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双微肥之父”秦羽:打开土壤黑箱的人

2016-05-04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资微量元素化肥

土壤修复,农资界的下一个千亿级风口

化肥在20世纪里被人类誉为利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天使,但在21世纪的今天,却变成了一粒粒的大烟壳,让土壤越抽越上瘾,越喂越“瘦”。于是,土壤“去化肥化”已经让这个在农资行业里刮了一个多世纪的风开始突然转向。化肥从神坛开始跌落,正在上演着一个肥料品类生死轮回的宿命。

是时候给土壤做一台“修复”手术了。这注定不是一个人操刀就能完成的手术,政府、学界、舆论、企业都应是组成这支医疗队的力量。当然打头阵的还是政策层面,最让农资界获知手术即将开始的信号就是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当然雷同的表述也写进了2016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根据“行动方案”,到2020年将实现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施肥方式的进一步改进,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传统施肥方式得到改变。

另外,围绕土壤污染治理的环保政策风暴也正在蓄势待发,如由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土十条”(《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经过几十稿的修改完善后已提交国务院审议,有望在年内出台,这无疑再一次从政策层面将土壤修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受上述政策驱动,很多科研机构、智库也在纷纷献言具体的零增长方法,《北方农资》《农资导报》等媒体更是高频次解读化肥零增长方案。他们在焦灼和行动中构筑起了一道拯救土壤的城墙,城墙根儿下是这群人夯实的墙基石——反思与怀疑和苦苦摸索。反思的是人类脚下的土地为什么越喂越瘦?我们的舌尖上的安全为什么越来越不安全?摸索的是用什么办法去戒掉土壤的化肥鸦片之瘾。当然在这种苦苦摸索和怀疑中也催生出了肥料行业下一个千亿级风口双微生物菌肥。

至于企业层面的,笔者唯一知道的就是南阳市双微生物生态肥业有限公司CEO秦羽,这个被誉为“中国双微肥之父”的恢复土壤原生态的倡导者。

咋看咋不像印象中的农资人

丙申猴年的元宵佳节,华灯初上。

郑州海洋馆附近的一家餐厅里,一位戴着圆顶黑帽、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的中年男人坐在了我的对面。当他放下正把玩着的手机与我握手的那一刻,我真不敢相信他居然是一家做新型肥料的掌门人。他就是南阳双微生态生物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秦羽。

从他提供给我的资料上获知,财经科班出身、多家大学特聘讲师、职业经理人、8年农资电商一线老兵、网站架构师等多个标签身份的辗转腾挪,给我这个初次认识他的人看花了眼。坦白地说,假如你结识过很多农资人,你肯定会跟笔者一样,面对眼前的中年男人会有一刹那的怀疑和随之而来的一刹那的否定。

怀疑的是从他的着装到谈吐再到举止,怎么看都不像我印象中的农资人,即便我差不多接触过不下百十号的农资创业者,唯一能让我认同他现在是一位农资人的就是他正在做的项目——双微肥,中国“双微”商标实际持有人。

总之,秦羽给我的初次印象就是有些与众不同。但是转念一想,在这个跨界已成为创新大趋势的今天,有这样一份履历和独特的经历的复合型人才也属正常。

双微肥,未被充分开发的富矿

寒暄过后,出于个人经验,我进入了专访提问的状态中,便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想看一看眼前这位老大哥所运作的产品,借此掂量一下他手中的这种肥料的“成色”有多高。当听到他正在做微量元素+微生物菌的“双微”肥产品时,我的兴致被瞬间吊起,话匣子也就多了起来,至于前文提到的他多重职业角色转换派生出的怀疑便烟消云散。

笔者也曾在肥料行业里厮混过几年,对于当下化肥带来的副作用略知一二,尤其是2015年央视《焦点访谈》做过一期节目,主题就是关于化肥使用量在增加但产量却不增加的解密,而且还有一个很抓人眼球的标题《被喂瘦的土地》。通过那一期节目我们看到了编导们搜集到的一些土壤酸化、板结、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下降、微生物菌群失衡、农药残留、重金属、抗生素污染等让人揪心的画面。

就这个话题,我们正式进入了访谈环节。

当笔者问及这个话题时,秦羽的解答我觉得颇有一番“指点江山”的豪气。他的话语言简意赅,笔者觉得至少比媒体视角更犀利、更到位。他指出:“土壤病了,病根儿就是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农产品品质和地力都呈现双降,这跟人生病一样,是一个恶性循环过程。我国的土壤缺乏的不是‘肥力而是‘地力,而土壤缺乏地力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

在此,需要透露一下,秦羽早年还在医药领域里做过,十分精通一些医药术语的精髓。所以在他的言语中,总是不经意间用医者的身份所说的话来横向对比、描述土壤现在的病情。笔者觉得,不仅到位而且很形象。

当年大圣打倒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还有一个医治的法儿,化肥给土壤带来的损伤就无法可治了吗?笔者反问道。

“肯定有,而且用药补不如食补。”秦羽答。

怎么讲?

“要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源头就是先要保障土壤的健康,也就是将微量元素加上微生物菌制成的生物生态肥来修复土壤。为此我们为土壤修复研制了一款‘双微理念下的肥料。毕竟,所有的想法和科技成果都要落地为一种产品。”

“双微”这个叫法我好像不曾听说过呀,能不能普及一下?笔者不解地问。

原理是微量元素+微生物菌,秦羽诠释道。“双微”中的第一个微指的就是微量元素,如钙、镁、硼、锰、铜、锌、钼等53种中量、微量元素。最典型的就是化肥工业鼻祖德国化学家冯·李比希提出的“木桶原理”,即作物增产增收的关键取决于最小养分。这些微量元素对作物体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二个微所指的就是微生物菌剂。

但当笔者问及双微肥功效如何的时候,初见秦羽斯文、儒雅的第一印象瞬间成消融状态,眼前的绅士内变成了一个产品营销专家,对于自己的产品如数家珍。他说,双微肥主要有几大功效特点,一是促进作物生长。双微肥中的微量元素可提高根系活性,增加根系生长。促进作物吸收水分及养分,叶色明显变深,茎秆明显变粗,秧苗明显变壮,作物生长发育明显变快。水稻插秧没有缓苗期,可直接生长,增加分蘖。

二是活化土壤养分。双微肥中的微生物可活化土壤养分,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及微量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延长肥效。

三是提高作物抗性。双微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低温、抗干旱、抗倒伏、抗病害能力。防止低温或缺少微量元素所产生的苗僵、苗黄、无生机、沤根、烂根等生理病害。对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作物因重茬造成的减产有时显效果(抗火龙秧、抗倒伏)。

四是改善土壤环境。连续施用双微肥,可消除因长期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恢复,降低土壤盐碱毒害,提高土壤肥力。

秦羽最后补充说,微生物菌类肥料具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土壤活性等多种功能,现在已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科学家甚至提出“用微生物养活世界”。他认为: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自己独家的专利配方以一种新型肥料推向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微生物制剂以及微生物肥料这个医生有一套它的祖传治病良方,能消除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分解如秸秆等有机物料,在提升土壤活力,保障土壤健康与农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打开土壤黑箱,首倡“双微”平衡施肥

当然,在这个肥料已经进入白银时代的前提下,微生物菌类肥料的呼声渐高和背后蕴藏着的财富味道并不是笔者夜观天象发现的财富一场流星雨,而是有依据的,比如,微生物肥料列入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重大生物产品之一,足见国家对微生物肥料的重视。此外,每年国家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关注“三农”问题,其中很大的篇幅都涉及到微生物菌肥料。

笔者据秦羽所掌握的数据获知,我国微生物肥料企业总数目前在950个以上,年产量1000万吨,年产值150亿元。截至2015年6月,农业部登记注册的产品有2200多个。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至少它跟开发殆尽、拼杀得成红海一样的复合肥市场相比,双微肥绝对是一座未被开发的“富矿”。

秦羽相信,随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生产,未来有机物料腐熟菌剂、土壤修复菌剂、根瘤菌剂和溶磷菌剂、抗旱菌剂等产品的市场将迎来一次井喷。

“凡目光聚集处,财富必追随,前提是我们得熟悉脚下的土壤。”这是秦羽认为对破解当下土壤修复的一把关键秘匙。在交流中,秦羽多次说:“土壤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看到地表上各种各样的生物,但对土壤中生物的了解远不如对地面上生物的了解程度。”

他扶了扶鼻梁上的变色眼镜补充说,土壤实际上是一个常被人们忽视的地下生物王国,到目前为止还有90%的土壤生物没弄清楚。这是因为土壤中生活着数目众多的微小生命体,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病毒和小型藻等。可以说每克健康的土壤里存在种类过万、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军团,它们的生长代谢把无机质和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机质,它们和地上的动植物一起构成了复杂而又和谐的地球生态链。

秦羽最后竖起一个手指顿了顿说:“每克土壤中栖息着大约数亿个微生物,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不到1%可以培养。土壤微生物就像一个巨大而又神秘的‘黑箱,一旦打开了这个黑箱,土壤营养、重金属污染、病虫害防治一系列的问题将迎刃而解,这也是我们双微肥业提出‘双微平衡营养施肥理念的出发点,这种集微量元素肥和微生物菌于一体的肥料赠与给人类的“最后一块蛋糕。”

土壤修复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人类在2015年找到了几颗“地球表弟”,按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发现,但跟我们了解脚下的土地而言,正如达·芬奇所说的那句名言一样:我们对脚下土壤的了解,还比不上对天上星星的了解。

哪怕是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多连增又如何?化肥过量使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还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如果按目前这样使用化肥量预测,估计半个世纪以后,中国将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将成为不毛之地。

所以,带着这份紧迫感,秦羽也呼吁农资界人士把目光从复合肥一统天下的局面下拉回脚下的土壤,他认为修复土壤这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工程,最经济、最高效、最迅速的莫过于将双微肥料理念下的肥料品种播撒在这些伤痕累累的土地上,让土壤换换口味,恢复到原生态。每当秦羽谈及要回归到土壤本质的时候,笔者能感知到他对土地怀有的那份满腔情怀跟他的语言一样饱满。

顺道说一下,在秦羽的资料里名字后还有一个“勇义”,他说那是他的字。同时,他与躬耕于南阳的智圣诸葛亮同一个籍贯——卧龙岗,一个在岗上一个在岗下,唯一所不同的是诸葛亮在治国,而他在治土,是真正的躬耕。

“土壤修复之路漫漫其修远兮,秦羽将始终如一。”秦羽在采访结束后说将会以此言作为今后的座右铭来时刻激励自己,专注于土壤修复,做恢复土壤原生态倡导者并把“双微”肥在全国更广的地域推广,而所有的战略布局均正在稳步推进中。

猜你喜欢

农资微量元素化肥
泰国批准化肥涨价
供销合作社:严厉打击农资假冒伪劣行为
省供销社与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无锡农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提醒!慎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测
微量元素里的大学问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史上最难的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