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2016-04-29曾令君
摘 要: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雪域高原上最尊贵的人间之神,他以他不拘一格的行动和美丽动人的情歌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是诗人,浪漫的情怀铸造了他特有的情缘;他是活佛,他将佛性用诗歌传达。本文试图通过他的生平及诗歌探索仓央嘉措的情缘与佛缘。
关键词:仓央嘉措;情缘;佛缘
作者简介:曾令君(1995-),女,汉族,四川内江市人,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一、仓央嘉措与佛、情结缘的背景
仓央嘉措,1968年出生于西藏的农奴家庭,父母都信奉可以恋爱结婚的宁玛派。在五世达赖逝世后,当时的执政者桑结嘉措为了稳定极度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面秘不发丧,一面把仓央嘉措秘密选为转世灵童。于是,仓央嘉措在外受了十四年的宁玛派文化氛围的熏陶,十五岁时,因为桑结嘉措事情败露才开始坐床,迎回了布达拉宫。呼吸过自由空气,享受过平凡人生活的仓央嘉措对布达拉宫沉闷枯燥的生活表现出了不适应。桑杰嘉措对他管教甚严,作为西藏法王的他没有任何实权,只能像傀儡一样在布达拉宫接受严苛的藏传佛教教育。再加上藏族统治阶层正在与蒙古统治阶层进行炙热的权力斗争,于是在现实的苦闷与精神的禁锢之中,仓央嘉措找寻到了释放压力的出口。他不顾各方的责难,走入民间,拉萨街头,酒吧到处有他的足迹。在这种刺激放松,享受生命与青春的日子里他思如泉涌,创作了大量关于情与佛的动人的诗歌。他将爱情与佛法完美结合,在他的眼里爱情和佛法都能使人达到极乐世界。他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与经历,让佛与情完美的相生相融。可是,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沿着从布达拉宫到酒庐的雪迹,政敌找到了他不守清规的证据,大量的诗作成为击垮他的借口,当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桑结嘉措在斗争中被杀,仓央嘉措的达赖身份受到质疑。毫无疑问,他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断头台成了这个活佛最后的结局,可是他的情诗以及情诗中所包含的佛法却穿越时空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二、情缘与佛缘的交织
仓央嘉措是西藏黄教的领袖,是藏传佛教的活佛,虽然他写了许多为人称道的情诗,可是细细品味,这些诗歌当中未必没有蕴含佛理。他曾在《问佛》中写到:“佛是过来人,认识未来佛。”他在人世间为佛,却又在佛界中为人,他的红尘未断,而慧根又让他不能抛弃佛界。仓央嘉措在藏语中意为“音律之海”,这个名字是完全符合他的,他的情诗带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澄净穿越浊世,带来不死的光辉。读他的诗可以让人感到与佛相通,与佛同境。
在仓央嘉措情窦初开时写了一些比较青涩,简单童真的诗:
“皓齿人儿含笑,向满座瞧了瞧,眼珠娇滴滴一转,斜瞅少年的脸儿。”
这首诗表面上看写的是一个天真美丽的女子在宴席上含笑看中一个少年的场景,几句话便活灵活现的勾勒出了当时暧昧的场景。仔细研读一下,这其中也蕴含着一点哲理意味。据《无门观》记载:“昔世尊在灵会山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然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无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拈花微笑境界。就如座中女子,默默含笑不语, 一切尽在不言中,眼神的流转,脉脉无语,可是情谊却表现的分外鲜明。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首诗成为无数人心中传唱的经典。曾经担心多情的我会折损修炼的佛法,入山修行又不愿意和自己爱的女子分别,这该是多么矛盾啊。世间如果有那两全的办法,使我既能不辜负如来的恩赐,钻研佛法又能和自己心爱的女子常伴到老就好了!在前面的背景中已经提到过,仓央嘉措的家庭成员全都信仰的是宁玛派,这可能是造成他如此思想及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宗教主张的是把世俗与爱情完美的结合,经历了十四年熏陶的仓央嘉措对于这种思想是侵染较深的。他潜心的对待佛法,也真心的眷恋生活,在他的身上是将人情与活佛修炼的结合。他不是有些人说的只想爱情,叛逆宗教的人,也不是醉心佛法,不注重情爱的人。情爱是红尘的现实存在,只有勘破贪,嗔,痴,才能得到解脱。我感觉他是有一种在红尘中顿悟的做法,破戒未尝不是一种受戒。
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首诗便是那是广为流传的: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不相知,相见不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他的这首诗完全符合中国诗歌与人情的审美传统: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整首诗以反语一以贯之,所有的爱情都是以相见开始,相识相知延续,以相思缠绵。没有了最初的相见便不会有后来的各种嗔怒怨喜。从一到十,该是多么的肝肠寸断!爱是人修行的必要功课,仓央嘉措的雪域高原上的布达拉宫里修行,而尘世中的人们也在人间处处修行。在各种人生的经历中明白感情是无法躲避的。如果说了“不”,生命的故事将为零,一切将没有了意义。所以,不管是活佛还是平民,勇敢地去追求那份爱,直面人生的修行。
三、结语
仓央嘉措以他传奇的一生以及大量的诗歌成为无数人追捧的对象。他用诗歌来寄寓自己的信仰,把佛理载入诗作中。他的情诗在佛光的照耀下有阳光的温度,他的情缘与佛缘的纠缠铸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参考文献:
[1]于道泉,第六代达赖喇叭仓央嘉措情歌[M].北京.1930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单刊甲种之五.
[2]李殊睿,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心[J].青海西宁.2011年11月.
[3]王艳茹,仓央嘉措诗作的佛学思想与传承浅析[J].山西咸阳.2010年12月.