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屋红军祠”:信念永恒
2016-05-03赵爱民
“华屋红军祠”:信念永恒
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的华氏一族是客家人,在村蛤蟆岭下建起的华屋祠堂有400多年的历史,他们在这里祭祀祖先、哺育后人,形成了勇敢坚毅、崇德重义的家风。2014年正月初二夜半时分,一场大火从祠堂燃起,当族人发现时已无法扑灭了,这场大火是由祭祀的火种还是其他原因引起已无从考证。族人随即聚集到一起议定,集资集力重建宗祠。祠堂重建于当年春动工,徙居外地族人纷纷解囊捐助,村政府也在资金上给予了支持。十月,祠堂顺利竣工,2000多族人举行了隆重的落成仪式,一致议定将祠堂正式更名为“华屋红军祠”。
“华屋祠堂”更名为“华屋红军祠”,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在祠堂后山蛤蟆岭上郁郁蓊蓊的树丛间,有17棵青松傲然挺立直插云端,青松间一座“红军烈士纪念亭”内立有一块“华屋革命烈士纪念碑”,石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碑文“……上世纪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仅有43户的华屋人全部投入到苏区革命当中,18位青壮年为革命壮烈牺牲,其中17位在参加红军出发前于蛤蟆岭种下了17棵青松,以言志坚定信念。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革命先烈英勇奋斗,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谱写了撼人心魄的不朽诗篇!”这18位英烈有1人在广昌战役中牺牲,其余17人都牺牲在长征途中。华屋人于2014年3月建亭立碑,并为这17棵青松分别挂上了写有烈士名字的木牌以志纪念,由此都把这17棵青松称为“信念树”。
新建的祠堂宽敞明亮,上下两层楼共1000多平米。一楼是族人祭祀祖先、聚会、议事及开展活动的场所,二楼是以“永恒的信念”为主题的黄沙村村史馆。每当清明、六一、十一等节日或寒暑假,孩子们或组织或分散来到这里,华屋关工小组组长华丕有就忙碌起来。华丕有的父亲曾是苏区游击队的队长,他把当年父亲打游击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和孩子们一起到二楼参观村史馆,这里红军长征的内容占了大量篇幅,华屋“17烈士”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他引领孩子们到后山蛤蟆岭,在“红军烈士纪念亭”和“华屋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在那17棵“信念树”下,凭吊英灵,缅怀先烈。华水林、华盛等“17烈士”的后人,也经常来祠堂给孩子们讲先辈种“信念树”、参加红军长征的故事。他们说,要让“华屋红军祠”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华屋人“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一代比一代更坚定!(本刊记者 赵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