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师是个“拾荒者”
2016-05-03杨海亮
杨海亮
钱化佛是民国时期的画家,也是一位收藏大师。他的收藏品种繁多,有成扇、紫砂壶、历代泉币等,多达十几类。
先说火花的收藏。如果钱化佛说自己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火花,也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大概在清末,我国才有火柴这玩意儿。最初为龙头牌,盒心下面绘一龙头,反面有椭圆形的黑边,四角缕空,旁缀二花,中间印有英文“瑞昌公司”。这样的火花,少且名贵,但钱化佛是个有心人,只要有机会,他都见之藏之。一次,梅兰芳准备出国。临行前,他问钱化佛想带回何物,钱化佛不假思索地答:“火花。”梅兰芳回国时,带回很多俄国沙皇时代的珍贵火花。钱化佛乐不可支,像个孩子。
百兽之中,钱化佛最喜欢的是骆驼。因为骆驼跋涉于茫茫沙漠,忍饥耐渴,任劳任怨;而且脚踏实地,坚韧不拔。钱化佛很欣赏“骆驼精神”,便以“百驼集藏”鼓舞自己在漫漫人生中,不畏艰险,努力登攀。他的“百驼集藏”中有铜质的、瓷质的、木质的、橡皮的、石膏的、玻璃的等,有的是北京出品的毡驼,有的是墓中发现的陶驼,还有的是有骆驼图案的织绒毯,形状各异,不一而足。一天,他听人说虹口有一家铺子出售骆驼型茶壶,便冒着倾盆大雨,特地去虹口选购。旁人笑他爱折腾,他不以为然:“知道了一件心爱的东西,若不买来,晚间便睡不熟。”
作为画家,钱化佛在艺坛不算出类拔萃,但他的朋友圈里却不乏大师、名家,如老舍、杨度、于右任、黄宾虹、康有为、袁克文等、他都有不同深浅的往来。钱化佛还是章太炎的座上宾。章太炎爱吃带有臭气、臭味的食物,钱化佛便常常投其所好。一次,他带去一包紫黑色的臭鸡蛋,章太炎见了,喜不自禁,脱口而出:“你要我写什么,只管讲!”钱化佛便轻而易举地拿到了章太炎的墨宝。就这样,他不断地给章太炎送去奇怪的臭物:苋菜梗、臭腐乳、腌冬瓜、霉豆渣等,前前后后得到章太炎的题字竟有一百多张。钱化佛将题字一一装裱,悉心收藏。
抗战时期,钱化佛又添了一个特别的收藏——保存日寇在租界张贴的告示。日军入侵上海时,到处张贴告示。钱化佛白天盯好告示所贴位置,夜间便悄悄溜至所在,先用湿抹布润湿,再轻轻地揭取,告示往往完好无损。在血雨腥风的年代,这种做法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一旦被军警知道,必遭杀生之祸。但钱化佛不避风霜雨雪,不怕被捕坐牢,长年累月地揭取告示,精心收藏,多次从军警的魔掌中逃脱,最终获得为数不少的敌伪告示。厚厚一叠,都是敌伪纸载笔写的罪证,但凡抓丁、征税、逼税、屠杀革命人士等,一一有案可查。解放后,他将集藏的告示全部捐给了国家。
钱化佛最奇的一招,是收藏讣闻。国父孙中山、一代富商黄楚九、著名报人史量才等人的讣闻,他都收藏了,以至于有人说他玩收藏玩到了死人头上。这讣闻倒也不是一般的白纸黑字,不少讣闻还是很有特点的,如犹太富翁哈同的讣闻就是一例。哈同是上世纪初上海的一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1931年6月,哈同去世后,丧礼悉依中国旧俗,办得极端铺张奢华。讣闻除了邀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近代书画家刘春题点,体积也极为庞大,铺展开来竟如八仙桌一般大,见者无不称奇。
关于收藏,钱化佛说过这样一段话:“人弃我取,这是鄙人的唯一宗旨。所以鄙人好比是个拾荒者,越是无价值的东西,越要集藏起来,自以为寓价值于无价值之中。因为有价值和无价值没有一定的标准,我以为有价值,便算有价值了。”显然,就是对当今的收藏者而言,这话也还受用。
(向日葵摘自《百家讲坛》2015年第12期蓝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