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策略研究
2016-05-04陈明昕
陈明昕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策略研究
陈明昕
摘要:随着我国行政服务体系深化改革不断深入,服务型政府以满足人民群众切身需要为最高目标,要解决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问题,不仅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职能,更需要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以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政府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一个普遍问题。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政府要面对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现在我国社会的伟大变革的背景下,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服务体质及措施相对农村地区较完善,公共服务的投入大,且供应质量也比较高,相对农村地区而言,投入比率和管理体系尚存许多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怎么改善和发展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策略
农村提供的公布服务是在满足农业、农村的社会化发展、农民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社会服务。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我国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农业三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但是,在我国农村的现阶段,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还有着一定的问题,想要大力改善农村的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应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一、农村公共服务的界定及分类
1.农村公共服务的含义农村公共服务是按照地域和经济的属性,供农民享用的对农村广大地区提供的公共服务。从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界定中可以总结出,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界定农村公共服务,其共同点都在于强调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农村地区,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等的共同需求,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2.我国农村现有公共服务的类别。农村公共服务的对象和目的性是划分我国农村共服务类别的两大条件,其主要划分为两种:生产类公共服务、生活类公共服务。生产类公共服务又可称为“基础型”的公共服务,是指为了满足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基础型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农村道路、饮水工程等必要基础设施。生活类公共服务又称为“强化型”的公共服务,是指相对于农村其他服务来讲,是有助于农村和农民自身可持续和增值的公共服务,这类型的服务能产生比较长的经济效益,如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
二、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1.农村公共服务供需严重失衡目前,在我国公共服务投资比率当中,国家优先满足城镇投资的需要,也就是说国家财政优先投资城镇的公共服务,对农村地区投资相对较少,而目前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大部分是由乡镇政府来承担提供职责。但是,因为大多数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力量相当有限,由于很难为我国农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会导致我国的农村地区其公共服务供应量供不应求。例如,为了全面提高农村文化素养,而致力于优化农村地区公共的教育资源,目标是全面提高农村现有人口的素质,但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问题上存在不足,农村教师工资由县政府统一管理,而不是由中央财政统一管理,由于财政负担较重,所以没有办法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使得农村地区没办法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促使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差距较大,从而凸显了农村公共服务共需严重失衡。
2.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形式单一一直以来,各省各级地方的政府作为唯一的供给主体,承担着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责任,完全负有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责。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公共事务都在政府的相关政策下进行的,而除政府单位以外的其他任何组织都不被允许参与,这也没有形成相关的市场化,许多比较棘手的问题也全部揽在了政府的身上,很难达到农村地区服务建设资源的有效配置。结果就是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与其他方面相比,没有形成一个竞争,从而也就没有动力去发展,导致公共服务在效率上无法提高。
三、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在农村地区中存在的问题原因
1.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缺少有效的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的机制农民是农村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农民应当是公共服务的主人翁,但从现在情况来看,中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与公益事业建设方面,农民作为主体参与到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来的制度没有确立起来。受知识的局限,农民本身主动参与公共事业建设中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农民在现实中所享用的公共产品存在种类数少、质量较低等问题,难以满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基本需要,但农民没有表达这种不满,更没有依据资源条件选择所需求的公共产品的政治和社会机制。农民在公共服务上的切实利益诉求难以通过顺畅的渠道得到表达和满足,这是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需不均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健全
(1)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过程中缺少公共服务方面的刺激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部分地区政府单位在考核和升迁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绩效和招商引资仍然占主要因素,没有把发展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纳入政绩的考核范畴内。从而导致地区干部的注意力没有办法集中放到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发展中去。
(2)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监控管理和问责制度未能很好的落实,由此导致转移支付中的资金流失、挪用等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监控。
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要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而制定一套看似有效实际上难以操作的政策或措施,而应该从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本质特点和问题的根源出发,分析和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案。因此,我们认为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及未来公共服务建设方向,本人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建立多供应主体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鼓励多种经济形式提供服务当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相对落后,需求投资资金和人力资源规模较大,如果仅仅依靠财政政策投资来提供服务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必须改革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引入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市场化模式,将一些非排他性的服务项目交给市场运作,由市场根据发展的需要来调节发展的方式和方向,从多方位、多种渠道引进资金,更好地提供农村地区公共服务。
2.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由于农村公共服务金融支持的不足,导致农村公共服务的资金断裂或被随时使用经常有出现,出现这种情况,各省各级政府应该针对出现的情况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资金支出制定法律文件,从司法角度层面出发,保证所有支出资金无误,即通过下达相关的法律文件给各省各级政府单位,明确其金融权威和全力,并严格按照部门的功能,以确保足够的资金投入运营。从而深化管理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实现第三方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和农民的监督作用,提高公共服务供应的质量,是惠及广大农村群众的重大事项。对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支农问题资金多部门、分散管理等问题,必须加强部门整合、资源整合和项目整合,以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整体功能和规模效益,形成新农村公共服务的新推动力。(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郝筱苗.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探析[J].经济视角.2011
[2]杨蓓丽.关于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思考[J].商.2012
[3]仇晓凤.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文献综述[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