壁画中看见绘有乐舞百戏(杂技起始阶段)的表演场面,说明内蒙古地区杂技艺术尽管极少,古代早已有之。

据说新中国成立前,在原归绥、包头、多伦诺尔、赤峰、海拉尔等地每逢夏秋庙会,有过马戏班出现,他们用布帘圈住巴掌大一块地方搭台,敲锣打鼓,表演绝活,卖艺挣钱。

1958年4月,中国杂技团一批教师和演员支边来到内蒙古,从此,草原才掀开了杂技艺术有专业演出机构的历史新一页。

从1958年中国杂技团支边内蒙古带来传统杂技,经几代人努力打造,具有蒙古民族元素,色彩浓郁的民族杂技艺术走向中国杂坛。20世纪中叶主要节目有《花棍》《飞叉》《大武术》等20多项。值得一提的是《五人踢碗》不仅多次捧回大奖,还荣获荣毅仁基金会杂技艺术一等奖,奖金110万元。至此,内蒙古杂技演出节目上升至100多项,其中有28个节目获国际国内金奖、银奖、铜奖各种奖项近40枚。当时我在一家新闻单位以记者身份曾多次采写成绩突出的获奖演员,进行宣传。这也是我与杂技续接的情缘。

跨入21世纪之初,具有浓郁蒙古民族特色的《搏克勇士》《五人踢碗》《乌仁斯特牧其——柔术》等杂技节目和杂技剧《成吉思汗》《蒙古梦》《末代皇帝》《成吉思汗风》等形成舞台艺术组合拳绝技。从1988年起始,内蒙古杂技团走遍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近30个国家、330多座城市。

内蒙古杂技团的品牌节目遐迩闻名。《四人踢碗》是以高车技与踢碗技巧结合,即从踢一个碗到踢五个碗,链式后踢、扇面型三对一传踢,再于15秒内连踢15个碗,最后把奶茶壶、奶酪、壶盖接连踢到对方演员头顶,技巧性强,趣味性浓,博得观众阵阵掌声。此节目于1990年在法国巴黎“明日”世界杂技大赛中夺得金奖。三名蒙古族和一名鄂温克族女孩成为中国杂技史上第一次摘取国际金奖的演员。《五人踢碗》充分挖掘利用了多人高车踢碗优势,重点突出5个人相互对踢的特点,技巧方面除完成各人踢4个碗、5个碗外,增加了丁字踢、交叉踢、链式后踢等集体技巧。结合蒙古族经典礼仪——银碗、哈达,用盅碗舞表现形式精心打造。《蹬弓造型》以其高难度技巧动作,浓郁的蒙古民族特色,获1992年首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杯”铜奖。于1993年第十一届朝鲜“四月之春”友谊艺术节上获二等奖。《滚灯》是根据传统节目《滚杯》发展而来的新节目,获第二届全国杂技的“铜狮奖”。《搏克勇士》以蒙古族搏克、雕塑艺术和杂技技巧为内容和特点。《射箭》成为杂技团创编的一个重点保留节目。《三人蹬技》于1993年12月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戏节上获得铜奖。《乌仁斯特牧其——柔术》以小演员纤巧的身材和超软度让人联想到草原上三月的小草,从熟眠状态中经绵绵细雨沐浴,睁开睡眼,轻轻舒展手臂,缓缓破土而出,于阳光的爱抚下成长。

正如草原上三月的小草,内蒙古的蒙古民族杂技艺术受党的阳光雨露,全方位创新打造,体现浓郁的蒙古族文化,似一枝不凋的鲜花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猜你喜欢

杂耍铜奖杂技团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爱森斯坦的电影梦
首届锦绣中华(金鼎奖)全国风光摄影大赛新疆摄影家获奖作品选
街头杂耍
新疆第十九届摄影艺术展部分作品选
借伞
喜看“天椒”(中国航空航天摄影大赛铜奖)
这,就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