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模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2016-05-04朱桥弟邓亮亮蒙顺好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初产妇产程循证

朱桥弟,邓亮亮,蒙顺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产前区,广东 广州 510120)

循证护理模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朱桥弟,邓亮亮,蒙顺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产前区,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循证护理模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产妇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需时、第二产程需时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产妇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远远优于传统分娩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模式;分娩;应用

分娩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产妇往往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初产妇的变化更为明显;初产妇由于不熟悉分娩过程,不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较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一系列不安的情绪,导致分娩的危险性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1]。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很有必须给予产妇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便能够提高分娩质量[2]。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提出问题——寻找实证——提出对策”的新型护理方法,伴随着循证医学的理念逐步发展起来,以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广泛地应用到各项护理实践中[3]。本文就循证护理模式在分娩65例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产妇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年龄20~31岁,平均年龄(26.34±4.32)岁,初产妇100例,经产妇30例,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9.53±2.14)周,均无精神疾病、遗传性疾病、心理疾病,也没有早产史、过期妊娠史、流产史等。观察组年龄20~29岁,平均年龄(25.87±4.34)岁,初产妇50例,经产妇15例,孕周35~40周,平均孕周(39.12±2.32)周;对照组年龄22~31岁,平均年龄(26.78±5.32)岁,初产妇50例,经产妇15例,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68±2.56)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作法如下。

(1)成立循证小组

循证小组成员主要包括骨干护士、护士长等人,待成立了循证小组之后,小组成员要系统学习与循证护理相关的内容及理论;对于产妇在分娩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提前预知、提前讨论,并且适当的时候还需要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的循证支持,以便能够更好地验证文献的真实性。此外,循证小组成员还要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循证护理措施[4]。

(2)循证问题

循证问题可通过循证小组成员的工作经验和询问产妇的结果来合理确定,循证问题的内容主要包括产程痛苦问题、缺乏分娩知识问题、分娩心理问题等。产妇往往在分娩之前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的心理,较易增加分娩过程的风险;再加上缺乏分娩时体位、呼吸方法等知识,以及产程疼痛都会影响到产妇的产程[5]。

(3)循证支持

循证小组成员在对产妇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较好地掌握之后,那么就要及时给予她们相应的循证支持。首先,给予心理护理。由责任护士来负责开导产妇、及时解决她们的心理疾病,要给她们树立起能够顺利分娩的自信心,并且及时给她们告知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情况,消除不必要的烦躁、焦虑、恐惧。其次,要给予她们提供分娩技术支持,这样一来,既能够减轻她们的疼痛,又能够提高分娩效果。再次,待产妇进入临产期之后,医护人员可以为她们提供“一对一”的陪伴分娩,让她们能够安心分娩,医护人员要尽量多采用温暖的、安慰的、鼓励的语言来给产妇加油鼓劲,尤其是产妇有所不适时表现地过于惊讶,避免产妇出现不安的情绪[6]。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需时、第二产程需时,以及产后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第一产程需时、第二产程需时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中有60例(92.31%)产后出血量<500 mL,而对照组中只有45例(69.23%)产后出血量<5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比较(±s)

n第一产程需时(min)第二产程需时(min)对照组65112.34±18.3465.56±15.64观察组6590.12±14.2350.45±13.36 t 2.422.28 P<0.05<0.05

3 讨 论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基于产妇及其家属的个人要求,再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诊断结果来为产妇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决策。循证护理提倡医护人员要在临床经验、个人技能的基础之上选择最佳的护理方式,以此来满足广大产妇的需求。循证护理模式极为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待全面分析了问题原因之后,再以此为依据提出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处理措施[7];在科学评估了处理措施的可靠性、运用性、有效性之后,再基于产妇及其家属想法、专家意见、评估结果来制定出最佳的护理措施,提高产妇分娩效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需时、第二产程需时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在产妇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远远优于传统分娩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1] Haydy,Pawlbys,Sharpd,et al.Intellectual problems shown by11-year-old children whose mothers had postnatal depression[J].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11,67(12):34-40.

[2] 张芬平.循证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6):4055-4056.

[3] 管红云.探讨循证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6):893-895.

[4] 聂 芹.循证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188-190.

[5] 郭晓红.临床护理路径和循证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372-373.

[6] 罗紫浓.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7(05):769-770.

[7] 聂 芹.循证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34(22):188-190.

本文编辑:王 琦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odel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delivery

ZHU Qiao-di, DENG Liang-liang, MENG Shun-hao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un Yixian Memorial Hospital,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dong Guangzhou 510120,China)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6.20.162.02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程循证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