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角度解读鲁迅作品的讽刺艺术
2016-04-29濮良洁
濮良洁
摘 要:在作品创作中,鲁迅擅长运用反语、比喻、对比、漫画、夸张等艺术手法,凭着自己非凡的艺术才能,抨击时弊不留情面,谈论时事,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中,最具有欣赏价值的是其现实主义讽刺特色和作品艺术特征。用辛辣的语言展示妙趣横生的讽刺,解剖社会、抨击敌人,在思想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利器。
关键词:鲁迅;讽刺语言;白描;谩骂;嬉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鲁迅的作品有小说、散文和杂文等,创作甚丰。这些作品中最具有欣赏价值的是其现实主义讽刺语言,加上他巧妙运用反语、比喻、对比、漫画、夸张等手法,达到了用语鞭笞“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功效,犀利的点评、机智的讽刺,巧妙的比方,简洁而有力,语言艺术别具一格经典。鲁迅从没有把千疮百孔的社会写成“垃圾桶”,巧妙地比喻为“一间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屋里的人,有的熟睡,有的清醒,鲁迅针对各自特征,创造讽刺语言,得心应手,像一把把锋利无比的社会解剖刀,把一切恶势力和罪恶的社会,以及被一切恶势力和罪恶的社会理念扭曲的病态灵魂,讽刺得痛楚难藏,血淋淋地暴露阳光之下。鲁迅的语言之言简意赅,运用之熟练,无不满怀冲破“铁屋子”渴望,对祖国和人民倾注的全部热情与对恶势力的全部的憎恨,或嬉笑怒骂,或冷峻辛辣,或调侃戏谑,皆成文章。现从语言角度浅谈欣赏心得,主要分为三类:
一、运用白描语言,突出讽刺造型
运用憨厚朴实的语言,言简意赅的表白,准确动词的运用,让我们恰似目睹丑恶的行为,可怜的举止,灵活的形容词,妙语连珠,突现矛盾的本质,信手拈来,一语中的,极耐咀嚼,一字千金。例如,“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都绝不亚于文言文。鲁迅正是他高超的语言功力,在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同时,很成功地与传统小说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思想和生活,(《狂人日记》),鲁迅惯用的这种白描手法在讽刺中强化了语言效果。祥林嫂及其悲惨遭遇故事,或多或少地成了鲁镇人们的饭后谈资。对于男人们没有任何精神作用,而处境优于祥林嫂的老女人自比有福的快感,为了陪衬怜悯祥林嫂的嚎啕悲泣,也有眼泪汪汪的,活脱脱地展现口是心非的同情。遭遇悲惨的祥林嫂,成了笑料,供人们“咀嚼鉴赏”,不难看出,一切恶势力和罪恶的社会才是造成故事发展的源头,“装”“塞”描写逼迫祥林嫂的改嫁的形容词、动词在鲁迅的字里行间,声泪俱下,用“铁屋子”里人们的“熟睡”简洁地勾勒出愚昧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怜画卷,神灵活现地勾勒出“熟睡”者,麻木、无助的心理。诙谐的语言、娴熟的夸张、形容,让我们在含泪的笑声中,体验封建礼教造成的精神内伤,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识。
二、运用谩骂语言,引申讽刺情感
面对中外反动派的倒行逆施,白色恐怖的浓重的现实,鲁迅举笔为旗,下笔如刀;用神采飞扬的怒骂、无比愤慨痛斥,化为匕首、投枪,怒向敌人,例如,几句电文,说得明白极了: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他就要“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即予紧急处置,不得于事后借口无法劝阻,敷衍塞责”了!
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无法劝阻”,学生们怎会“无法劝阻”?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友邦惊诧论》),鲜明的语言使我们感到,鲁迅先生挺身而出,从反动电文中拎出“友邦惊诧”的谬论进行批驳,写下了这篇时事短评。鲁迅用他那支又泼辣、又幽默、又锋利的笔,揭露了极端凶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投敌卖国罪行,揭穿了极端凶恶的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三、用嬉笑烘托讽刺,语言生动富有情趣
语言要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运用手法很多,或漫画勾勒,或美丑反衬,或独特夸张,通过独特的人物形象,曲折故事情节,突出讽刺效果的戏剧性。纵观鲁迅的小说、记叙性的散文,其中强烈的讽刺意味,无不在怒骂中宣泄,在嬉笑里调侃。例如,“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阿Q正传》)初看阿Q,会大笑不已,稍一回味,笑意顿失,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何等得可怜和无奈。语言平淡无奇,妙在其中,使读者体会到旧社会下层百姓的苦难生活,可笑之余,懂得旧中国国民的愚昧无知,讽刺效果强烈。
一言以蔽之,鲁迅博大精深的讽刺语言艺术,永远值得我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德发,张光芒. 深微研究鲁迅的新收获──读《鲁迅的讽刺艺术》[J]. 鲁迅研究月刊,1995,07:61-65.
[2]靳庆华. 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J]. 学园,2011,02: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